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云 发表于 2018-12-11 11:07:26

The Reverie of Poor Susan穷苏珊的白日梦

本帖最后由 齐云 于 2018-12-29 09:36 编辑

The Reverie of Poor Susan1

ByWilliam Wordworth

At the corner of Wood Street, when day light appears,
Hangs a Thrush that sings loud, it has sung for three years:
Poor Susan has passed by the spot, and has heard
In the silence of morning the song of the Bird.

'Tis a note of enchantment; what ails her? She sees
A mountain ascending, a vision of trees;
Bright volumes of vapour through Lothbury glide,
And a river flows on through the vale of Cheapside.

Green pastures she views in the midst of the dale,
Down which she so often has tripped with her pail;
And a single small cottage, a nest like a dove's,
The one only dwelling on earth that she loves.

She looks, and her heart is in heaven: butthey fade,
The mist and the river, the hill and the shade:
The stream will not flow, and the hill will not rise,
And the colours have all passed away from her eyes!

Poor Outcast! return—to receive thee once more
The house of thy Father will open its door,
And thou once again, in thy plain russet gown,
Mayst hear the thrush sing from a tree of its own.


穷苏珊的白日梦
    作者:威廉.华兹华斯译者:齐云

伍德大街的拐角曙色刚刚出现,
挂在那里的画眉已经唱了三年。
贫苦的苏珊路过长于这里倾听
宁静的清晨回响画眉鸟的歌声。

歌声多美妙她却为何莫名苦痛?
募然她看见山峰高耸树木葱茏;
罗斯柏瑞路上空飘过团团水雾,
而一条河水川流齐普赛街峡谷。

她还看见山谷中片片青青牧场,
她时常拎着木桶轻盈走下山冈;
还有如同鸽舍的一座孤单小筑,
那是这个星球上她的惟一爱屋。

她看着仿佛心在天堂可怜梦醒,
淡去了那些雾气河流山峰树影;
不见小河淌水也不见山峰耸峙,
所有这些美景都在她眼前消逝!

可怜的异乡为客的人,请你归来,
老父的屋门将会为你再次打开!
你又能穿上朴素无华深色旧袍,
听到画眉鸟树枝之上自由鸣叫。

译后记:1、诗歌主旨。若是按中国古代诗人分类,华兹华斯可划为山水田园诗人,他的时代尚属粗暴掠夺的资本主义早期,他自然厌恶城市而喜爱乡村。这首诗中的苏珊何尝没有诗人自己的影子。2、译诗难点。一是第二节诗中的两个街道要么加注,要么增译,使读者看出是街道名称,否则会被误为苏珊家乡的地名。本译采用增译办法,但增译使诗行音顿和音步安排的难度增加不少。二是译作每行13字,六步,其中安排一个三字步、五个二字步。六步诗行的半逗对称安排煞费心思,逗内音步节点字平仄的调理反而相对简单,如第一节半逗均为第七字,第五、六行半逗在第五字,七、八行在第七字,第三节诗行半逗均在第七字,最后一节前两行最能暴露音步诗与音顿诗节奏理论的不同,是节奏方面最抗译的两句,半逗形式化安排在第五字,最后两行半逗在第六个字。3、本译遵从孙则鸣先生于2016年正式提出的律式音节诗格律理论,理论名称中的“律式”指平仄律,将平仄引入新诗,“音节诗”指古今汉语诗歌的节奏属于以法语诗歌为代表的半逗律音节诗体系而非以英语诗歌为代表的轻重律音步体系。该理论主要主张有:新诗格律的作用是形成音乐美;音乐美主要由节奏、平仄、韵式三个要素构成。汉语诗歌的节奏是半逗律形成的,不过半逗律的组合比林庚单调的连续对称式〔aaaa〕有更多的变化;平仄律的作用是形成旋律美,其平仄法则是逗内音步的“节点”平仄交替;半逗律节奏、长短句节奏和韵式都遵守都遵守“连续”〔aaaa〕、“随转”〔aabb〕、“交叉”〔abab〕、“包孕”〔abba〕和“复合”等五种对称方式。

译者简介:齐云,男,1972年3月生于安徽和县,现居合肥,在企业工作,东方诗社创建人之一,该诗社已持续活动近二十年,以研究新诗格律理论和推广格律体新诗为宗旨,诗社有同名诗歌论坛和纸质半年诗刊。











齐云 发表于 2018-12-11 11:11:05

本帖最后由 齐云 于 2018-12-11 11:18 编辑

拟第一次参加一个专业诗歌翻译微信公共号的同题诗翻译活动,按要求在译文之外写了译后感和译者简介,诚心请有兴趣者指正,特别请逐明兄对律式音节诗理论介绍部分提出意见。感觉诗行音步越多,翻译难度越大。译文花费了大半天时间,只能说差强人意,简直比自己写难度还大。

齐云 发表于 2018-12-11 11:38:42

本帖最后由 齐云 于 2018-12-11 11:40 编辑

本来还想同时介绍本论坛多数人使用的格律理论,发现该理论尚缺一个正式名称,总不能就叫做新诗格律理论吧,这名称太把自己当真理了。所以方家还需为这个理论体系起个名字,这个理论体系其实是对闻一多先生以来的音步理论的完善,主要构成部分有:孙逐明的对称原则、程式化划分音步方法,万龙生的三分法、无限可操作性,程文的完全限步说。律式音节诗这个名称虽然不尽善尽美,但好歹有了名字。

