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云 发表于 2018-12-20 19:48:40

A Maiden少女

本帖最后由 齐云 于 2018-12-21 20:42 编辑

A Maiden

By Sara Tealsdale

Oh if I were the velvet rose
Upon the red rose vine,
    I'd climb to touch his window
And make his casement fine.

And if I were the little bird
That twitters on the tree,
    All day I'd sing my love for him
Till he should harken me.

But since I am a maiden
I go with downcast eyes,
    And he will never hear the songs
That he has turned to sighs.

And since I am a maiden
My love will never know
    That I could kiss him with a mouth
More red than roses blow.

少女

文/莎拉•蒂斯黛尔译/齐云

我若是一朵丝绒玫瑰
    就会顺蔓攀缘
一直攀缘到他的窗扉
    将他窗扉装点

我若是一只惹怜小鸟
    就会呢喃树间
吟唱着爱情暮暮朝朝
    一直到他听见

可我是一名羞涩少女
    低眉掩饰心理
他不能听到我的心曲
    只能背后叹息

我是名少女应该清纯
    可惜爱人不懂——
我愿以柔唇将他亲吻
    唇比玫瑰更红

译后记:“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以之相印,中、美古今少女的心事,大同小异,同样美丽。



柳渡 发表于 2018-12-21 19:45:38

真是细腻纤美!
将他窗扉装点,连续五个阴平,不太好听啊。把他窗扇装点呢?

孙逐明 发表于 2018-12-21 20:34:38

此诗拗句太多




我若是一朵丝绒玫瑰
    就会顺蔓攀缘
一直攀缘到他的窗扉
    将他窗扉装点

我若是一只惹怜小鸟
    就会呢喃树间
吟唱着爱情暮暮朝朝
    一直到他听见

可我是一名羞涩少女
    低眉掩饰心理
他不能听到我的心曲
    只能背后叹息

我是名少女应该清纯
    可惜爱人不懂——
我愿以柔唇将他亲吻
    唇比玫瑰更红
   

齐云 发表于 2018-12-21 20:41:41

本帖最后由 齐云 于 2018-12-21 20:43 编辑

这首诗,平仄略有瑕疵,但总体是我最满意的。首节的顶针句式,连绵不断,是我译时的神来之笔。“把”这个字声音太浊,“将”字柔和一点。
译完之后,我低声诵读,很满意,遗憾是我译的,不是我写的。写的没译的美,是不是长相不如人家?

孙逐明 发表于 2018-12-21 20:43:09

不是律诗无妨,就不命名为律式音节诗就是,以免造成误解。

齐云 发表于 2018-12-21 20:43:33

孙逐明 发表于 2018-12-21 20:43
不是律诗无妨,就不命名为律式音节诗就是,以免造成误解。

去了律式音节诗标注

齐云 发表于 2018-12-21 20:53:56

本帖最后由 齐云 于 2018-12-21 20:57 编辑

我若是一朵丝绒玫瑰——音步节点字是(仄去)、朵(仄上),影响不大
    就会顺蔓攀缘
一直攀缘到他的窗扉——第二音步节点字我是放在 到 上,他的窗扉,是拗了。
    将他窗扉装点——更重要的后两个音步平仄协调,问题不大。

我若是一只惹怜小鸟
    就会呢喃树间——呢喃树间(平平仄平),虽是谐句,但放在“对”行,还是应该避免。
吟唱着爱情暮暮朝朝
    一直到他听见

可我是一名羞涩少女——涩 女,分了去声、上声,问题不大
    低眉掩饰心理——饰是仄声,这句没毛病。本来这句译成 低眉掩藏心事,但为了顺应第四行的韵,改成现在这样的。
他不能听到我的心曲——我的心曲,拗了
    只能背后叹息

我是名少女应该清纯——应该清纯,拗了,但反复考虑,无技可施,没找到合适的字代替。
    可惜爱人不懂——
我愿以柔唇将他亲吻
    唇比玫瑰更红

孙逐明 发表于 2018-12-21 21:18:57

  关于诗句的律拗,我们必须澄清两个问题:
  第一、律句拗句的区分是不证自明的,是古人长期创作中,听觉经验的总和判别的,所以我们不能违背古人长期实践得来的基本原则。
  大凡三个两字步的短句式,节点必须全部平仄交替才是律句,有一处同平同仄为单拗,两处同平同仄为双拗。单拗无论是头还是尾,都是拗句。不能因为句尾节点平仄交替了就把它视为尾律句。
  当然,句尾不拗,只有句首拗了,其旋律美更接近律句一点,也是事实。我们只求二四六分明,已经放宽了标准,再继续放宽标准,把句首的单拗视为尾律句,就破坏了律式诗的整体风格了。
  尾律句只有长句〔四个音步以上〕里才有。
  第二、关于谐句,古人并无此规定。只是我研究宋词,发现平平仄平出现率高一点,于是称之为谐句。现在看来,还是不妥。所谓谐句,写拗体诗时可以多用,但不能列入律诗的范畴。



孙逐明 发表于 2018-12-21 21:27:53

关于节点的确定,我们只能依从古人的规定,因为从唐诗直到元曲,这么长时期的创作实践得出的规则,必定是合理的。尤其是元曲,尽管还是文言文,但衬字的运用,音步结构已经十分接近新诗了,元曲是要入唱的,对格律的要求甚至比近体诗还严,但他们仍然不放弃两字步,绝不采用三字步,可见这一基本规定是有生命力的。因此,我们不要再怀疑古人对节点的法则了。

孙逐明 发表于 2018-12-23 14:59:28

  简洁、凝练是作者的一贯风格。可此诗“我”字重复过多,有损整体风格。这个毛病不止出现一次了。“我”和“他”最好每段只出现一次。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A Maiden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