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赋联形式通论》节选——音乐拍子与诗歌音步的比较
第一节 我国古典诗词节奏律性质的两种观点对于我国古典诗词的节奏律的性质,理论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古典诗歌的节奏律是音步体系的平仄律,二是认为古典诗歌的节奏律是音顿体系“半逗律”。
认为古典诗歌的节奏律是平仄律的代表人物是王光祈和王力。王光祈在《中国诗词曲之轻重律》里说:“在质的方面,平声则强于仄声。按平声之字,其发音之初,既极宏壮,而继续延长之际,又能始终保持固有之强度。因此,余将中国平声之字,比之西洋语言之重音,以及古代希腊文之长音,而提出平仄二声为造成中国诗词曲‘轻重律’之说。” 王力在《汉语诗律学》里说:“依我们的设想,平声是长的,不升不降的;上去入三声都是短的,或升或降的。这样,自然地分为平仄两类了。……如果我们的设想不错,平仄递用也就是长短递用,平调与升降调或促调递用。”“汉语近体诗中的‘仄仄平平’乃是一种短长律,‘平平仄仄’乃是一种长短律。汉语诗律和西洋诗律当然不能尽同,但是它们的节奏的原则是一样的。”
认为古典诗歌的节奏律是半逗律的代表人物是林庚。他在《关于新诗形式的问题和建议》中认为:
这是轮到我们要研究我们自已民族形式的规律了。而事实上中国诗歌形式从来就都遵守着--条规律,那就是让每个诗行的半中腰都具有一个近于“逗”的作用,我们姑且称这个为“半逗律”,这样自然就把每一个诗行分为近于均匀的两半;不论诗行的长短如何,这上下两半相差总不出一字,或者完全相等。例如四言是“二二”,五言是“一三”,七言是“四三”,以至于“楚辞”里看来是无法计算音步〔或顿数〕的极不整齐的句法,例如“涉江”: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巍;
祓明月兮佩宝璐,
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
如果按照“半逗律”看来,它乃是“六六”,“六六”;“三三”,“七七”,正是眉目清醒非常规矩的。
……
“半逗律”乃是中国诗行基于自己的语言特征所遵循的基本规律,这也就是中国诗歌民族形式上的普遍特征。
……
平仄的出现实质上是一种修饰性的讲求,对于诗歌形式来说,这种讲求是附加的而不是决定性的;对于繁荣诗坛来说,其作用也从来只是从旁的而不是主要的。
……
“半逗律”的全部内容还含有一个“节奏点”的问题,也就是说作为“半逗律”的“逗”必须严格固定在诗行的绝对位置上,如“五言”绝对是“二三”而不能是“三二”,“七言”绝对是“四二”而不能是“三四”。
不难看出,王光祈和王力生吞活剥了西方节奏理论,违背汉语语言的语音实际,把汉语的平仄声调附会成轻重音或长短音〔对此后面将有详论〕,张冠李戴地用轻重律音步理论或长短律音步理论来解释古典诗词平仄律的作用。这种违背汉语语音实际,生吞活剥西方节奏理论构筑汉语诗歌节奏体系的作法相当普遍。
大批诗人和诗论家,如闻一多、饶孟侃、孙大雨、罗念生、卞之琳、何其芳、胡乔木、程文等人,一致认为汉语诗歌的汉语诗歌的最小节奏单元是双音节为主的“音步”,“音步”就相当于音乐的“拍子”。
最早认为“音步”相当于音乐“拍子”的是饶孟侃,他在《新诗的音节》里指出:“但是节奏又可以分成两方面来讲:一方面是由全诗的音节当中流露出的一种自然的节奏;一方面是作者依靠格调用相当的拍子(Beats)组合成一种混成的节奏。” 并用闻一多的四步诗《死水》为例来说明“音尺”〔即音步〕就是音乐的拍子。闻一多在阐述自己的音尺说的《诗的格律》里提到“关于格式,音尺,平仄,韵脚等问题,本刊上已经有饶孟侃先生《论新诗的音节》的两篇文章讨论得很精细了。” 可见闻一多是赞同“音尺”〔音步〕就是音乐“拍子”之论的。罗念生在《诗的节奏》里也重申了饶孟侃的拍子说,认为“格律诗每行有一定数目的‘音步’,‘音步’是一个希腊名词,相当于音乐中的‘拍子’。各个音步所占的时间彼此相等,音步内的长短音或轻重音又有一定安排,这样就产生节奏。”