柳渡 发表于 2018-12-12 15:36:05

翻译方面我虽然是个外行,英语忘得快完了,但我还是看得出,译作非常忠于原作的格律,都是随韵整齐式。
但我觉得个别地方不够自然,比如“路过长于这里倾听”(是经常路过这里倾听的意思吧?),“齐普赛街峡谷”(原文这里没有“街”这个词啊),“她看着仿佛心在天堂可怜梦醒”。
我有一本杨徳豫翻译的《华兹华斯诗歌精选》,里面也有这首诗,是翻译成四音步的,虽然不是整齐式,但觉自然顺畅一些。

齐云 发表于 2018-12-12 15:46:11

本帖最后由 齐云 于 2018-12-12 15:57 编辑

伍德大街的拐角/曙色刚刚出现,
挂在那里的画眉/已经唱了三年。
贫苦的苏珊路过/长于这里倾听
宁静的清晨回响/画眉鸟的歌声。

本节半逗顿是这样对称的,所以第三行这样停顿语气是顺的,也不是很不自然。最不自然的是最后一节前两行,半逗严重束缚手脚,最终还是四不象,在这两行里,音步诗和音节诗的理论根本冲突暴露无疑。如果译成四步,或者五步,逗顿的安排估计会容易得多,但原作是六步的,不能避让。

齐云 发表于 2018-12-12 15:56:37

本帖最后由 齐云 于 2018-12-12 17:29 编辑

我最近几天在网上看到一些英诗翻译,非常高兴。以格律译格律,似乎成了译界共识,只是我们的格律理论并没有推广出去,查良铮、杨德豫这样的名家象我才起步时一样,对格律认识模糊,似是而非,所以并非尽善尽美。《诗刊》李少君接替商震出任执行主编,一样的口水诗。官刊指望不上,译界反而可能是格律体新诗的突破口。
近来读余光中一些论文,才知台湾国立师范大学每年举行梁实秋翻译比赛,设散文奖和英诗翻译奖,余光中是梁的弟子,这个奖项就是他主导设立的。从余头几届对诗歌翻译获奖作品的评论来看,非常看重形式,只是余也没有成熟的新诗格律理论。我们论坛若参加翻译赛,估计无往不利。对翻译来说,深知写诗三昧比熟悉英文更重要。

柳渡 发表于 2018-12-13 09:57:58

齐云 发表于 2018-12-12 15:56
我最近几天在网上看到一些英诗翻译,非常高兴。以格律译格律,似乎成了译界共识,只是我们的格律理论并没有 ...

齐云兄这样说,又给了我一点重拾英语的信心呢!
译作连步数都要与原作相同,齐云兄对自己的要求真高啊。但这样是不是太苛求了一点,毕竟是两种不同的语言,英译汉之后一般都要短一些。我看过不少译诗,音步数大都要比英诗少。

孙逐明 发表于 2018-12-14 22:13:22

  刚刚看到,齐云兄的执着和努力令我感动。
  我最近正在埋头写书,很少上网。近几天抽时间考察一下平仄格律。

孙逐明 发表于 2018-12-15 11:20:36

  提两点参考意见。
  一、译诗的形式的翻译
  根据汉语形式特点模仿外来形式进行翻译,有形似和神似之分,形神兼备当然最理想,二者不能得兼,神似应当放在第一位。
  二、关于长诗半逗律的写作和翻译。
  长诗半逗律的翻译比较困难,既要考虑音步数目,又要考虑音顿等长,还要调理平仄,还要受语言结构的局限,困难自然较大。
  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形式技巧,就是音顿、音步、字数和语言结构四者的关系。长句的半逗以两步一逗和三步一逗为主。需要调理平仄应当以两字步为主,但现代汉语三音词增多,翻译西诗,长句对于虚词的需求也增多,因此每逗增添一个衬字为宜;两步一逗最好是五个字,音步结构就可以有“23”式和“32式”;三步一逗最好是七个字,音步结构可以有“223”式、“232”式和“223”式。这样处理,给三音词和虚词的加入给予了方便,也能使语言也更加流畅。
  以这首《穷苏珊的白日梦》为例,现有译诗是六步十三言,67逗和76逗是最主要的结构,其中必有“222”式的六字逗,三音词就会遇到困难,且过多的六字逗很难写得流畅。如果改成十四言,这两个矛盾就解除了。以第一段为例:

  原诗:
  伍德大街的拐角/曙色刚刚出现,
  挂在那里的画眉/已经唱了三年。
  贫苦的苏珊路过/长于这里倾听
  宁静的清晨回响/画眉鸟的歌声。

  改诗:
  伍德大街的拐角/曙色刚抹上天边,
  挂在街角的画眉/已经鸣啭了三年。
  路过的贫妇苏珊/经常在这里倾听,
  画眉鸟啾啾鸣唱/打破清晨的宁静。

  我的措辞还可以进一步润色,但三音词的矛盾解决了,而且也更流畅。

齐云 发表于 2018-12-15 11:35:54

逐明兄所言有理,连续的二字步读起来不好听,译起来也吃力,再加个三字步就好多了。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The Reverie of Poor Susan穷苏珊的白日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