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的力量
本帖最后由 尘逸 于 2016-8-19 14:18 编辑看见的力量
多年前,隔壁的一对姐妹。妹妹打碎了花瓶,焦眉焦眼蹲身捡拾碎片。姐姐看见了,思考再三,终于还是上前帮助妹妹一起捡拾。正在这当口,爸爸出来了,把姐妹俩一阵好吵。之后不久,爸爸居然又单独将姐姐一阵好吵,吵得姐姐莫名其妙。原来,妹妹竟然“恶人先告状”,背后偷偷告诉爸爸花瓶是姐姐打碎的。姐姐真是气恼、憋屈又泪水涟涟啊! 如果,爸爸看见了妹妹打碎花瓶的全过程,又或者,妹妹如实告知了全过程,问题会不会简单很多呢?只可惜,爸爸没看见也没听见。不过,这个问题也好解决,爸爸稍微一拷问,再听听双面之词,狡猾的妹妹定会如实相告,老实的姐姐再如实叙述,真相就会大白。 现如今,“看见老人倒地该不该扶”的争辩多年不消。一个简单的道德判断题,却考倒了大多数国人,众人纷纷叹曰:“有这个心没这个胆啊。”追溯原因,多半源于近年来的一些报道:老人倒地之后被好心人帮忙扶起,因为没看清、记性不好、或者其他别的原因,老人竟然诬陷帮忙之人就是撞倒自己的人,有的甚至闹上了法庭。由此,令好心人感觉“好心被当驴肝肺”“伤心绝望冷”“好痛,不会再爱了”;由此,引发了一系列负能量的社会影响。 如果,帮扶老人的全过程,有人看见有人作证,那会不会给力一些呢?只可惜,老人或者别人没说出或者没看见。不过,这个问题也好解决,街头的摄像头越来越多、可以记录,手中的相机越来越智能、可以拍照摄影,真相总会大白。 到楼盘买房子的业主,看见沙盘的时候没什么感觉,一旦进入样板房,看见那些精致的装修、考究的布局、奢华的摆设、有格调的家具、有品位的装饰,甚至还闻到了淡淡的芳香,顿时有了冲动:这样漂亮的房子,为什么不买?为什么不享受?于是乎,业主脑门一热,跟着笑盈盈的售楼小姐走到缴费处交了钱。到了接房的时候,业主顿时傻眼了,怎么跟样板间有差距、而且差距这么大呢?难道当初是自己花了眼? 如果,当时业主没有看见那漂亮的样板房…… 念书时总有这样的优秀同学,一天到晚地玩,什么都不在乎,考试时却总能名列前茅、数一数二。问他学习的秘诀,多半答曰:“没怎么看书啊,就是上课听讲噶。要劳逸结合,要有张有弛,要举一反三,不要死记硬背……”听到这些,令人顿时得了侏儒症,恨不得缩到地洞里去。别人就是聪明呗,哪里用得着像自己这样一天到晚、走路吃饭、睡觉跑步都捧着书、念着书、想着书?哪里有自己这样一天到晚、走路吃饭、睡觉跑步都捧着书、念着书、想着书,而且效果还不如别人一天到晚地不看书不读书不念书的笨人、愚人、蠢人?结果有一天,优秀同学半夜起床看书的场面被一个闹肚子的同学看见了,从此,聪明人的神话终结了,我等愚笨之人终于又自信起来。 如果,没有人看见优秀同学偷偷用功的场面…… 事实总是遮盖在这些当前的粗糙的零星的片段的“看见”的薄雾之后。或者说,事实总是需要在当前的粗糙的零星的片段的“看见”的基础上,再去看,多角度、全方位、零死角地看,这样才能掀开薄雾探得真相,这样才不会被当前的“看见”、粗糙的“看见”、零星的“看见”、片段的“看见”所蒙蔽。 隔壁的父亲看见的是姐妹一起捡拾碎片的场景、加上妹妹的一面之词,作了错误的判断;法庭头疼的是,摔倒的老人说“就是他撞倒了我”,而帮扶之人说“我没有撞倒他(她)、我是帮他(她)”,就是无人有“看见”的证据;业主看见的是美化真实房子的样板间;我们看见的是掩盖偷偷用功真相的同学。