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万龙生 改革开放与重庆格律体新诗的发展
改革开放与重庆格律体新诗的发展万龙生 【摘要】新诗诞生百年以来,一直以自由诗为主要形态。然而1920年代就开始了建设新诗格律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几经坎坷,格律体新诗终于在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初步成型。在此过程中,重庆诗人、理论家作出了重大贡献,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重庆,已经当之无愧的成为中国格律体新诗的重镇。【关键词】新诗格律改革开放重庆 一作为抗战期间,中国大后方文坛中心的重庆,曾经“迎来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第一次诗歌的春天”(1)1977年金秋10月,“四人帮”垮台,1978年中共十三届三中全会召开,思想解放运动的开展,中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重庆也随之万象更新,在各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就新诗而言,在摆脱了一些旧观念的束缚之后,也顺理成章地掀起了第二个高潮,诗人们“四世同堂”,齐声歌唱,产生了一系列优秀作品,进入了一个新的黄金时期。在这个大合唱中,钟情于格律体新诗的诗人们也不甘沉默,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二中国新诗诞生于“五四”前夕的1918年。由于使用白话作为新的语言载体,没有现成的格律可资采用,初期以“自由诗”面目出现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毕竟中国诗歌几千年的传统以及诗歌自身的文体特征都是离不开格律的,所以打从幼年时代起,有识之士就开始了建设新诗格律的努力。针对新诗第一个十年的状况,朱自清在《新文学大系·诗集·序言》中就肯定了“格律诗派”的地位。到了1950年代,重庆万州籍诗人何其芳登高一呼,提倡“现代格律诗”,引起巨大反响,后来因为某种原因,逐渐沉寂。及至改革开放,又为现代格律诗带来了生机。《20世纪诗学手册》设立了《现代格律诗的再起》(2)词条予以描述,大意是: 1978年12月,卞之琳先生在他的《雕虫纪历》序言中全面重申了对“白话新体格律诗”的观点。与此呼应,新月派命运也发生了转折。进而新诗格律理论的研究与创作的试验都达到了新的高度,出现了一批诗人和理论家,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在此期间,胡乔木、丁芒、纪宇、邹绛、万龙生、黄淮、浪波、刁永泉、江若水都出版了带有探索意味的格律体新诗集或发表格律体新诗作品。顺应全国在改革开放之后出现的 “现代格律诗的再起”的潮流,重庆诗歌界研究与创作都有不俗的表现。 其中提到的三位有代表性的诗人邹绛、万龙生都在重庆工作,江弱水在重庆攻读硕士学位。尤其是以带头人的身份出现的邹绛(1919——1994),占风气之先,于1985年就编选了《中国现代格律诗选(1919——1984)》一书,由重庆出版社出版,第一次全面展示了新诗诞生以来格律诗创作的实绩,清晰地勾勒出其发展演变历程,对上述“再起”浪潮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现代格律诗选(1919——1984)》对现代格律诗所作的分类为后来成熟的“三分法”提供了基础。其序言言简意赅,视野宽阔,将古今、中外格律诗作了比较,对现代格律诗的发展前景做了展望,是一篇新诗格律建设中富有创见的重要文献。邹绛自己的作品则辑为《现代格律诗选》,收诗114首,其时间跨度十分罕见,从1942——1992,长达半个世纪之久。内容丰富,体式多样,是现代格律诗中的优秀之作。万龙生(1941——)是多年前就开始膺服闻一多理论,默默开始现代格律诗尝试的。1990年代连续出版了《戴镣之舞》《献给永远的情人》《万龙生现代格律诗选》(3)三本诗集,其《诗选》按照他的理念以“整齐式”、“参差式”和“综合式”(后改称“复合式”)分类编排,体现了一种创新。万龙生同时也从事理论思考,写出了《格律体新诗的无限可操作性》一文,提出现代格律诗在“三分法”前提下具有“无限可操作性”的理论,得到了诗坛泰斗屠岸先生的首肯(4)。他还提出了中国未来诗歌“两种双轨制”的设想:“一是自由诗和格律诗并行不悖的体制;而是格律诗内部新体格律诗和当代诗词相辅相成的体制。”