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鱼 发表于 2017-11-12 19:56:42

巴哥

巴哥发迹了。巴哥发迹是因为他的巴掌拍得响。巴哥身材魁梧,仪表堂堂,而真正令人称绝的是他的巴巴掌。只要他的巴巴掌一响,就是掌声雷动。要是有人附和那效果更佳,没有人附和也没关系,只要有他的就够了,场面一样热烈。而实际情况是这样的:会场上总是巴哥第一个奏响掌声的,于是其他的也跟着唱和,就算一千人的大会场,大家一起拍巴掌也掩盖不了巴哥的掌声。这绝不是吹牛,我们学校就有一千多名师生,校长在上面讲话的时候,每到精彩处,总是不约而同的拍起巴掌,但每个人听到的都只有巴哥的掌声。我们那一千多人不过是成了给巴哥伴奏的乐队,而他巴哥才是那个众星捧月的月亮,那个占据显赫位置的主唱。巴哥发迹是早晚的。我甚至认为巴哥不发迹天理难容。当然,从唯物主义的历史学观点上讲,时事造英雄。但我总认为,对于巴哥却是英雄逢时事,巴哥身缝其时。为什么这么说啊?因为现在的人总是把肚子吃得圆圆的,把肚子吃得圆圆的之后就没有了鼓掌的热情,因此,领导开会的时候,会场总是不热烈,该鼓掌的地方不见掌声,这是常有的事。有时候领导没办法了,在念稿子的时候就停下来带头鼓掌。所以,领导很怀念批林批孔批资批修的那段时期。有一次,领导在讲话的时候,他突然放下了讲稿,语重心长的地说:“想想我们在批林批孔(他不敢说批邓)的时期,搭起高台开万人大会,那时候人们肚子里都饿得咕咕叫,却还在高呼口号,还在使劲地拍巴掌,那个场面至今我都不能忘记呢。”台下的当然明白,领导在旁敲侧击,他是希望巴掌拍得热闹些,再热闹些。因为,现在不流行喊口号了,不三呼万岁、万岁、万万岁了,但巴掌还是应该与时俱进的。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巴哥哪有不发迹的道理。那天县里的头头来到我们学校,把全校师生召集起来站在操场上聆听领导的即兴演讲。看得出来,领导很激动,那激动的原因我们都以为是领导觉得新鲜吧,毕竟他们很少站在光天化日之下开会的。没想到,事情完全不是这样的。当领导不是一蹴而就的,大多是从基层干起的,这样的场面对他们早已不新鲜了。那又是为什么而激动呢?人才!人才!领导在我们的校长面前连连说了两个人才呢,足见其心情的激动和惊喜。领导说的人才就是指巴哥!领导还埋怨我们的校长呢,说有这么好的人才为什么不向我们推荐呢?你这是埋没人才啊!当着全校师生的面一通数落,校长面红耳赤的。就这样,巴哥进城了。巴哥进城后,我们的校长大人在讲话的时候就没了激情和文采,显得干瘪瘪的,于是,开会的时候总有人打瞌睡。有人打瞌睡的时候,校长就无比地怀念巴哥。有一次,他批评打瞌睡的同志说:“要是巴哥在,何至于此啊!”那情形和当年曹孟德赤壁战败时怀念他的谋士郭嘉是何其相似!岂只是催人泪下?可是,待我们开会时打了两年的瞌睡之后,巴哥又回来了,回来和我们一道站讲台,这让我们所有的都大吃一惊。什么原因呢?一时间众说纷纭,疑云顿起,铺天盖地。解铃还需系铃人,巴哥说话了。原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巴哥因为拍巴掌得罪了领导。事情是这样的:领导的领导下来检查抗旱工作,而我们的领导在这方面的工作做得不好,领导的领导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一生气后也就看什么什么不顺眼了。偏在这个节骨眼上,巴哥的巴掌不断地响起,领导的领导就觉得他是在鼓倒掌,是在替我们的领导抵触上级领导。而更要命的是,我们的领导却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巴哥是在上级领导面前表现自己,野心大着呢。这岂有好果子吃?回到我们战壕里来之后的巴哥再也不见夕日风采了。会场上很少能够听到他的掌声了,有时甚至还打瞌睡。



海棠依旧 发表于 2018-1-17 11:53:53

呵呵,有意思,看来拍马屁还是个技术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巴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