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请不要哭泣(律式音节诗)
一 交点和较量古今中外展开了较量,
在这一个丰盈的奇点,
像四月一般悲怆,
又有情犹似冬天。
血与泪,在这里,轮回冷热,
爱和恨,在这里,共同抖颤,
希望的种子艰难地由绝望散播,
卑贱的深渊就位于骄傲的山巅。
理智、感情,仇恨、尊严,
开放、自封,民族、国际,
在这个必须选择的交点,
我何去何从又应喜应泣?
古,两千年父子、君臣,
今,消除了皇帝、等级,
中,只有循环而从无前进,
外,代表文明方向的蛮夷。
一边,虽然落后,却是
养育吾人的父母之邦,
一边,虽然先进,却持
刀剑剖开了我的胸膛。
赤裸的身躯已凋残破碎,
无言地纪录这一回较量,
承露盘接到谁的眼泪,
大水法迎着西去斜阳。
二 繁华和荒芜
时间的魔术,云翻雨覆,
视古凭今,我才能发现,
繁荣表面下,满地荒芜,
走尽荒芜,却繁荣一片。
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
皇家独霸了这万园之园,
园外一千万平方公里的饥荒,
堆积成园内一名皇帝的春天。
而今,三园内秋草披离,
远瀛观水塘中长满芦苇,
秋风吹响了别样的芦笛,
荒芜旁却是繁荣的都会!
不是额尔金火炬点燃,
不是八国的枪炮摧毁,
爱新觉罗氏私人御苑,
至今我不会置身其内。
我是该挥洒悠悠的碧血,
去洗这不共戴天的耻辱?
还是该感谢远来的侵掠,
打破了牢笼释放了囚徒?
恢复我天资权力,即吾上帝,
不分言语,无论毛肤;
限制我生而自由,即吾仇敌,
不分行动,无论种族。
三石头和补天
二十里外的西山红叶如怒,
有人曾侧身东望涕泪沾衫,
他眼看圆明园一天天建筑,
用一本《石头记》写下了预言:
自认补天完竣的民族,
一直破漏,尔等的苍天!
何须等待一百年朝暮,
战火西来,焚殄了名园!
古老的神州,曾沐神明的恩赐,
从何时开始,恶龙扮演着上天?
神明给人类自由意志,
你们却用它背离恩典。
鄙夷正义,只敬畏强权,
恶行累累,却从无忏悔,
给高尚粘贴失败的标签,
让全民膜拜成功的犯罪。
经政信仰是有机整体,
无形总是比有形更重,
最后归依祖先的上帝,
这样一层层补起苍穹。
圆明园,请不要哭泣,
四远边荒,身外心底,
炎黄子孙,去搜集五色神石,
地火水风,再炼制新天新地!
本帖最后由 齐云 于 2016-10-26 14:15 编辑
今天看了一篇文章,文章以为平仄律引进后近体诗确立后,严格的格律提高了中国诗歌水平,这从唐代和两汉、南北朝、东晋十六国的诗歌对比可以看出。同样,新诗引入平仄律,不仅不会腐朽,而且会整体提升新诗水平。深以为然。 全诗充满了激愤,爱之深,责之切,赤子之怀,昭然若现。 本帖最后由 聿归 于 2016-10-26 16:13 编辑
读了这样的作品,让人心潮澎湃,血管贲张!(虽然没去过圆明园,不知道一些名词,搜了一下才懂。)好像置身圆明园的废墟前,爱恨抖颤,思绪万千。
一些精辟的诗句有撼人的力量:
绝望于这里曾散播希望的种子,
卑贱的深渊就位于骄傲的山巅。
繁荣表面下,满地荒芜,
走尽荒芜,却繁荣一片。
园外一千万平方公里的饥荒,
堆积成园内一个皇帝的春天。
……
原以为律式诗只适合短小的,没想到也可以做大做强。
收藏学习!!! 秋水涟滟 发表于 2016-10-26 07:16
全诗充满了激愤,爱之深,责之切,赤子之怀,昭然若现。
谢兄激赏。历史,有的部分过去了,有的部分还存于现实。 本帖最后由 齐云 于 2016-10-27 10:26 编辑
聿归 发表于 2016-10-26 16:11
读了这样的作品,让人心潮澎湃,血管贲张!(虽然没去过圆明园,不知道一些名词,搜了一下才懂。)好像置身 ...
反复修改。韵式和第三部分3-5节,终于比较满意了。
说实话,我自己都吃惊律化后的模样。这反过来说明,律式音节诗是提高诗歌质量的利器。
按论坛老的理论,这首诗是不符合格律体新诗要求的,也不好按三分法归类。
我也一直以为律式音节诗更适合短小的抒情诗,这首诗后,才明白律式音节诗在篇幅长的诗歌中更能挥洒自如,因为对称更为灵活,常常两行之后就能更换,更容易按情绪调整句式。 论诗意,立意高远,兴寄深邃,慷慨激昂,气象宏大,既反省历史,又激励未来,正如聿归所说,赤子之心,昭然若揭;
论诗艺,融东方古代神话和西方现代意象于一炉,特别是宋词式的律式长调,其节奏自由奔放,各段各节不乏内部鲜明的节奏,全诗又有统一的节奏氛围,加之抑扬顿挫的旋律美和精致巧妙的韵式相配合,是继承发扬宋词格律的、集节奏美旋律美和韵式美于一身的律式长短句长调的开山之作。
这种既自由奔放又富于音乐美的杂言长短句,才是新诗格律发展的方向。
我将另写一篇文章赏析此诗的形式美。
咱们论坛以前的参差对称式,大部分仅有视觉的对称美,而听觉的节奏美阙如;且那种完全拘泥于一唱三叹式诗歌形式,只便于单一方式的抒情,不便叙事和议论,使得参差对称式的感染力极其有限;我曾多次呼吁,宋词式的只重复节奏不重复句法的长短句才是杂言格律体的发展方向,因参差对称式法则的局限,这一目的始终达不到。此诗这种宋词式的长短句,可以随意叙事抒情和议论,与参差对称式相比较,其优势可谓天壤之别。 聿归 发表于 2016-10-26 16:11
读了这样的作品,让人心潮澎湃,血管贲张!(虽然没去过圆明园,不知道一些名词,搜了一下才懂。)好像置身 ...
宋词式和元曲式律式音节诗才是表现力最强且最有前途的形式。
律式音节齐言诗是基础,熟悉各种齐言诗的节奏和平仄律拗之后,再写这种既自由又不乏音乐美的长短句,就可以驾轻就熟了。
以后我也许还会写一篇《元曲节奏初探》。 本帖最后由 聿归 于 2016-11-1 16:45 编辑
重读佳作,产生几个疑问想请教一下齐云诗友:
一、全诗用的交韵,但这一节例外,不只是疏漏还是有何用意:
二十里外的西山红叶如怒,
有人曾侧身东望涕泪沾裳,
他眼看圆明园一天天建筑,
用一本《石头记》写下了预言:
二、跨行断句朗诵时行末有没有停顿:
一边,虽然先进,却持
刀剑剖开了我的胸膛。
我感到若停顿,让人不解;若不停顿,却不像诗行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