(5)《20世纪重庆新诗发展史》在描述1990年代重庆新诗时指出:“现代格律诗,不仅是邹绛、万龙生为代表的中老年诗人主要使用的体裁,而且一部分中青年诗人也开始加盟。”这本史书还记录了1997年11月在西南师大举行的’97中国新诗现状研究会上,吕进提出了“诗体重建是当前中国新诗面临的重要而迫切的课题”的主张,实际上是为日后揭起新诗“二次革命”大旗的先声;而“余见等为此呼吁人们关注现代格律诗,重申新诗的无限多样的格律化主张”。这些呼声引起了反响,北京《文艺报》和上海《文学报》都发表文章,回应了“诗体重建”的话题。这一时期,西南大学陈本益教授(1944——)写就的《汉语诗歌的节奏》(6)是重庆的现代格律诗理论研究的重大建树。节奏的规律性是任何时代、语种的格律诗最重要的条件,而研究汉语诗歌节奏的专著此前尚未出现。作者学识宏富,博古通今,对汉语诗歌节奏的研究达到了新的高度,此书对于新诗格律建设无疑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西南大学新诗研究所作为国内第一家专门的新诗研究机构于1996年6月成立,是百年新诗史上的重大事件,在全国产生了轰动效应(7)。在方敬、吕进、邹绛三巨头的带领下,创办了所刊《中外诗歌交流》,取得了一系列卓异的研究成果,培育了一大批新诗研究、教学力量,居功至伟。1999年该所吕进、毛翰主编了《新中国50年诗选》,其中设《现代格律诗》分编,对1949——1999年间中国格律体新诗成就予以肯定。重庆入编诗人的有何其芳、江弱水、陆棨、万龙生、邹绛。现在看来,梁上泉的作品也是可以置于其中的。由于新诗领域“现代风”的盛行,发表园地的缺少,本时期重庆现代格律诗在创作上大多呈零星状态。除上述邹绛、万龙生有现代格律诗结集出版外,尚有《端诚诗文卷》(8)内《新体诗》一辑计25首,均为现代格律诗,多为整齐体。值得注意的是几首八行诗显得特别优雅精致;《赠L君新婚》则风趣幽默,别出心裁。《过儿时旧居》则是一首成熟的4433意大利体十四行诗,写人生感触,令人心动。诗人以今语今律所译两首李杜名作显示了深厚的功力。这些作品,诗人日后格律体新诗的成就由此可见端倪。这期间有一事尚须提及,否则很可能湮没于历史的潮汐:1989——1991年,重庆诗歌研究会出版的《银杏诗报》对现代格律诗青眼以顾,分别发表了《邹绛现代格律诗四首》、《万龙生现代格律诗选》、《王端诚现代格律诗试作》和薛继洲、邹雨林等具有明显格律倾向的作品,成为当时一个国内少有的现代格律诗园地。在第四期还发表了万龙生一组十四行诗的“试吟”,并在“诗观”的表述中旗帜鲜明地提出追求“诗之格律美”的主张和对外来格律形式移植的兴趣。 三在20、21世纪之交,诗坛现代派浪潮愈演愈烈,现代格律诗一度显得沉寂,不如人意。幸而网络文学横空出世,使现代格律诗再现生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2005年,原“古典新诗苑”诗歌论坛部分成员在安徽合肥聚会议事,做出两个重要决策:一是鉴于传统诗词复兴已成定局,原用“现代格律诗”称谓已经不适合仅仅用于新诗,决定将其改称“格律体新诗”以示区别;二是“古典新诗苑”名称亦不确切,更名为“东方诗风”,并决定以新诗格律建设、建立格律体新诗为论坛宗旨。重庆万龙生到会,对此起到重要作用。此后,“东方诗风”就成为格律体新诗的一个重要理论据点和作品园地,大大促进了格律体新诗在新世纪的发展。而更多的重庆诗人陆续加盟这一论坛,发挥重要作用,逐渐使重庆成为该论坛的基地。从2005年起,“东方诗风”每年组织一次全国性的聚会,议事、研讨、行吟,产生了很大影响,取得了丰硕成果。在这些活动中,少不了重庆诗人的身影。2007年的年会就是由重庆诗人承办,在重庆举行的。事后推出了诗集《行吟在巴山蜀水间》。论坛先后出版了《新世纪格律体新诗选》《东方诗风论坛2006格律体新诗选》《东方诗风格律体新诗选》(9)三本格律体新诗选;完全体现论坛宗旨,理论与创作并重的《东方诗风》年二刊也于2009年问世,迄今已经出版20期。书刊的编辑、印刷大多由重庆诗人担当,其中的作者也有许多重庆诗人。重庆诗人中,还有万龙生、王端诚、龙光复、周琪、尹国民、蒋泽民分别出版了个人格律体新诗集。《重庆诗词》《诗缘》《南山风》《永川文学》等经常发表格律体新诗,《银河系》刊出过《重庆格律体新诗选》。特别值得提出的是,重庆市文史馆主办的《重庆艺苑》季刊于2015年夏季号开始改刊,由吕进出任主编,其中由副主编万龙生执编的《诗韵中华》板块设《东方诗风》专栏,以发表格律体新诗为主,成为格律体新诗一个稳定的园地。2012年,在重庆举办了3场纪念“东方诗风”创办10周年(含前身“古典新诗苑”)活动,12月出版的《东方诗风》第9期为纪念专号,影印了屠岸、梁上泉、高平、吕进、丁国成、朱先树、刘章、赵毅衡\陆正兰、许霆、台客(代表台湾《葡萄园》诗刊)等的贺词,刊登了《大事记》、历史文献、诗选等。 