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 上 的 企 业 家
本帖最后由 慕霞 于 2016-8-18 21:38 编辑镇 上 的 企 业 家
慕 霞/文
(一)
“噼噼啪啪!”、“噼噼啪啪!”、“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响彻云霄,震耳欲聋,鼓乐喧天,人们欢呼雀跃,热闹极了!这是青龙镇上的人们在祝贺他们的企业家杨百万第二座新厂房的落成。
青龙镇位于渝州市的西郊,是一处被葱绿苍翠的山峦拥抱的山间坝子,风光秀美。在坝子的东山脚下有一条狭长的、由木板房与青石板路组成的两里多长的街道。人们就把这条充满和煦阳光的街道叫做青龙镇。
青龙镇历史悠久,最先在这里生活的人们主要以农业为生,一条清澈透明的小溪沿街前的青石板路旁流过,人们常在河里洗衣、洗菜,用河水灌溉庄稼。大家过着宁静的生活,日子就像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向前流淌着。
后来,成渝公路穿坝子而过,在西山脚下的公路两旁出现了不少由砖木结构建成的两层楼的饭馆、酒店、旅社、布店、茶馆、药铺等等。青龙镇街面不断扩大,汽车、马车来去匆匆,热热闹闹。特别是每逢三、六、九赶集的时候,生意特别兴隆,菜市、猪市、水果市场、服装市场等地人头攒动,人声鼎沸。
进入现代化的二十一世纪,青龙镇旧貌换新颜,幢幢高楼拨地而起,两里多长的街道两端在不断延伸,扩大。原来街头老汽车站旁的一大片地现在已成了开发新区,渝遂高速公路、市外环高速公路在镇区交汇,碚青公路、319国道横贯其中,实现了通邮、通电、通程控电话、通天然气。开发新区一座座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在公路两旁破土而出。其中大门顶上有一匹奔腾的黄色骏马(厂徽:马到成功),门旁竖着挂的一块牌子上写着:康辉摩托车配件厂,这里就是镇上的企业家杨百万的新工厂。
被镇上的人们称之为杨百万的那个人就是杨志康,他高高的个子,宽宽的肩膀,圆圆的脸庞上嵌着一对乌亮的大眼睛,看上去是个精神焕发,干劲十足的人。说起志康,镇上的人们无不佩服他艰苦奋斗几十年,从一个农民成为镇上企业家的创业精神。
(二)
三十多年前,志康的家住在离青龙镇二十多里地的一个乡村里。当时他父母健在,家里还有一个妹妹和一个小弟弟,全家五口人靠着父母亲挣工分糊口。志康在贫困的挣扎中上完了初中后就决定不上学了,留在家里为父母分忧,到队里去干农活,为家里挣工分。因他年龄小,农活干不好,队长就派他去渝州市郊守一个公共厕所,为队里积肥。从此他早出晚归,日晒雨淋,还得天天闻臭气,常常饿肚子,那日子也不好过。在匆匆忙忙的几年中,他目睹了城乡之间的差异、人们不同的生活方式、美丽的山川、不发展变化的城镇……眼明心亮的志康突然感到自己长大了,懂事了,对生活的信心也更足了。
改革的春风吹到了农村,志康家分得了几亩承包地,就跟着父母学习干农活。几亩地,苦经营,一家还是难度日。晚上志康常常躺在床上深思:我的前途在哪里?怎样才能解决温饱问题呢?……
