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诗风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歌
查看: 1219|回复: 10

[整齐式] 雪吟(律式音节诗)

[复制链接]

202

主题

419

回帖

0

精华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117
发表于 2016-11-23 20:5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古道白杨 于 2016-11-26 08:41 编辑

错过了花期何须太在意
匆匆的脚步纷乱又迅疾
是急迫参加春天的聚会
还是想舒展压抑的身躯

天空下飞扬飘逸的舞姿
田园里喜弄深情的格律
一粒粒音符高亢着精神
一曲曲美韵萌生出希冀

抒写着精妙优雅的诗句
素洁的风景深邃着画意
心醉在人间壮阔着未来
春花般绽放梦想的神奇

失去了又何必枉自戚戚叹息
有机遇尽情的亮出最美自己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1

主题

1153

回帖

1

精华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458
发表于 2016-11-24 10:43:46 | 显示全部楼层
  白杨君接触律式音节诗法度仅有几天,开篇两首律式诗就能达此程度,而且两首诗都能给律式新诗的法则以新的启示,一方面赞赏白杨君的才气,另一方面也证明律式新诗写作并不难,更加增强了我的信心。

  齐云的点评和声律处理意见,十分精到,杜甫“老来渐于声律细”,齐云是“多写渐于声律细”了。

  特别齐云是根据自己的听觉对“最美自己”的感受是“我觉得上声在四声中是个神奇的发音,连着用不觉不谐,反而非常响亮”,非常正确!这种句式不但不是破律,而且是完全合律的句式。

  北京方言的上声的与元曲时代的上声应当十分相似,它确是个神奇的声调,它在具体语境里,有时候与去声相通为“仄”,有时候与平声〔特别是阳平〕相通为“平”,这在元曲声律家周德清的声律理论有具体的论述,我在自己以前的《声律学漫谈》里也有过分析。只是考虑到新诗平仄理论刚刚开始,不能讲得太深,所以不敢提出来。既然齐云已经感觉到了上声的神奇,我不妨说说。

  北京话的上声是个两可的声调,它在句中的变调有两种,一种是在非上声之前的上声变为“211”,是个抑调,自然与去声51相通为“仄”,在上声之前的上声变为“34”是个扬调,很接近阳平35,故视为“平调”;句尾和逗尾完整的上声是214,由于上扬的尾巴轻短,以下抑为主,在“△平△上”的句式里,上声仍然属于”仄“,而在“△上△上”〔如““最美自己”〕句式里,第一个上声是“21”,第二个上声是“214”,两相对比,我们会感觉到前一个上声是下抑的声调,后一个上声是上扬的声调,正如齐云所说:“连着用不觉不谐,反而非常响亮”〔应当说“连着用不觉不谐,反而非常和婉”〕。

  我还有一个最深的感受是,为什么咱们这个论坛的理论研究总是能够与时俱进?就是我们的理论研究从来没有脱离过创作实践,从来不缺少理论研究和实际创作的互动。真是大家与我的互动和相互坦言地讨论,这才使得我的研究不断有新的发现。朋友们,我们一起为振兴中华民族的“美诗”而共同努力吧。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1

主题

1153

回帖

1

精华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458
发表于 2016-11-24 11:34:14 | 显示全部楼层
  〔旧稿〕