四新诗格律理论的建设在新世纪以来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对此,西南大学中国学术研究所起到了阵地作用。2007年作常熟举行的全国破天荒第一次新诗格律与格律体新诗研讨会,该所就是发起单位之一,并派时任所长的蒋登科教授参与主持,万龙生、王端诚参加并发言。从2004年起,该所就主办了华文诗论名家国际论坛,迄今已经举办了6届,每次都以新诗格律理论作为研讨重要内容。在首届论坛,石破天惊,吕进提出新诗“二次革命”论,推动新诗的再次复兴,面临三大前沿问题:诗歌精神重建、诗体重建和传播方式重建。其诗体重建的一大重点就是建成现代格律诗(即“格律体新诗”)。此后各届论坛都毫无例外把格律体新诗研究作为重要内容,有时候还安排相关内容作为主题发言。去年10月举办的第六届论坛以纪念新诗百年为主题,安排万龙生做了题为《新诗百年:格律体新诗岂能缺席》的主题演讲,发出了格律体新诗界的声音。2007年,吕进主编之诗学专著《中国现代诗体论》由重庆出版社出版。其第五章为《格律体新诗》,详细论述了格律体新诗产生的必然性,发展历史与目前基本形成的格律规范,第一次将格律体新诗纳入诗体系统予以论述。该所自2009年起,创办了《诗学》年刊,其中设《格律体新诗研究》专栏,今年将出第10期。发表论文数十篇,作者有各地学者、诗人,对格律体新诗历史、格律规范进行研究外,还对一些重要诗人进行评论,其对格律体新诗的促进作用不可低估。 五2012年,7月在重庆举行了全国第二次新诗格律·格律体新诗研讨会,称为“酉阳论坛”,有来自各地的近百名诗人、学者参加,结合了采风活动,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万龙生的主题发言题为《诗体重建的硕果》,从七个方面总结了新时期以来格律体新诗的进展情况:由新诗“二次革命”的提出,提高了学生格律建设的战略地位;肯定了“格律体新诗”这一准确的命名;对新诗格律建设的历史进行了清晰的梳理;以“齐言等步”的行式规定了诗行节奏的准则;以“程式化音步”消释了历来音步划分的疑难;以整齐式、参差(对称)式、复合式的“三分法”分类编制出格律体新诗的体系;以网络平台解决了在自由诗统辖诗坛状况下的发表园地、推行渠道问题。论坛还发表了《东方宣言(关于新诗格律与格律体新诗)》,现场或网络、电邮签名的重庆及各地诗人达百名之多。研讨与采风成果次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了《桃源在我心》(10)一书。 重庆的“东方”诗人从2010年起几次代表“东方诗风”论坛与成都“中国格律体新诗网”举行多次会谈,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商讨,达成一致,发表《会谈纪要》,有力促进了格律体新诗事业的健康发展。 2013年,部分在渝“东方”诗人成立“渝水诗社”,出版《渝水》诗刊。该刊由重庆市诗词学会主管,秉持格律体新诗、诗词、自由诗三足鼎立的诗歌理念,力主形成诗坛的良好生态,成为富有特色的一家民间诗刊。2017年11月,重庆市诗词学会成立25周年庆祝大会的主题报告中还将其作为成绩列入。在重庆的“东方诗风”诗人,近年来经常参加全市的重大诗歌活动,朗诵格律体新诗作品。渝台海峡两岸诗歌交流活跃,甚至吸引了外地“东方诗风”成员参加。2011年,黄中模、万龙生、王端诚、龙光复、尹国民参加了重庆市诗歌界赴台回访活动,交流、采风,成果累累;2012年,他们加上奉春,又参加了渝台新三地中华诗歌座谈交流活动。这样,就把格律体新诗的理念带到了台湾、新加坡。两次交流的论文与行吟作品都汇编为《两岸诗星共月圆》两集,出版印行(11)。 2017年9月23日上午,由西华大学文学院、四川省诗词协会格律体新诗委员会、“东方诗风”论坛、中国格律体新诗网联合举办的“新诗百年·中国格律体新诗研讨会”成都西华大学举行,通过了《21世纪中国格律体新诗宣言》。多种媒体报道,引起较大反响。重庆有十几位诗人参加这一活动,宣言是由万龙生、王端诚起草的。十四行诗的引进是百年新诗的重要收获,也是格律体新诗不可或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重庆的十四行诗创作也颇有成绩,王端诚的《宋词14行今译》、万龙生的《14行 8行诗百首》都很有特色。许霆的《中国十四行诗史稿》(12)在第13章中为王端诚、万龙生的14行诗创作设了专节予以论述,谈到网络十四行诗时,提到了重庆一些格律体新诗诗人。