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逐明
发表于 2016-9-26 16:29:32
普通话“五声”声调的平仄简论
〔按:一篇旧文〕
在古典诗词的平仄格律中,单个的字音平仄是很少有韵律学上的意义的,字音相连音高的连续变化才有韵律意义。
合理安排诗句字音平仄,可以形成“流美婉转”〔周正甫语〕的旋律美。这种“流美婉转”的旋律旋律风格在现代汉语普通话里也被保留下来了。
音乐旋律有四种基本形态:平行旋律、上行旋律、下行旋律和弯曲旋律。上行旋律和下行旋律是音乐美的最基本形态,是音乐旋律的主体。平行旋律在其它上行下行旋律的陪衬下,它也相当于上行或下行旋律。弯曲旋律则包括先上后下和先下后上两种,其总趋势仍然可归属于上行旋律和下行旋律两类。
汉语诗歌声调的平仄组合,其声波图的进行方向的类型与音乐旋律完全相同。具体分析于下:
诗歌旋律的基本结构单位是“音步”,每一个音步字音声调的最后音高决定了旋律变化的进行方向。
普通话有“五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和轻声。
这五种声调在音步里的平仄组合有三小类20种形态。
1、“⊙平”音步有八种形态,它们的声调线如下:
①阴阴:5555;
②阳阴:3555;
③阴阳:5535;
④阳阳:3535;
⑤上阴:21155;〔上声在非上声前面变调为211〕
⑥上阳:21135;
⑦去阴:5155;
⑧去阳:5135;
“⊙平”音步都以最高度5结束,不是上行旋律就是先下行后上行的弯曲旋律。唯有“阴阴”是高音部的平行旋律,可如果它的前面还有词语的话,在律句里必定是仄声,相比之下,“阴阴”也相当于上行旋律了。换言之,“⊙平”的基本特征是上行旋律,其声波图的共同特点是上扬。其中“仄平”的上行趋势比“平平”更加鲜明。
2、“⊙仄”音步也有八种形态〔因近体诗两字音步全部在句中,上声全部为变调,不可能读出完整的214〕:
①去去:5151
②上去:21151
③上上:34211〔按:上声在上声前面变成“34”〕
④去上:52211〔按:去声在上声前面变成“52”〕
⑤阴去:5551
⑥阳去:3551
⑦阴上:55211
⑧阳上:35211
“⊙仄”都以最低度1结束,不是下行旋律就是先上行后下行的弯曲旋律。其基本特征是下行旋律,其声波图的共同特点是下抑。其中“平仄”的下行趋势比“仄仄”更加鲜明。
很显然,“⊙平”和“⊙仄”交替出现时,诗句的声调线就一升一降地交替前进,如同流畅的波浪一样抑扬起伏,这就是律诗“流美婉转”的由来,大家常常说律诗抑扬顿挫,就是对这种旋律美的形象描绘。
3、轻声。轻声也有调值,只不过调值比较模糊罢了。
轻声的声调并不固定,它随着自己前面的字音声调而变化,具体来说:
阴平后面的轻声为|2
阳平后面的轻声为|3
上声后面的轻声为|4
去声后面的轻声为|1
显然,轻声和四声的组合也具备上行旋律和下行旋律两大类:
①阴轻:552。为下行旋律。轻声相当于仄声。
②阳轻:353。为先上后下的弯曲旋律。轻声相当于仄声。
③上轻:2114。为先下后上的弯曲旋律。轻声相当于平声。
④去轻:511。为下行旋律。轻声相当于仄声。
对于轻声的平仄归属,可以简化为:上声后面的轻声为平声,非上声后面的轻声为仄声。
孙逐明
发表于 2016-9-26 16:41:42
一点资料:
〔二〕音步边界必须与语义边界相吻合吗?
事实总胜于雄辩的。只要考察大量的近体诗和宋词不难发现:的确有部分音步边界与语义边界相吻合,但绝不是全部;有很大一部分音步边界根本不是语义边界。
以五七言近体诗为例,它们的“三字尾”的语义结构有四种形式:“21”式、“12”式、“111”式和“3”式;安排平仄的时候,这四种形式通通被程式化地处理为程式化的“21”式音步了;七言诗的前四字的语义结构有五种形式:“22”式,“31”式,“13”式,“1111”式和“4”式。它们通通被处理为程式化的“22”式了。试举例说明。
下面诗句的语义结构分割如下所示:
闻道|黄龙|戌,频年|不|解兵〔沈佺期《杂诗》〕——221,212
宿乘|尊者|记,不二|阿弥陀。〔释印肃《赞三十六祖颂》〕—— 221,23
一气|同生|天|地|人|,不知|何者|是|吾身。〔辛弃疾《偶作》〕—— 22111,2212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2212,2212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3121,2212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崔颢《行经华阴》〕—— 3112,3112
汉|四十年|几|丞相,蹶|张丞相|冷|如冰,〔陈普〔《咏史上 申屠嘉》〕——1312,1312
风|花|雪|月|千金|子,水|竹|云|山|万户|侯〔白玉蟾《复卢良萩韵》〕——111121,111121
鄂尔多斯|梦境|归,风吹|草绿|马羊|肥。〔现代人作品〕——421,2221
作为安排平仄格式的音步来说,这些诗句绝不会理会它们的意义分割,而是一律处理为两字为节的程式化格式,即五言为“221式”,七言为“2221式。
从上面的实例可知,古典诗歌的音步边界并不一定要与语义边界相吻合,完全是一种为了方便安排平仄声调的程式化的虚拟格式。
音步的虚拟边界性质,在如下这些诗句里面更加典型。如果严格按语义分割,这些诗句的口语节奏停顿应当为:
青|惜峰峦过,黄|如桔柚来。〔杜甫《放船》〕——14式五言:
送终时|有雪,归葬处|无云。〔任翻《哭友人》〕——32式五言: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杜甫《阁夜》〕——25式七言:
若把此身|常似病,分明|四十九年非〔陈文蔚《和传岩叟病中见寄》〕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杜甫《宿府》〕——52式七言:
静爱竹|时来野寺,独寻春|偶过溪桥〔欧阳修《退居述怀寄北京韩侍中二首》〕——34式七言:
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黄庭坚《戏呈孔毅父》〕——34式七言:
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欧阳修《西湖戏作示同游者》〕——16式七言,25式七言
日暖风轻|言语软,应将喜|报主人知〔欧阳修《野鹊》〕——43式七言,34式七言
孙逐明
发表于 2016-9-27 13:25:13
齐云 发表于 2016-9-26 17:44
现代汉语轻声字太多无法回避。主题贴中轻声字读法既然有依据,就按那个规定好了,即轻声字在第三声后〈逐明 ...