而几乎所有的人都相信“看见”即“真相”,都相信“亲眼所见”,“看见”的力量基本上是其他任何力量都不能超越的。是啊,自己的眼睛都不相信、还相信什么呢? 生活中,总有这样的父母,一大早看见你没有吃早饭就往外冲,一个电话一个电话地催你:“要吃早饭啊!早饭很重要!”你答曰:“知道知道,我在路上吃了的。”可是他们就是不相信。直到晚上你回了家,他们还在一个劲儿地念叨:“不吃早饭要得胃病的!”因为他们没有看见你吃早饭的场面,而这个场面在他们心目中又是极其重要的,所以,他们总是认为“没有看见就等于没有发生”;所以,他们的念叨天天回响、日日重复。直到有一天,你终于在家、在他们面前吃了早饭。 多年前读过这样一则小小说,一个职工想在领导面前挣表现,于是每天晚上在领导喝完酒回到单位之前就回单位开灯作加班状。有一天,这职工按时回了单位开灯“加班”,不一会儿,听到楼上领导层有人“蹬蹬蹬”地下楼去了。等了一会儿之后,这职工就关灯出门,然后将楼层廊灯一一关闭回家。哪知道,第二天,听到职工们议论纷纷:昨晚有人趁领导回办公室之后,偷偷将楼层廊灯关了,领导下楼时跌伤了,在医院暴跳如雷:谁关的灯?严查!一定要严查!哈哈,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想被看见“上进”,却被看见“作对”。想通过设计“被看见”邀功请赏,却不料,弄虚作假的真相即将浮出水面。 小说来源于生活。也有完全相反的例子。一位朋友,工作努力,兢兢业业,生性淡泊,总认为“被看见或不被看见无所谓”。一次,也是现在这样的八月酷暑天,她在城区执行领导交办的任务,将一份一份的文件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地徒步送上门,突然接到领导怒气冲冲的电话:“你一天都不在办公室,在哪里凉快呢?!”这位瘦削单薄的女子在大热五六的天气里站立街头,浑身淌汗却突然冻结,诸多无人看见的场景浮上心头:她在深夜校对文稿、她在凌晨打理网站、她在库房封装几米高的货物、她在邮局来回搬运几百本杂志、她在物流搬运包裹、她上一件事未做完下一件事来了站起来又坐下去……她顿时感觉掉进了一个冰窖。谁叫她从来都只会埋头做事,从来不爱汇报、不爱“被看见”呢!真是自作自受。 这个年代,只做不说、只做不表现、只做不张扬、只做不“被看见”已经out了。绝大多数人眼里,只有那些“被看见”的才是发生的、存在的、有效的。所以,越来越多人冲着“被看见”而工作,在无人看见、尤其是无领导无老总看见的时候,就懈怠下来。而领导们老总们则希望看见更多的员工在马不停蹄夜以继日全心全意地工作,他们不是神仙,更没有时间精力横观纵看左观右看来获取真相,“看见”的那一刻即为真相。是啊,还有什么比自己的眼睛更诚实呢?看见的力量如黄葛树的根,难以撼动,难以超越。由此,越来越多的人想方设法设计“被看见”的戏码,被人看见的时候像马达,无人看见的时候像瘫痪,在人前精心开场和收场,以此为手段和桥梁,达到更高的目标。也的确达到了目标。 那么,我是不是该劝劝我那位朋友:是时候改变心性,该说说,该表现表现,多被人“看见”了呢?因为,秉承“看不看见无所谓”、一门心思傻干蠢干,终究免不了一江春水向东流啊。
有道理,赞同尘逸的观点,该干的要干,该说的也要适时地说说。毕竟埋头拉车,还是要让人知道车的载重,以及车走到哪儿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