党的富民政策为广大的农村带来了光明的前景,志康满怀信心地对乡亲们说道:“要想富,先跨步,谁先跨出第一步谁就会先致富。”乡亲们高兴地向他问道:“依你看,那第一步该怎么跨呀?”志康想了想后答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智靠智,有力靠力,根据你们自己的条件、兴趣与爱好去试一试吧!”志康决定拜师学艺。他根据乡亲们衣食住行的需要选择了当缝纫工这一行。但他的父亲对志康说:“缝衣服是女人们干的活(当时用手工缝衣服的大多数是女的),志康,你是男子汉,为什么要去学裁缝?”志康深知跟父亲讲男女平等的道理是行不通的。他征得母亲的同意,并在母亲的帮助下离开了家,步行二十多里地来到青龙镇上的一家裁缝店里,拜了一位老师傅为师,当了三个月的学徒工。老师傅手把手地教他怎样为顾客量体裁衣,怎样用缝纫机做衣服,并告诉他要做好衣服的领和袖子是较难的,一定要在上领和上袖这两个关键地方多下功夫,尽力把它们做得好些。老师傅对缝纫工作一丝不苟的精神深深地激励着他的徒弟——志康。
志康学徒期满回家后,向几家亲戚借来一百多元钱,买了一台缝纫机,开始为家里人做起布衣服来。当他母亲穿着儿子为她缝制的衣服去赶集时,走到村口,正巧一群妇女赶到她身旁,久久地看着她身上穿的那件衣服,七嘴八舌地问她:“大姐,你的衣服在哪里买来的,这么合身?”志康的母亲自豪地对她们说道:“我家哪有钱去买衣服穿啊,这是我大儿子志康为我做的。”其中一个妇女对志康的母亲说道:“今天我也上街去买点布,请你家儿子也为我缝一件衣服好吗?”志康的母亲爽快地答道:“那好哇!” 志康的弟妹们穿着新衣服去上学时,同学们围着他们问道:“你们穿的衣服在哪里买的,这么好看!” 他们异口同声地答道:“我们的衣服不是买的,是我哥做的。”就这样,没花一分钱的广告费,志康会做衣服的事就在村里传开了,从此有不少人就请志康到家里去缝衣服。他天天早出晚归,扛着缝纫机走家串户,为村里人做衣服。一传十,十传百,外村的人也知道了志康的大名,谁家要办喜事,要缝制新衣服,就把他请去做几天活。
那时乡亲们还没富起来,大部分人家没有多少结余,只得做点布料的衣服,如花布衬衣、棉衣、男式青蓝二色的制服等。稍后点就为乡亲们做些的确凉的衬衣,春秋穿的中山服等。后来乡亲们逐渐地富裕起来,买衣服穿的人多了,要做衣服的人家少了,志康面临失业的危机,他常常想着下一步该怎么办呢?
(三)
一家人省吃俭用,终于有了一点存款。志康准备自己买布料来做成各种款式的衣服去卖。可他一个人要买布、做衣服,还要去卖衣服,实在是忙不过来呀。弟妹们还在上学帮不了他。志康决定去寻觅一位忠实的女助手合伙经营。他在邻村为一家人做活时,曾见到过一位亭亭玉立的姑娘,名叫静芳,中等身材,黑黑的长发,双眉下有一对会说话的眼睛,上小学时曾是他的同班同学。志康在她家邻居做衣服时,静芳和她的同学一起去看过志康怎样裁剪衣服,她对缝纫工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志康就委托他的母亲去静芳家打听,她是否愿意当缝纫工,最重要的是让母亲去看看那位姑娘长得怎样。结果,静芳爽快地答应了与志康合伙经营服装生意的建议。从此静芳就成了志康的得力助手,他俩志同道合,心心相印,不久志康就与心灵手巧的静芳结成了夫妻。他们俩一同上街买布,回家后志康就教妻子如何裁剪衣服,怎样才能把一件衣服做得又快又好,严师出高徒,边学边干,很快静芳就可以独立操作了。他们做好一些衣服后,就把衣服装进手提包内,静芳不辞辛劳地到外村走家串户地去推销。衣服做多了,就上街去卖。
每逢三、六、九是赶青龙镇的集日,天刚亮,夫妻俩就吃饱了肚子,穿上自己做的新衣服,手里提着一个装满衣服的干干净净的旅行包。迎着霞光,穿过希望的绿色田野,直向青龙镇奔去。走完小路上公路,一路上都是赶集的农民,有的赶着猪,有的挑着菜,有的提着鸡鸭或鸡蛋或鸭蛋,有的推着木板车,有的背着东西……如今自由市场开放了,大家都去做点小买卖。