你的疑提得很好,今后我会有合理的解释的。
柳渡
发表于 2016-9-27 15:42:39
本帖最后由 聿归 于 2016-9-27 15:46 编辑
请问先生:“看我/引爆//花蕾的/瞬间“,为什么步尾是“蕾”,而不是“的”;而两字步带个“的”字,步尾又是“的”?
孙逐明
发表于 2016-9-27 17:07:53
聿归 发表于 2016-9-27 15:42
请问先生:“看我/引爆//花蕾的/瞬间“,为什么步尾是“蕾”,而不是“的”;而两字步带个“的”字,步尾又 ...
汉语诗歌的音步规范是句中必须是程式化的两字步,一字步只能出现在句首或句尾。在规范格式的两字步里,一律第二字为步尾;古代没有轻声,故无矛盾,现代新诗两字步的步尾为轻声时,它也应当是步尾。元曲允许句中的两字步带衬字,我们移植到新诗,大凡句中的“三字组”就视为带衬字的两字步了。衬字应当是意义比较虚,可以轻轻带过的字,现代汉语里的轻声字当然首当其冲,其次是那些意义较虚不会重读的方位词连词等等。
为什么要这样处理,我以后会写文章专论的。
我本来准备详细写一篇《论汉语诗歌的平仄律》,把基本原理讲透,再发表《律式音节诗平仄法度》。因齐云已经开始在网上写作律式音节诗了,只得提前把《律式音节诗平仄法度》写一个简说。这样也好,大家遇到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我以后写《论汉语诗歌的平仄律》时,会考虑得更全面一点。
孙逐明
发表于 2016-9-27 17:10:59
主贴的四字组的程式化规定,作一点修改:
大凡不能中分的四字组一般都程式化分为两个两字步,如:戈壁/滩上/狂风/大作。唯句尾的四字组,若第三字为轻声时,应处理为为带衬字的“21”式。如“青青的/河水//蓝蓝的/天”,“的”字为衬字。
孙逐明
发表于 2016-9-27 17:32:17
其实轻声字为两字步步尾的情况不多,我还考虑过另一种方案,按照非轻声的读音处理平仄,就避免很多麻烦了。在朗读时,个别步尾轻声字眼不读成轻声,似乎也无大碍。不知大家意见如何?
孙逐明
发表于 2016-9-28 10:02:44
网上看到另一个资料,与我的判别相同: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Ojm8xgvs3q-KrNdrrr9f3Xbqfr4kU79FJRIXlG-LR64UGpvxd90E9b47uYoCwU34M7dDC8qmpIc77XkRHZ9y6KEsVkKnp_HxtTbgR-eFHaK
注意:由于可能未有定论,以下内容仅供参考。
在阴平后,念中降调,似较短的去声;
在阳平后,念中降调,似较短的去声(但和阴平后的轻声相比略有不同);
在上声后,念半高平调(或是略升的声调),似轻短的阴平;
在去声后,念低降调,似较短的去声。
简而言之:当前字是上声时,轻声字的音高较高;当前字是其他声调时,轻声的音高较低。在阴平、阳平、去声后的轻声是降调,在上声后的轻声是平调或不明显的升调。
因此,我制定的法度应当可行。
孙逐明
发表于 2016-9-28 10:17:04
轻声
1.语气词“吧、吗、啊、阿、呢”等读轻声,如“走吧”“是吗”“说啊”“好了”;
2.助词“着、了、过、的、地、得、们”等读轻声,如“我的”“轻轻地”“唱得好”“同学们”“去过”;
3.名词后缀“头、儿、子”等读轻声,如“甜头”“这儿”“桌子”;
4.重叠词,或重叠双音节动词读轻声,如“走走”;
5.单音节动词后表示趋向的词,如“回来”“出去”“走出来”“跑进去”。
6.名词后面的方位词“上、下、里”读轻声,如“天上”“乡下”“屋里”;
7.量词,如“那个、那次、那盘”等读轻声;
8.代词“我、你、他”放在动词后面做宾语,如“找你”“请他”“叫我”。
孙逐明
发表于 2016-9-28 10:34:58
刚才和齐云讨论了轻声字问题,已经有比较合理的方案了。将作进一步的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