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纯 发表于 2022-10-29 18:45:20

英 诗《 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 》汉 译《 地 铁 这 一 站 》

本帖最后由 李世纯 于 2022-11-2 13:15 编辑


英 诗《 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 》汉 译《 地 铁 这 一 站 》


       埃兹拉 · 庞德(1885-1972)是美国二十世纪诗坛巨匠,也是争议性最大的人物之一。他出生在美国爱达荷州小城海莱市,在费城长大,在去欧洲以前,他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就学,在那里攻读美国历史、古典文学、罗曼斯语言文学。两年后,他转至哈密尔顿大学(Hamilton College)学习。1906年获硕士学位。1898年庞德首次赴欧,以后于1902年,1906年及1908年先后共四次去欧洲。1908年定居伦敦,以后一度成为伦敦文坛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庞德的诗歌很有趣,完全走向两个极端,要么就是特别短,要么就是超级长。超级长的代表就是《诗章》,长达117章,涉及文学、艺术、建筑、神话、经济学等各个领域,几乎就是冲着百科全书去的。庞德从1915年他30岁时开始写《诗章》,陆续分章出版。他一生写了至少70本书,发表了150多篇长篇评论类论文,还学习了9门外语。


一.   原      文   /   中    译    文 /'解      '读



      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    —— by Emily_Dickinson ( USA / 1885-1972 )
            '地 铁 这 一 站      【d】    —— 原 著 / 埃兹拉 · 庞德( 美国 / 1885-1972 )
                                                —— 翻 译 / '解 '读 - 李世纯 - 中国 长春 - 2022. 8. 20


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
哦——这个地铁站,
'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c】
一派幽灵脸;黑乎乎,湿漉漉,活脱一段老粗木;
'Petals on a wet, black 'bough.                  【b】
看——看,看:还妆点几片花瓣瓣 ... ...







二.    译         注/译   后    感



a'.       首先,特别鸣谢:本作主要参考文献 a本作要参考文献 b本作要参考文献 c本作要参考文献 d 本作要参考文献 d

a. 看似小诗通篇嘲弄讥讽,绝无半点墨描赞颂;地铁站?诗人妙笔言说地铁站?立意或感过直白,过平俗,太过浅显;抑或一家新邻居?新酒店?新去旅游打卡地?一套新考题?一届新考生?新机制?新机体?新公司?新举措?一批新鲜货?一组新设计?新科技?... ... 想是小诗以其本体为喻体,借之喻体之喻体,言之本体之本体?首立第一本体或是谁?芸芸主题论点在哪里?诗人本体复本体,喻体复喻体,寥寥落笔三行仅半句,半句成诗,且发人深省,每每读后,无不深感张力恢宏隽永

b.       此处词义:同位语,间接补充/追加说明/解释大写部分(1+3~6)

c.       此行词义:同位语,直接补充/追加说明/解释大写部分(1+3~6)

d.       此行词义:中译依据非常规大写部分(1+3~6)

e.       中外互译,对作者、读者、自己,三者,翻译不是演绎,顺达,典雅,应取忠信为首要;翻译永远是请示,不是诠释,永远为作者、读者、自己,在人格、才识、品位三项负全责;中外互译,归根结底,人文互译;一个单词、一个文字,无论中外,其真正含义、生命活力,不仅在专家学者词典、时尚强大线上机翻,不仅在词法、句法、语法,更多体现在实地、实践中语言、语句、语境、篇章字里行间;翻译要完美原意,须同观原作视野,置身原作境地;翻译要完美原意,更要完美传递;原意传递要完美,其载体修辞,修辞差异切换,对接,不可或缺

f.       本作译文尚有无奈数笔,期待更多诗友、译友积极参与,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英 诗《 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 》汉 译《 地 铁 这 一 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