夫妻俩在街边选了一块地方,拉开旅行包,从包里拿出一大块带白色花纹的塑料布铺在地上,再拿出包里的衣服,整齐地放在铺好的白花塑料布上,摆好了摊子,就耐心地等着顾客的光临了。上午九点钟左右,人们在集市上卖完了东西,办完了事,就去服装市场逛逛,这时候买衣服的人就多起来了。他们做的童装卖得最快,不到十一点钟衣服都卖完了。小俩口拿着钱去百货公司挑选布料……就这样勤奋地干了几年,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挣来了不少钱。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下海经商的人越来越多,地摊的生意也越来越不好做。小俩口经过慎重的考虑后推出了新招,决定再大大地向前跨一步。他们壮着胆子到青龙镇的街头汽车站附近租了几间房子当厂房。招聘来二十多个自带缝纫机的熟练工人,雇来一个服装裁剪师,夫妻俩办起了一个志康服装厂,主要生产童装。他们托人找关系到渝州纺织厂内买来较理想的花布,还派人到几个大城市去买来各种款式的童装做样品,经过改进和创新,打出了志康牌系列童装,挤进了市内的一家大商场——三•八百货公司,在公司的服装柜旁租了一个柜台卖童装。他们的衣服卖得很快,深得小朋友的欢迎,产品供不应求。服装厂买了一辆客货混装的小汽车天天为各销售点送货,销售量与利润总额成正比例的增长。没几年工夫,人们就赠给志康一个美名——杨百万,闻名全镇、全乡、全区。
他们厂生产的童装怎么信誉那么高呢?经过调查,我得知志康的服装厂不像国营企业那样吃大锅饭,他们是搞的计件工资制,夫妻俩严把质量关,不合格的衣服要返工重做。谁不按他们的要求做活,就会被辞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富裕起来的人们对用棉布做的衣服就没有多大的兴趣了,服装开始积压。志康服装厂经过投入期、成长期,很快迈进了成熟期,辉煌了几年,现在开始走向了衰退期,工厂面临倒闭的危险,下一步该怎么办呢?
(四)
夫妻俩经过一段时间的深思后得出了一个共同的结论:应马上停止其它类别服装的生产,努力维持童装系列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量,但要进一步提高质量,不断变化款式和花色品种,并积极准备转产的事情。
他们对青龙镇的外部环境作了一番调查,结果了解到渝州市的主要产品摩托车的配件供不应求,大有发展前途,可是他们缺乏这方面的设备和技术人才;另外离青龙镇不远的回龙坝一带有无数家远近闻名的织布厂,如果转产办个织布厂,可能设备和技术人员等问题都能较快地得到解决。是办摩配厂或是办织布厂,夫妻俩发生了严重的分歧:丈夫志康想办个摩配厂,但妻子静芳对他说道:“你要办摩配厂,到哪里去买设备?上哪里去找技术人员?材料到哪里去买?这些你想过吗?”志康沉思着答道:“你说的这些问题我现在的确无法解决,但车到山前必有路哇!”静芳决心要办一个织布厂,她与志康商量道:“我想办个织布厂,办织布厂需要的投资少,时间短,收效快,设备和技工都好解决。”
“那怎么解决呢?厂房设在哪里,谁去管理?”
“厂房就用现在租来的几间房子,我负责筹办和管理。我准备先去回龙坝找一家大的织布厂学习管理方法和经验,设备请他们协助我们解决,原材料棉纱在他们那边进货,你看这样行吗?”
志康点点头道:“你可以去试一试,但儿子谁来管,煮饭洗衣等家务事谁来做?”
