响水滩客:熟悉的地方才有景色
简云斌
最近,抽空阅读了辛波斯卡(波兰女诗人,199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诗集《万物静默如谜》。我发觉,辛波斯卡是一个对身边微小事物和熟悉场景特别敏感的诗人,一块石头、一部老电影、一张履历表、一张旧底片,甚至一次探望病人的经历、一只无人公寓的猫,都能唤起她对生命、死亡、永恒等的思考。譬如她写一只小甲虫的死亡:
泥巴路上躺着一只死甲虫/三对小脚小心翼翼地交迭于腹部/不见死亡的乱象———只有整齐和秩序/目睹此景的恐怖大大地减轻了/绝对地方性的规模范畴,从茅草到绿薄荷/哀伤没有感染性/天空一片蔚蓝。———《俯视》
辛波斯卡诗歌大多取材平常,语言明朗,然而寓意深刻。正如译者所说:“她平易语言的另一面藏有犀利的刀锋,往往能为读者划开事物表象,挖掘更深层的生命现象,为习以为常的事物提供全新的观点,教读者以陌生的眼光去看熟悉的事物。”
由此想到基层作者的创作问题。
不错,基层作者的生活环境不宽阔,文艺交流也较为冷清,每天都是上班下班、油盐茶米,即使有机会出去,也是匆匆忙忙、浮光掠影。生活太单调了,没有新鲜感。因此很多人都懒惰了,浮躁了,最终放弃了。即或仍在坚持者,题材、技法、语境等也显得简单、重复,陷入一种惯性写作的困境。
熟悉的生活会成为创作的阻碍?显然不是。像辛波斯卡一样,世界上绝大多数作家都是以自己熟悉的生活为素材,创作出经典作品的。如外国的狄金森、福克纳、马尔克斯,中国的沈从文、汪曾祺、莫言、贾平凹。
最近,笔者在主编的新一期本土刊物《人文万盛》中,以较大篇幅推荐了一位基层作者的散文作品。这位作者曾当过售货员、库管员,失过业,摆过摊,如今在一个社区工作。尽是婆婆妈妈的事,非常忙碌、辛苦,但她利用点滴时间,竟创作了不少作品,写作劲头赛过许多时间宽裕、生活闲适的本土作者。更难得的是,她的作品很接地气,写的都是普通人、普通事,社区大爷大妈的生活、自家亲人的命运,在她笔下娓娓道来,隐隐含着大悲悯。这位作者的文笔虽然不够精炼、老辣,但写的是自己熟悉的题材,并在技法上不断超越自己,已形成一定特色,在创作上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
记得有一句诗:“到远方去,到远方去/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其实,远方只有陌生而疏离的风光,熟悉的地方才有真正值得品味的景色。我们琐碎的生活,日常的人事,山间的花开叶落,河畔的春水寒波,只要细心体察,何处没有创作的源泉?
当然,如何在熟悉的景色中发现陌生的美,从中寻找出不一样的价值与存在,这才是创作的境界所在。
还是回到辛波斯卡。她在获奖辞中说:“……但在字字斟酌的诗的语言里,没有任何事物是寻常或正常的———任何一块石头及其上方的任何一朵云;任何一个白日以及接续而来的任何一个夜晚;尤其是任何一种存在,这世界上任何一个人的存在。”
(作者单位:万盛经开区文联)
转帖者:此文昨日与我的《夜吟的乐趣》在《重庆晚报》副刊“偶遇”,也算缘分吧。
085 ェ ェ ェ 这底色与字的明度接近,不好辨析啊。
320 ‘. ‘. ‘. 曾经有一个说法,即“挖一口深井”,与此文主旨略同、
不过,也不能绝对化,不断开阔眼界,汲取新鲜的生活经验,也是不能否认的。
891 ㄇ ㄇ ㄇ 此文昨日与我的《夜吟的乐趣》在《重庆晚报》副刊“偶遇”,也算缘分吧。
——
祝贺二位老师
850 V V V 如何在熟悉的景色中发现陌生的美,从中寻找出不一样的价值与存在,这才是创作的境界所在。
深有同感。
901 饣 饣 饣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