不仅诗论家们持有此论,连大批语言学家也持此论,如: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的王力教授,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冯胜利,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学教研室教授王洪君,全国著名语言教学专家、浙江大学吴洁敏教授和朱宏达教授,美国密歇根大学端木三教授、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教授刘春卉……他们同样认为汉语口语乃至散文的节奏单元也是两字节和三字节为主的“音步”,用“音步理论”来研究汉语语言学的博士生论文和硕士生论文更是满天飞。
在诗论家和语言学家的双重作用下,一些大型词典也采纳了“音步”即音乐“拍子”的说法。如:
节奏一般指语句中各音节的长短快慢。语句的节奏由句中各意群来组成,相当于音乐中的拍子。语言的每“拍”包括一到三个音节,以双音节为最普遍。拍子的长度常视整个语句的速度以及意群的主次而变,不象音乐拍子那样严格。”〔《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494页。〕
音步…… (4):韵律诗的节拍或单位——通常被用于结合字中〔《汉典》、《汉语大辞典_辞海_新华字典电子版在线查询_词典大全 - 汉辞网》〕
音步是诗歌的节拍。节拍是由词决定的,一句诗由几个词构成就是几拍。而一句诗有几拍就是几音步。〔《百度百科》〕
据本人近几年对时间节奏体系、音乐节奏体系和东西方成熟格律体节奏体系的比较研究,得出了如下三条结论:
1、平仄律的作用决不是形成节奏。
2、中外诗歌的最小节奏单元决不是“音步”,“音步”也绝不等于音乐的“拍子”。
产生上述错误观点的根本原因,是缺乏最起码的音乐常识所致,对此后面将有详论。最小节奏单元是生成节奏体系的逻辑起点,逻辑起点错了,后面的推论能不全盘皆错吗?
3、我国古典诗词的节奏的确受“半逗律”的支配,但林庚和本人对于“半逗律”的节奏性质和作用的界定并不准确。
由于上述三个问题牵涉到平仄声律的定性,以及对联能不能采用“意节论”处理平仄,所以它们是本书必须彻底澄清课题。
…………
第二节 音乐与诗歌的节拍节奏
前面我们已经指出:中外诗歌的最小节奏单元决不是“音步”,“音步”也绝不等于音乐的“拍子”。产生上述错误观点的根本原因,是缺乏最起码的音乐常识所致。我们只要把音乐的“节拍节奏”规律和西方“音步节奏”两相比较,就可知此言绝非夸大其词。
一、音乐拍子与诗歌音步的比较
什么是音乐的拍子?尤静波《基础乐理》里指出:“在音乐中,以某种时值的音符〔如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为节拍单位,按照一定的强弱规律进行组织,称为“拍子”。如,拍子可以以二分音符为一拍、四分音符为一拍,也可以以八分音符为一拍。”“在记谱中,为了便于划分强弱规律,便于辨认强拍的位置,在每个强拍之前画一条竖线‘│’,称为“小节线”〔所有小节线后面的节拍为强拍〕。每两条小节线之间的部分称为‘小节’,乐谱的每一行开头,不用画小节线。”如图所示:
什么是诗歌的“音步”?何功杰教授在《英诗艺术简论》里的定义最为准确:“英语诗歌术语中的Meter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原来就是‘度量’的意思,在音乐中称“拍子”,在诗歌中称‘步格’(或‘步律’、‘韵律’〕,都是指节奏的度量。在英语诗歌中,度量节奏的基本单位是‘音步’〔foot〕,相当于音乐中的‘小节’。‘音步’是轻重音的有机组合。”〔按:着重号为我所加) 在诗论中,音步的分界线大都用斜杠“/”表示,也可用竖杠“│”;为了便于与音乐比较,这里也用“│”。以英诗的扬抑格两音步模式为例:
U-│U-│U-│……〔按:“U”表重音音节,“-”表轻音音节〕
请诗论家们和语言学家们睁大眼睛看清楚何教授的论述和上面的实例:西方轻重律诗歌以及长短律诗歌里的“音步”〔 foot〕决不等于音乐中“拍子”,而是相当于音乐中的“小节”;而诗歌里面的“语音音节”以及汉语里面的“字”才相当于音乐的“拍子”! 具体说,诗歌里的“两音步诗”相当于音乐中的“二拍子”乐曲,“三音步诗”相当于音乐中的“三拍子”乐曲。 诗歌的“拍子”是诗歌语言节奏的最小节奏单元,是诗歌节奏体系的逻辑起点;逻辑起点错了,其推论可谓步步皆错,新诗格律化一百多年探索,怎么可能成功? ——对此,后面我们将有进一步的详论。
何功杰《英诗艺术简论》,苏州大学出版社,2011,第32页。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