“我们的儿子已经上初中了,可以到他的辅导老师家里住,请辅导老师替我们管一管就行了嘛;另外还需请个保姆来家煮饭、洗衣、打扫卫生等,这样好不好哇?”
安排好了儿子和家务,静芳像一只刚从笼子里放飞的小鸟,快乐地飞到了老家回龙坝,虚心地向一家织布厂的老板学习管理经验和织布技术。这个老板名叫启民,是静芳上初中时的同班同学,他非常喜欢善良与温柔的静芳,常夸她是一个有主见的姑娘。老同学久别重逢,显得格外的高兴。启民邀请静芳到他家赴宴,为她洗尘,闲聊学生时代的事情。等静芳离开他家后,他的妻子就向丈夫问道:“她来干啥?”启民微笑着答道:“我们是初中同学,她来看我呀!”老板娘向他怒吼道:“你少跟她来往,否则我饶不了你!”。“你看,我是跟你开玩笑的,用不着这样嘛!她要办个织布厂,是来厂里学经验和技术的,还要请我替她家代买几十台旧织布机呢!”
启民在织布厂附近招来九名年轻姑娘在他的厂里为静芳培训技术骨干。这时正巧碰上蜀州织布厂的设备要更新换代,处理一批旧机器,他就托朋友为静芳买来二十多台旧织布机,用几辆大货车运到了青龙镇。静芳学成临走时,又购到了一批棉纱回家。辞退了缝纫工,关闭了服装厂,办起了一个芳欣织布厂,这个厂主要由静芳负责生产经营管理。
请来蜀州织布厂的师傅为他们安装好机器后,就开始试工了。第一天每个工人看管两台织布机,他们用棉纱织出了长长的白布,布的质量还不错;试工的第二天,每个工人看管三台机器,织出了比前一天更好的布;试工的第三天,每个工人看管了四台织布机,织出的布经过检验,质量全部合格。旗开得胜,夫妻俩心花怒放,在街上的餐厅里摆下两桌酒席,感谢为他们装机器的师傅和厂里的工人,大家热热闹闹地乐了一回。为扩大生产,提高质量,志康又在镇里招来八名工人,老带新,轮班倒,大大地提高了织布的速度。他们织出的白纱布远销江浙一带,不到两年的工夫,就收回了投资,转入盈利了。
(五)
志康深知自己志大才疏,是否要办摩配厂的事还一时无法决定。经过深思熟虑后,夫妻俩决定筹建一栋大楼,租房子办工厂总不是长久之计,在镇上总得有个自己的窝才好吧!志康向镇政府递交了申请购买地基的报告,但审批报告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对在风风雨雨中拼搏了二十多年的志康来说是太难得了,他准备用这段好时光好好地补偿一下养育他的父母亲,与年老的父母亲一起分享自己的成功与幸福。扶老携幼,一家人心潮澎湃地乘上银燕飞到了云之南,去观赏四季如春的壮丽风光,欣赏那里的民族风貌,让辛劳了大半辈子的父母亲开开眼界,长长见识,高高兴兴地享受一回天伦之乐。志康被云南那奇异的风光迷恋,从此他经常出差去云之南购买机器,或踏遍苍山、洱海、丽江找金花……
经过层层有关部门的批准,志康在青龙镇里购买了一块地,投入了几十万元资金,盖起了一栋四层高的楼房。底楼是一个较大的生产车间和一个较小的保管室;二楼安排了民工宿舍与食堂,还有一间办公室;三楼家人住;四楼是客房和库房。想办厂的场地有了,其它的问题怎么解决呢?志康暗想:办摩配厂的关键问题是生产设备和技术人员的问题。设备到哪里去买?技术工人到哪里去找?他听说技术人才可以去市里招聘,也可以去培养。但若去市里招聘,这样的小山镇谁愿来呢?要培养人才也需要找单位或学校才行啊!他四处求援,终于通过好友的帮助和介绍,寻到了去市内的05厂、嘉陵机器厂参观学习的机会。这一看,可了解了不少关于加工摩配件的知识和技能,并请到了愿利用节假日到青龙镇传授生产摩配件技术的工程师。
