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进《走向新诗的盛唐——序“东方诗风”格律体新诗选》
走向新诗的盛唐———序《<东方诗风>格律体新诗选》 吕进(图)http://photocdn.sohu.com/20061229/Img247345162.gif 来源:重庆日报2011年06月02日04:08
大中小
大中小
http://photocdn.sohu.com/20110602/Img309085039.jpg
《格律体新诗选》 万龙生主编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11年4月版
友人万龙生先生告知《东方诗风》即将出版10年诗选的消息,我很兴奋。昨晚从香港回来,马上浏览43位诗人的247首作品,感到格律体新诗的确在快步前行了。可以看到,格律体新诗近年在艺术实践和理论概括上都有长足进步,推进格律体新诗的诗人们留下的足迹是值得尊敬的。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语言决定文学形式,诗尤其如此。今人的古体诗(也被称为“国诗”),尽管有不少佳作,尽管会长久存在下去,但是在我看来,它在创作和鉴赏上都是受限的。古体终于属于古代汉语啊。启功先生曾说:“唐以前的诗是长出来的,唐诗是嚷出来的,宋词是讲出来的,宋以后的诗是仿出来的。”也就是说,好的古体到了唐宋已经写完。不少现代诗人到了晚年“勒马回缰写旧诗”,旧诗作品也鲜有超过他们的新诗代表作的。双音词和多音词居多的现代汉语,具有当代色彩的新鲜词汇,都会使当代人在古体里感到局促。
近几年古体的勃兴,不但说明古体始终有它的生命力,不应采取“五四”时的过激态度,更主要的,我以为,是新诗的式微给古体让出了舞台。破多立少的新诗必须在“立”字上革命,新诗人必须要有形式感,必须要有融合“变”与“常”的智慧与功力,这样,漂泊不定的新诗才能立于中国大地之上,才能适应时代的审美,在诗坛上充当主角。格律体新诗的成形就是一种必须的“立”,涉及新诗生存与生长的“立”。
新诗近百年的最大教训是单极发展。自由诗作为“破”的先锋,自有其历史合理性。但是单极发展就不正常了,尤其是在具有格律诗传统的中国。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开始流行的这样体,那样体,可以通称为“口水体”。“口水体”以放逐新诗的诗歌审美要素加深了单极发展的新诗与生俱来的危机。
应该提高自由诗,成形格律体新诗,增多诗体。
格律体新诗除了必须是诗(绝对不能只有诗的形式)这个大前提以外,在形式上可能有两个美学要素:格式与韵式。格式和韵式构成格律体新诗的几何学限度。所谓格式,就是与篇无定节,节无定行,行无定顿的自由诗相比,格律体新诗寻求相对稳定的有规律的诗体。格式很多,无非是整齐节奏和参差节奏,这样产生出无穷多的样式。可以预计,随着艺术探索的进展,在将来的某一天会有较多的人习惯的通行格式出现,而这,正是格律体新诗成熟的象征。说到韵式,现代汉语的“十三辙”是比较公认的新诗韵辙。洪亮级的“言前”、“江阳”、“人辰”、“中东”,柔和级的“遥条”、“由求”、“怀来”、“梭波”,细弱级的“灰堆”、“一七”、“姑苏”、“乜斜”,使新诗押韵有了依据。布韵方式就很多了,以四行诗来说,比如偶体韵、双迭韵、交错韵、连环韵、三行韵、随韵,多不胜数。一韵到底还是换韵,也各有其妙。
格律好像会给诗人带来麻烦,其实给诗人带来的更是自由。写自由诗时的表达诗情无从下手、形式无所依托的烦恼就挥之而去了。作为中国诗歌的现代形态,新诗的命运可以从中国诗歌史中找到。中国诗歌诞生以后,从自由体向格律体逐渐转化,一直到南北朝,格律基本定型,随之出现了唐诗宋词这样的古诗高峰。新诗是对只有形式没有内容的末期古体的叛逆,开始了中国诗歌的现代循环。我们现在正是在新诗的“律前时期”,和南北朝以前的状况相仿,新诗大的走向是可以预期的。尽管在现代汉语条件下,建设新诗的格律有其艰巨性,但是更有其必然性。
走向新诗的盛唐,我们要有信心。
:victory: 走向新诗的盛唐,让我们共同努力去实现吧! 走向新诗的盛唐------真希望真正看到那一天的到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