《史稿》附录的《中国十四行诗选目》中列入了重庆诗人邓均吾1首,蒋泽民1首,龙光复1首,万龙生11首,王端诚4首,杨大矛3首,尹国民1首,周琪1首。2016年10月,由多家单位联合主办的闻一多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召开,万龙生因病未能到会,但是提交的论文《闻一多:格律体新诗之父》载入了《2016年闻一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3)。这是首次为闻一多先生加以“格律体新诗之父”的冠冕,确立了他的开拓之功。 结语如上所述,事实已经证明,重庆诗人、学者得天时地利之赐,对于新诗格律建设及格律体新诗的建立,对于其目前大好局面的形成,的确立下了汗马功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且对于格律体新诗事业今后的进一步发展,无疑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重庆作为格律体新诗的重镇,应、理载入新诗史册。当然这一切都是以改革开放为其先决条件的。如果没有思想解放运动的大势促推,决不会有这些丰硕的成果。今年恰值献给改革开放40周年,本文算是为此奉献的一束心花吧。 注释:(1)《20世纪重庆新诗发展史》(吕进主编,重庆出版社,2004)62页。(2)吕进、梁笑梅主编,巴蜀书社,2010。 (3)分别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广西民族出版社、作家出版社出版。(4)辑入《诗路之思》(中国三峡出版社,1997),经屠岸先生慨允,其来信附后。(5)同上,《确立诗歌形式的两种“双轨制”》,此文曾在1997·1《文艺报》发表。(6)(台湾文津出版社,1994;重庆大学出版社,2013)。(7)详见《诗学》2017年卷(巴蜀书社出版)第8页。(8)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9)分别由中国文汇出版社(2005)、名家出版社(2007)、吉林文史出版社(2011)出版。(10)中国文联出版社,2013.(11)第一集黄中模主编,中国文联出版社,2010;第二集黄中模、万龙生、黄兴邦主编,中国诗词楹联出版社,2012。(12)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1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3月出版。万老师,好论文!让大家更清楚彻底的了解了重庆诗人对格律新诗的传承、发展和创新。把诗歌不仅是当情人,还当终生伴侣,当成一生的事业,几十年来,经历了许多苦难和挫折,还有许多格律新诗的先行者相继去世,他们确实可敬可佩,值得人们尊敬和怀念,他们的实践和探索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价值。改革开放,拨乱反正,是祖国的春天带来了诗歌的春天,思想的大解放,带来了诗歌的大解放,带来了诗歌的繁荣景象。正如文章所讲,格律新诗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已经有徐志摩,冯至等发表出版了许多格律新诗。欧洲中世纪文艺复兴更是格律诗的繁荣时期,俄罗斯白银时代的许多诗歌也是格律体诗。这些都是世界文学的精品。因此,中国的格律体新诗还具有外国古典诗歌的基因。重庆诗人博采众长,洋为中用,又坚持本国的格律新诗文化特征,对格律新诗的诗体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如今,中央提出文化自信和文化强国,这也是改革开放的继续,也是经济发展到某一阶段和高度时,必然提出的口号,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是密不可分的,只有这样,改变开放的成果才能巩固,人的精神才不会萎糜,社会才能进步。自古以来,都是文治天下,武定乾坤。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是同步发展的。我坚信,格律新诗的发展创新,一定会像滚滚的嘉陵江水奔流不息,重庆诗人就是弄潮儿,涛头立,把格律体新诗的传承和发展,汇入中国文学的长江之中。 诗房厨子 发表于 2018-6-30 16:32
万老师,好论文!让大家更清楚彻底的了解了重庆诗人对格律新诗的传承、发展和创新。把诗歌不仅是当情人,还 ...
这才注意到,写得很好!谢谢力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