志康的小弟志刚高中毕业后在家务农,现在厂里需要有知识的人才,志康把他送进渝州大学培训,学习工业企业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回厂后志康就把销售管理的重任交给了他。志康请来小妹志洁在厂里负责质量管理工作,妻子静芳就负责织布厂和摩配厂的成本与财务管理工作,志康负责摩配厂的全面工作,主要抓生产经营管理、计划的安排等。
大楼竣工后,托熟人买来几台将要被淘汰的加工摩配件的老式机器设备,用来作试验。
厂里实行直线制的管理形式,设了厂部、班组两级管理。一切皆备,志康的摩配厂就开始试工了。主要是加工摩托车发动机上的左右盖。把从毛坯厂购进的零件毛坯经过机床(或锻床)的粗加工后,进行油处理喷漆制成产品,再销售给各地的摩托车总装厂。产品试制的结果,由于工人们的技术不熟练,机器设备也老化,加工出来的配件经检验大部分不合格,难以售出,好不容易才卖出些合格产品给本地的兴胜摩托车厂。后来销售到外地去的摩配件产品大部分都被退回了厂,重新加工。已销售的产品,货主也无钱付款。志康万分焦急,他想要把废品、次品、返修品降到最低限度,除进一步加强质量控制外,再继续用这几台老掉牙的机器设备来进行生产,能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吗?
(六)
此时,静芳在外地工作的弟弟静松回到了青龙镇,他原来在外地一家工厂上班,现在工厂倒闭了,他失业了。静松从小被娇生惯养,家里人都管不了他。在外地上班时,他每月的工资还不够他自己花,经常向他的姐夫志康要钱用。现在没了工作,就整天在街上游荡,不是去参与打群架就是去打麻将赌钱,或是去舞厅或餐厅与三陪小姐鬼混。听说有一天晚上,静松与镇上的几个老板一起打麻将巨赌,他就输了两万多元钱,其他两个老板输的更多,那些钱都被一个叫阿扬的老板赢去了。那两个老板不服气,准备把阿扬推下楼后把钱抢回来。阿扬发现事情不妙,急忙溜走了。没想到第二天,那两个老板开着一辆小汽车把阿扬家私宅大门旁的围墙撞坏了。阿扬气不过,就骑着摩托车去追。在公路上你追我赶,追来追去,结果摩托车撞在了汽车上,把阿扬撞成了重伤,差点送了命。真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老板们为了钱竟惹下了一场大祸。
静松的父亲为了他的安全,决定去请志康替自己管教静松。老人家打定了主意,就带着自己的儿子到志康的办公室,恳切地对他说道:“志康,我们管不了静松,我现在把他交给你,拜托你好好地管教他。”老岳父的命令哪敢违抗,志康只好点点头说道:“行,请您老把他留在这里吧!”志康答应了这件事,但心里却想着这事有些难办,叫我怎样管他呢?只有在厂里给他找点活干,把他拴在自己身边,慢慢地开导和培养他,不知这个办法行不行,只有试试看了!
