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青城湾
夜宿青城湾青城湾啊!您引领时尚,
青城湾啊!您令人向往。
诗赋楹联曲径的丹桂飘香,
小桥流水木房里进入梦乡。
人生路上有几多苦辣酸甜,
我们愿与庄主您倾情守望。
来青城湾,享受田园风光,
来青城湾,吸氧洗肺寿长。
愿青城湾,兴旺客满名扬!
愿青城湾,明天更加辉煌!
此为变言变步整齐体,恰似古诗中的歌行体。
这与参差体中的节内对称式异曲同工,进一步证实了格律体新诗的无限可操作性。 这是一首典型的近距离对称的随转对称式的长短句音节诗体,其朗诵中的节奏美是音步对称体不可企及。赞一个!
夜宿青城湾
青城湾啊/!您引领时尚, 〔55逗〕
青城湾啊/!您令人向往。 〔55逗〕
诗赋楹联曲径的/丹桂飘香, 〔75逗〕第一转
小桥流水木房里/进入梦乡。 〔75逗〕
人生路上有几多/苦辣酸甜, 〔75逗〕
我们愿与庄主您/倾情守望。 〔75逗〕
来青城湾/,享受田园风光, 〔46逗〕第二转
来青城湾/,吸氧洗肺寿长。 〔46逗〕
愿青城湾/,兴旺客满名扬! 〔46逗〕
愿青城湾/,明天更加辉煌! 〔46逗〕 最近我从今年新出版的五卷本吴兴华文集里发现,受对称五范式支配的音节诗体理论早在十九世纪的天才诗人吴兴华手中已经初具规模,他不但有大量受对称五范式支配的齐言音节诗和长短句音节诗体作品面世〔可参看《吴兴华音节诗赏析》一文〕,而且他已经在给宋琪的私人信件里指出,自己的诗体是半逗律模式和音步模式相结合的产物,他的理论与我在《论音顿体系的汉语诗歌节奏》〔2013年〕里归纳的音节诗体的法度基本相同。正在撰写有关论文,初步拟名《被埋没百年的汉语音节诗体理论与创作相结合的奠基者——吴兴华》。
下面是吴兴华的随转对称式的作品,供大家欣赏:
二、长短句随转对称式
《采石矶》
此为四行体,对称的两个长诗行〔十三言〕与对称的两个短诗行〔7言〕交替出现,一如随韵的形式〔aabb〕。〔按:此诗大顿对称有个别破缺”〕:
高高在上面‖是月亮,以长裙荫覆 〔58〕
暗黑的崖石‖,风在枯树间奔走着, 〔58〕
大江在底下汹涌 〔7〕
呼号,不认识昼夜:—— 〔7〕
而在小舟中‖端坐着似一切无绪, 〔58〕
仿佛全世界‖都在他家中畜养着, 〔58〕
他熟悉它们就像 〔7〕
自己手中的纹理。 〔7〕
他曾在梦中‖远听见天鸡第一声, 〔58〕
海日初生把‖极东的空际染成血; 〔58〕
蜀道傲睨着飞鸟, 〔7〕
嵯峨在青苍天半; 〔7〕
九天奔落下‖昆仑的黄流及其他 〔58〕
壮阔的使人‖血液欲沸腾的景物, 〔58〕
经他一手开辟出 〔7〕
后来人难乎为继 〔7〕
现在呢‖,一种空虚的‖感觉在四周 〔355〕
浮荡着‖,时时想寻找‖侵入的微隙,〔355〕
夜郎辽远的飘流 〔7〕
余下希奇的疲倦...... 〔7〕
他觉得失掉了什么,忘记了什么, 〔13〕〔破缺〕
曾在眼前,手掌中而他却未抓住 〔13〕
那足以奠定他的 〔7〕
不朽最后一枚钉。 〔7〕
波间依依的银色‖几乎如不存在, 〔76〕
阅尽朝代的兴亡‖仍不改变颜容; 〔76〕
盈虚在暗中乘除, 〔7〕
不关人世的消息。 〔7〕
那完整开始且终结‖在自然当中, 〔76〕
那平静而不槎岈在‖目中的美丽, 〔76〕
与其他列在一起 〔7〕
几乎毫无以自辨。 〔7〕
如清水吐生出芙蕖‖,如白云舒卷 〔85〕
瞬时间他看出这是‖自己的领域, 〔85〕
压抑下惊世之心 〔7〕
间到原始的纯朴。 〔7〕
一船的雾月擎载着‖锦袍的诗人, 〔85〕
炯炯如饿虎的双眸‖寂然的清澄; 〔85〕
飞扬跋扈的豪气, 〔7〕
在最后一顷屈膝: 〔7〕
挣扎者、飞扑着、天才‖初归于节度, 〔85〕
最高的表现竟会在‖平庸折衷里, 〔85〕
他,超过有似不及, 〔7〕
大不必回头噬笑: 〔7〕
唉,唉这一抔荒土‖及千首珠玉的 〔76〕
新词如寒花茁长‖在万人齿牙中, 〔76〕
磨下过峻的锋芒, 〔7〕
使两端销然相遇。 〔7〕
崇高的,伟大的,风不吹海水自立, 〔13〕〔破缺〕
金钰与铙钹齐奏着,只要越出了 〔13〕
自然正常的范围 〔7〕
都不是诗人本色。 〔7〕
随转对称式的节奏模式,早在宋词长短句里就大量存在,可参见《宋词长短句节奏初探》一文:
2、随转对称式,一如韵式里的随韵,其节奏模式为“aabb”。李白《菩萨蛮》的上阙:
平林漠漠/烟如织,
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
有人/楼上愁。
从理论上讲,随转式节奏一如随韵,多次随转,可以转回原有节奏“aabbaabbaa”,也可转为其它第三种节奏。如寇准的《江南春》:
波渺渺, a
柳依依。 a
孤村/芳草远, b
斜日/杏花飞。 b
江南春尽/离肠断, c
蘋满汀洲/人未归。 c
随转式可以两句一转,理论上也可以三句一转或四句一转。下面是稍有变化的随转式:
《千秋岁引》王安石
别馆/寒砧, a
孤城/画角, a
一派秋声/入寥廓。 b
东归燕从/海上来, b
南来雁向/沙头落。 b
楚台风, c
庾楼月, c
宛如昨。 c
随转对称式节奏,在英诗、俄诗和法诗里同样存在,请参看《东西方格律诗体对称模式之比较》http://df.xlwx.cn/thread-9838-1-1.html 谢谢老师! 是半逗律模式和音步模式相结合的产物
——认同。 由于音步是程式化的虚拟格式,我们可以根据宋词元曲的先例,把程式化音步规则进一步扩充〔添加一条规则:222式与33式可以相通〕,那么,只要符合了半逗律,它们的音步一定是对称,也就是说,只要大顿对称了,音步对称是可以完全不予考虑的。换言之,半逗律诗歌之所以有节奏美,与音步对称无关。
反之,音步对称体的大顿是不一定对称的。也就是说,音步对称但大顿不对称的诗体是缺乏节奏美的。
这就是吴兴华诗体之所以富于节奏美的关键。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