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行谈《光影留真》
外行谈《光影留真》——在尹国民两本新书首发式上的发言尹国民,网名紫光一束,朋友们亲切地简称“紫光”。他退休前的职业是工程师,退休后发挥专长,创办了紫光数控机床研究所,成了企业家。同时,他的业余爱好急剧膨胀,十多年来,竟成主业,竟至于转让了企业,成为专业的摄影家、诗人了。今年他年满七十,随我等一帮老友进入了人生的“七零后”行列。为了纪念这个人生的重要拐点,他编印了摄影集《光影留真》与诗集《紫苑吟笺》,于10月16日邀集亲朋好友,择地设宴,举行“首发式”,赠此二书。并事先声明一律不收礼金,要送就送诗词书法作品,以为纪念。我早前就为他写了一首诗,也就没有再作,只是不顾“等外”水平,也抄在宣纸上,拿去示众: “紫光”创业是尖兵,一镜更收天下春。 兼取诗坛双格律,东风劲舞花样新。当时两本书还没有问世,故未言及。不过上述几事都说到了。三四句还得解释一下。这是说,紫光学诗自诗词始,后来加入“东方诗风”论坛,接触到格律体新诗,遂习此体,乃成“东方”诗人群中习见的“两栖诗人”。关于诗集《紫苑吟笺》,青木兄已经做了很好的发言,我完全赞同。尤其是,青木从人品言及诗品,事先在网上发布就引起了共鸣,就不必我再饶舌了。我倒是愿意不顾“隔行如隔山”之忌,以一个绝对外行的身份谈谈这本影集。他在《光影留真》后记中说,其“摄龄”始于1980年代,后来因为兼爱诗歌,分散了精力,错过了许多机会,以至在这方面还停留在“票友”阶段。这在我看来,只能算是自谦。无论是就摄影艺术还是艺术之外的价值,这“摄影家”三字他还是当之无愧的。对这一观点,可以提出一个论据:今年出版的七卷本《梁上泉文集》之摄影作品集就是请尹国民写的序言呢,题为《光与影的艺术之花》。其中一段话既是尹国民对摄影艺术的认识,也是他自己的追求:“摄影是记录,也是创造;摄影是技术,也是艺术。”而他对梁上泉作品的评价,也可以用于他自己的作品:他的摄影作品与文学作品一样,是在“追求真、善、美”;而“反映生活,反映自然,也是他纯洁心灵的体现。”古人早有高见,对于诗画关系说得很透彻,那就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古时候没有照相机,当然也没有摄影艺术,但是完全可以把诗画关系用于影画关系。其实,紫光自己对此也是有自觉意识的。这从他往往给自己的摄影作品配诗就可以证明。就在这本影集的封底,他就给所摄云南罗平油菜花之壮观配以散曲《南吕·四块玉》呢。对此,为影集作序的摄坛名家王永川先生此言算是不谋而合:“摄影是他写诗的方式。”这当然也可以从紫光的作品得到印证,恕我就不再一一列举了,读者肯定能够以自己的慧眼发现那些“画外之意,韵外之致”的,尤其是那些异国风情,山水奇观,岂能不陶醉其中呢。至于这些影品在摄影之外的价值,也不能忽视。首先,摄影是不能虚构的艺术。所以每一幅作品都是作者生活的实录。足迹所到,留下雪泥鸿爪,若是按时间先后排列,就是紫光的一部翔实的纪录片。当然其中也有紫光家人的身影。这种可以传诸后世的形象的纪念,我等“摄外”之人只有羡慕的份儿,是不敢奢望的。紫光是自觉自愿为各种文艺活动和朋友提供无偿服务的摄影家。只要是诗歌、书画等活动,紫光总是背着沉重的行头兴冲冲地参加,并且往往于时候将所拍作品分别通过电脑发给入镜者。有时候,如果活动重要,具有纪念意义,他还要破费制成光碟分赠相关朋友。我就是这种经常的受惠者。除了我个人,尽管已经辞去了站长职务,我想在这里还是可以代表“东方诗风”论坛向紫光致谢。因为自2007年他参加“东方诗风”的重庆年会以来,几乎参加了每次年会和其他重要活动,他除了作为“正份儿”参加,还主动担任了随行摄影记者,定格了许多值得回味的激情画面、美好时刻,为许多重要成员留下了影像,成为珍贵的资料,永久的纪念。正因为如此,《光影留真》还特设了《诗润东方》专辑。几乎所有在渝“东方”诗友,以及重庆之外的许多重要成员,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像。说到这里,我想还可以提及,与“东方诗风”一样,重庆市诗词学会的许多重要活动也因为紫光的辛勤劳作,留存了许多重要资料。在这本影集里,若干重庆市文艺界名流,诸如董味甘、梁上泉、黄中模、吕进、彭斯远、傅天琳、徐国志(已故)等等,也留下了栩栩如生的身影,弥足珍贵。自然,这也为影集增加了价值。话说到这里,也该打住了。最后我想说,今年仅仅是紫光“七零后”新阶段的开始,今后更加充实的生活还会给紫光带来更加丰厚的报偿,摄影与诗歌的双重丰收!当然也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喜悦。 有幸参加了紫光兄双集首发式,深深为他的人品和诗品而折服,从2008年在论坛认识紫光兄以来,这个兢兢业业学诗词,勤勤恳恳为大家的老黄牛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在学习和创作诗歌的道路上,他是一匹永不停蹄的奔马,认准目标,一往无前。 :victory:尹老师摄影与诗歌的双重丰收,令人赞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