于是志康就带着静松去各个车间看了看,又给他讲了当前厂里的情况和困难,并认真地向他问道:“静松,你愿不愿意来厂里干活,想做点什么事?”静松想了想,毫不客气地对姐夫说道:“你叫我在厂里做点事是可以的,但我不会干活,你就让我当厂长好吗?”志康哭笑不得,但只得答应他的要求,先让他当个挂名的副厂长吧!然后再慢慢地教他作一个名符其实的厂长也行。从此,志康天天带着他在各个车间里转来转去,告诉他加工摩配件的程序、质量要求和经营管理的有关经验与方法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锻炼,静松成了志康的得力助手、名符其实的副厂长了。有了副厂长的相助,志康的担子就轻松多了,有时间去考虑其它的问题了。
志康走访了市内的科技咨询部门,得知要提高产品质量,只有在产品粗加工的基础上再进行精加工,才能彻底解决好产品的质量问题。他在厂里开展了关于生产摩配件质量问题的大讨论,把工人们的建议提交给厂部管理人员,并开会进行研究讨论,最后一致同意:为确保产品质量,扩大生产,应该增添几台现代化的生产设备。
志康去市里请来一位高级机械师同去北京花了近千万元购回了六台专为加工摩托车发动机左右盖的高精机器设备。有了性能优良的现代化设备,毛坯合金铝零件由粗加工到精加工,消除了废品、次品,返修品也降到了最低限度。生产摩配件的质量过了关,销售也进入了旺季,产品远销到上海、无锡、广州等地。但拖欠货款的现象较严重,有的公司用小轿车来抵押货款;有的厂家用摩托车来抵押货款;还有的单位用彩色电视机等电器来抵押货款。志康还收到抵押货款的一大批酒,真叫人哭笑不得……
(七)
五年前,志康为了再次扩大生产,为镇里、区里、市里多作贡献,又在青龙镇开发新区购了三十亩地,并请来渝州设计院一名已退休的建筑设计师,在那片土地上盖起了现在的这个工厂,包括一栋办公大楼与铺面等。
清晨,明媚的阳光洒满青龙镇的各个角落,康辉摩配厂沐浴在春晖之中,工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厂里上班。跨进大门,迎面是一个较大的花园,园中还有个小小的鱼池,里面喂了不少金鱼。花园前面是精加工车间,花园与精加工车间左侧是铸造车间,它们的右侧是喷漆和检验车间。在厂内的大道旁栽了不少广玉兰、迎客松、银否、白玉兰、桂花等树,厂区绿化搞得不错,令人赏心悦目。
铸造车间是新增加的,是生产摩配件的第一道工序。以前因场地分散且小,是进零件毛坯来加工成摩配件的。现在买来十多台铸造机和50多公分长的铝条,自己加工。在车间里将铝高温熔化成液体后,注入铸造机内,过几秒钟,就成了各种零件毛坯,其中有摩托车的前后盖类及箱体类等十多个品种。经过本车间人工粗加工后再送到中部的精加工车间去进行精加工。精加工车间有从北京和云南买来的上百台机器,工人们聚精会神,干劲十足地忙碌着。
一个孔都要加工六至八次,流水线作业,大家干得很认真。把经过精加工的摩配件送到最后那个车间去打磨,喷漆,做成摩托车的有关配件,最后进入检验车间。他们用现代化的机器生产,大大降低了废品率。合格产品销售到重庆、无锡、广州等地,深受厂家欢迎。
志康为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谋划着,等渝州市的科技城建好后,在搞一个现代的、科技含量较高的车间或厂,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向高、精、尖迈进,做摩配行业中的强者,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志康有这样的雄心壮志,不愧是一个值得人们羡慕与尊敬的企业家,父老乡亲们期待着他更大的成功!
2003年6月初稿于古城襄阳
2015.12.29.再次修改于山城
本帖最后由 慕霞 于 2016-8-30 23:32 编辑
转<<初春二月文学网>>张智荣 发表于 2016-8-15 18:54 的评论:
"敢拼就会赢,一个企业家的成功史!欣赏这样的作品!"
转慕霞回复:"感谢智荣版主的大力支持与鼓励!" 好文笔!:handshake 辽南高跷张 发表于 2016-10-16 15:23
好文笔!
:handshake :)多谢新朋友的关注与鼓励! 资本有自己的荣光,也有拜金的阴暗,这是中国转型的必然属性之一。 辽南高跷张 发表于 2016-10-16 15:23
好文笔!
:)谢谢新朋友的关注与鼓励! 徐树爱 发表于 2016-10-20 16:33
资本有自己的荣光,也有拜金的阴暗,这是中国转型的必然属性之一。
:handshake:)感谢树爱版主来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