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茶根诗集序
《老茶根诗集》序董瑞霞 西北的冬天,虽不比南方的冬天温暖如春,当冬阳洒遍大地时,亦不失温馨怡人。静坐窗前,品读着一首首充满活力的诗词,心里亦是感佩万分。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着一位老人,退休后学习传统诗词,而且收获颇丰。尤其在传统诗歌越来越边缘化的今天,这种精神不得不令人敬佩。带着探究的心里,我慢慢的品读着这些诗句,一股清新明快的气息扑面而来,完全没有老年人的沉郁之气,字里行间弥漫着一种不甘沉积岁月,积极向上的昂扬洒脱之情。对于一位老年诗人来说,这是非常可贵的。我与张清洋(老茶根)并不相识,收到蔡主编发来的作品,看见简介,才知张清洋先生是九州诗词社会员,中华诗词论坛网友,经常在中华诗词论坛看见他的作品,虽然素未谋面,但通过他的作品,我看到一位不服输、痴迷、执着,笔耕不辍的老诗人形象。如《暮年感怀二首》之一: 茂华早付水东流,两鬓生霜已入秋。 噪扰红尘从不歇,诗坛醉梦总痴游。 “逝者如斯夫”岁月如流水,风华正茂一纵即逝,面对人生的秋天,虽然两鬓斑白,但是诗人没有枉自嗟叹时光的流失,而是恬然面对,不屈从于命运。“噪扰红尘从不歇” 诗人从来没有停歇追求的脚步,“诗坛醉梦总痴游”倾心钻研诗词,让人生的秋天大放异彩。四句诗生动地刻画了一位老诗人乐观、痴迷诗歌的形象。张清洋先生幼时正逢文革时期,张清洋先生的父亲是民国时期的老职员,受文革冲击,张先生只完成小学学习,连上初中的资格都被剥夺了,后来知情下乡,什么木匠、石匠、瓦匠、泥水匠、洗铧(铸造耕土的铧口)打铁都会。五年的知青生活锤炼了张先生的生存能力。回城后一直在供销社系统工作。改革开放以后张先生父亲平反,家中弟妹们也陆续的安排了工作。抱着感恩的思想张先生工作异常积极,能吃苦多耐劳,被多次评为先进工作者。也正是生活的磨砺造就了张先生不服输的个性,加之家学渊源,受父亲学识的影响, 退休后有时间读了很多包括唐宋诗词在内的古典诗词,激发了张先生骨子里对诗词的痴爱。于是,在子女们的帮助下, 学会了上网,在网络里慢慢地学写诗句,从最初的打油诗,到现在抑扬顿挫的格律诗。学习诗词六年来,在一些诗词刊物和网站发表了大量作品,一步步走来,无不浸透着一位老人坚持不懈的追求。 如在《古稀近感怀》这首诗中,他这样写道:沥尽沧桑一万重,漂萍孤影几匆匆。春秋往复落花去,冬夏去来青翠逢。夕阳西下催山老,旭日初升映地红。漫步林阴哼古韵,多情只为趁葱茏。岁月的沧桑并没有磨去诗人的锐气,诗人在慨叹之余, 追求的脚步更加沉稳、坚定, “夕阳西下催山老,旭日初升映地红”,夕阳虽老,依然如初升的旭日映照大地,“漫步林阴哼古韵,多情只为趁葱茏”,诗人为了抓住时光,漫步林间也不忘吟诗。这不是矫揉造作,而是发自内心的豪情, 难以遏制。怀着对诗歌的热爱,对生活的追求,诗人笔下忠实的记录了,从穷乡辟壤到繁华城市,民众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来看这首诗《城乡差别变化有感》贫居闹市彩云楼,富宿山间别墅村。莫道城乡差别大,当知生态养长春。农民户口成新宠,百姓人权得敬尊。改革再图強国梦,鼎新大政惠民津。白居易说“诗歌合为事而作”,对于诗人而言,它意味着自己对时代的一种关注,对现实社会的一种关切,对改造社会、促进社会进步的一种责任和使命。这首诗对仗并不工 整,但是立意很好。“贫居闹市彩云楼,富宿山间别墅村”, 城市的“彩云楼”乡村的“别墅村”,这是时代变迁中,社会进步的缩影,城乡差别缩小了,人们由过去的对城市的向往转向对乡村生活的追寻。“农民户口成新宠,百姓人权得敬尊”,“城市户口” 曾今是乡下人无法逾越的鸿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惠民政策的逐年落实,农村脱贫致富, 民众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小康生活,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发生了变化,人们不再向往城市生活。伴随着一栋栋别墅林立在美丽如画的乡村,远离城市污染,看蓝天白云,听绿水鸟鸣,食绿色食品,反而成了城里人的向往,“农民户口”成了新宠, 城乡差别,百姓人权平等不再是空话。“改革再图強国梦, 鼎新大政惠民津”富民梦,强国梦已变成了现实。诗人呼吸时代的空气,倾听时代的足音,把握时代的脉搏,把自己的感触用真实的情感,用诗的形式记录下来,抒发对家乡的钟情,对时代的赞美。 张清洋先生的作品立足现实,题材广泛,既有对生活的感悟,也有对现实中一些不公平现象的反思,如《小贩呻吟》街头叫卖遭收缴,里巷挑摊遇恶神。苦乞城官高抬手,可怜穷困苦命人。街头小贩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个群体和城管之间的矛盾冲突愈演愈烈,一度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张清洋先生把笔 触深入到这个群体,“街头叫卖遭收缴,里巷挑摊遇恶神。苦乞城官高抬手,可怜穷困苦命人”, 用自己独特的视觉记录底层劳动者的不易,呼唤正义,把街头小贩和城管冲突的场面淋漓尽致的呈现在读者面前,洞察如此细微,其个性鲜明,悲悯情怀可见一斑! 张清洋先生的作品语言自然流畅,清新明快,从选材到立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再来看一首《让人性文明承下来》乱扔垃圾累成灾,纵惯劣风多困霾。人性文明何处去?吁呼道义再归来。“乱扔垃圾累成灾,纵惯劣风多困霾”,诗人面对乱扔垃圾,环境污染,痛心疾首。“人性文明何处去?吁呼道义再归来”,积极呼吁保护环境,呼唤文明,呼唤道义回归, 诗人的忧患意识彰显无余。张清洋先生爱憎分明,面对如本军国主义在领土争端中暴露出的狼子野心以及日寇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口诛笔伐,大义凛然。如《公祭日后感》“屠城惨案恸天地, 亲日人渣诳语传。反腐不忘肃汉逆,冤魂九泉心无寒”,诗人把自己的情感和民族的荣辱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这份带着书生气的爱国情怀更是弥足珍贵! 《老茶根诗集》中好作品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相信读者一定会喜欢张先生的作品。当然他 的作品在题材方面还需要拓展,相信张先生在诗词创作的道路上会越走越远,会创作出更多为读者所喜爱的好作品! 2015、11、28 于白银 (董瑞霞: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诗词协会会员,白银市诗词楹联家协会副主席,中华诗词论坛高级管理员、《九州诗词》编委)了不起!学习老茶根对诗词的执着精神。 谢谢海棠赏帖。 一种执着的精神,尤为珍贵。问候先生 谢先生赏帖,祝福先生新年吉祥。平安幸福。 祝诗集早日问世! 诗酒自娱 发表于 2016-2-23 19:58
祝诗集早日问世!
感谢先生赏帖并鼓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