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何时来敲门?
据说,美国人霍华德金森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做了两次有关于幸福的社会调查。
第一次的调查中,认为自己非常幸福的人被分为两类,一类是所谓的安贫乐道者,工作和生活平平淡淡,但很享受自己的生活状态。另一类是所谓的功成名就者,在社会的顶端,享受财富和荣耀,更为志得意满。两种人的比例大致相当。霍华德金森于是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最幸福,一种淡泊宁静的平凡人,一种是建功立业的杰出者。如果你是平凡的人,你可以通过修炼内心,减少欲望来获得幸福。如果你是杰出的人,你可以努力拼搏,成就自我来获得幸福。
第二次的调查是在二十多年后,霍华德金森联系了曾经那些声称自己非常幸福的人,结果是,那些安于平淡的人,依然觉得自己很幸福。那些成功人士,有一些一帆风顺的,仍旧感到幸福。有一些止步不前的,开始觉得烦恼。有一些事业受挫的,破产或降职的,会感到痛苦。还有一些为了莫名的原因,感到非常痛苦。后一次的调查结果令霍华德金森深思,他最终认为,所有依靠物质或外界评价支撑的幸福感,都不能持久。会因着物质的离去而离去,只有心灵的淡定宁静,继而产生身心愉悦,才是真正的幸福之源。
这结论不能说错。只是,心灵的淡泊宁静,也还是有前提的。人可以不去追求住别墅,开游艇,吃山珍海味,飞来飞去世界各地去旅行,到处享受鲜花掌声。却一定得要吃饱穿暖,有房子住,有受教育的机会,有娱乐自己的条件,假如想看球赛演唱会,要有余钱去买票,哪怕省吃俭用一年半载的也没有关系。假如不幸生了病,总不至于因为没钱看病而活活等死。如果这些都达不到,而仍能感觉幸福,恐怕不是正常人。而这些东西,是需要社会来提供保障的。
说到社会,这话题就有些大,很难说清。社会太庞大,个体太渺小。所以说起社会环境,社会风气,社会问题等等,人们总习惯用一种无奈的态度,把一切看起来很糟糕的东西,归结到文化、归结到体制、归结到他人。人们共同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及行为方式,形成了社会习俗,被裹挟的同时却也在推波助澜。相对于社会的庞大,个体的渺小也许不是真正的渺小,真正的渺小是自以为渺小,自以为无能为力,自以为除了随波逐流,别无选择。人们总习惯诉说社会对自己人生的影响,很少讲起自己对社会的责任。我想,很有可能,不屈从于世俗和风气,坚持了人性中固有的真和善,个体的力量也会变强大。很有可能,坚持自己的人多了,就扭转了风气,让一些事情向好的方向去发展。文化的去粗存精,体制的改良,公序良俗的形成,难道不需要所有人共同去努力?尽管所有人纳税给它的那个机构,应该率先去努力。
还回过头说幸福。我一直觉得,幸福是每个人的心灵感受。它和物质不绝对相关。但也并非毫无关联。马斯洛的理论把需求分成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即使再怎么澹泊寡欲,这些需求也都是常人所必有的。当最最基本的,如空气、水、吃饭、穿衣、性欲、住宅、医疗等等生理需求;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生活稳定、希望免于灾难、希望未来有保障等等安全需求,都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你举着话筒问人,“你幸福吗?”是希望得到什么样的回答呢?
年轻的一代当然可以像克里斯·加德纳那样,坚定地对自己说,“人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做好了准备去奋斗。却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可以推开窗就呼吸到没有尘霾的空气,随便就能喝到无污染的水,不必担心食品安全,不会因为生一场重病就破产,不会因为暂时没房没车就无法步入或维持婚姻,不会因为用大半生的时间去还房贷而压力山大……。也许,这些问题都解决了,才有可能在某一天能够像克里斯·加德纳那样告诉自己,“我人生的这个阶段,叫做幸福。”
2013-03-11
737 } } } 好文
开心分享。
253 ウ ウ ウ 幸福也有边际效应,保持微饿,才更幸福。
610 ′ ′ ′ 幸福也有边际效应,保持微饿,才更幸福。
嗯,这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和本文没有什么关系。 :)
106 ι ι ι 我说的是中国传统的“持不满术”,可以掌握幸福的诀窍。
157 ら ら ら 我说的是中国传统的“持不满术”,可以掌握幸福的诀窍。
第一,幸福无标准,因人而异。第二,幸福无诀窍,没法子求之即得。 第三,幸福有基准。当生存需求,安全需求,情感需求无法得到保障的时候,很少有人会感到幸福。
583 ) ) ) 中庸、节欲、坦荡、善良等都是幸福的诀窍。
587 ㄙ ㄙ ㄙ 中庸、节欲、坦荡、善良等都是幸福的诀窍。
好吧,老哥,我们讨论的不是一个问题。:)
650 グ グ 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