  元曲格律简述:〔声律学漫谈4〕

  和近体、宋词体的格律相比,曲律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第一、隋唐四声为平上去入,元代的声调则“平分阴阳、入派三声”。曲律的这一差异,只不过是对汉字平仄重新归了类而已,不会对旧有格律的基本原则产生本质的影响。
  第二、近体只用平韵,词体平仄分押,还有单用入声韵的词牌,而曲律则允许平仄通韵。曲律这种差异,也只是对旧有格律的放宽罢了。
  第三、近体和词牌里,除了韵式里一般四声分押之外,在句法内部的平仄规律却是只分两类的,即平为平声自成一类,上去为仄声合成一类,上去是完全可以互通的。曲律则分两种情况:
  1、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阴平阳平为平声互通,上声去声为仄声互通,平仄仍然是对立的声调,大部分曲律是只标平仄,不标四声的。
  2、在某些曲律紧要的地方,还要细分上去。曲律句末为上声,则其上一字必去,句末为去声,则其上必为上声。如《落梅风》的第四句的格式是“平平仄平平去上”〔“落花水香茅舍晚”——马致远《远浦归帆》〕不仅仅是句末,某些句中也有此规定。这个规定与传统格律也没有矛盾,它只不过是为了避免重复,对传统格律作了更苛细的规定罢了。
  3、最奇怪的是,在某些曲律最苛严的地方,主要是句脚和韵脚,上声往往可以换成平声字,却绝不能换成去声字。试引用周德清在《中原音韵》里的部分论述:《满庭芳》“知音到此”注云:“若‘此’字是平声,属第二着。”《梧叶儿》“殃及杀仇眉泪眼”注云:“‘眼’字上声,尤妙,平声属第二着。”《折桂令》“诗句就云山失色”注云:“妙在‘色’字上声,以起其音;平声便属第二着。平声若为阳字,仅可;若是阴字,愈无用矣!”……〔例子很多,可详见王力《汉语声律学》〕4、是不是如王力先生所怀疑的,元代的上声的实际调值已经接近平声而与去声相去太远呢?我以为绝对不会。原因如下:①大部分曲牌只分平仄,不论四声,也就是说大部分情况下上声和去声是相通的;如果上声已接近平声,曲律的这一大部分平仄格式就没有任何意义了。②在句脚和韵脚这些紧要的地方,周德清也有限用上声,不允许平声的论述,如:《落梅风》“若得醋来风韵美”注云:“紧要‘美”字上声,以起其音,切不可平声。”《清江引》“萧萧五株门外柳”与“白见不来琴当酒”注云:“‘柳’与‘酒’二字上声,极是,切不可平声。显然,如果上声真的和平声相近,就决不会有“切不可平声”之类的评论。为什么曲律会有这许多奇怪的规定呢?其实问题很简单,汉语声调里有一种“两面派”的声调,主要是“降升调”,它在不同的语境下就有不同的调值,对于这一点,我们后面再详论。



  平仄系统的本质特征:[声律学漫谈5]
  ……
  三、上声的其它调值和曲律之分析
  上声处在上声之前变为34,处于句末时为214,显然,这两种调值都有点类似于阳平。元代的四声的调值应当非常接近普通话的四声。
  曲律大部分情况下只分平仄,不细究上去,这是因为上声的211是主体,它和去声的51都是典型的低音部的下抑的声调。
  曲律里上声和平声相通的地方也主要是句末,此时的上声为214,当然接近于阳平。周德清评论《折桂令》“诗句就云山失色”时注云:“妙在‘色’字上声,以起其音;平声便属第二着。平声若为阳字,仅可;若是阴字,愈无用矣!”——所谓“起音”,分明就是描绘上声翘起的尾巴;所谓“平声若为阳字,仅可;若是阴字,愈无用矣”更是说明了上声接近阳平,而和阴平相去较远。
  为什么曲律里某些句中里平上也可以相通呢?为什么会有第一着第二着之类的评语呢?
  最初的元曲是戏曲文学,必须配唱的。作曲的人都深有体会,歌曲和戏曲旋律的升降起伏必须大致和声调的升降起伏一致,这样吐字方能清晰,否则容易把字音“唱倒”,以至于教人听不懂。在一字一音的曲调里,只要大致照顾到了字音的高低就够了。一般来说,平仄相比,平声宜比仄声略高,上去相比,去声宜比上声略高;阴阳相比,阴平宜比阳平略高。大家不妨仔细品味聂耳的《卖报歌》,那些一字一音里吐字最清晰的地方大都如此。〔见http://www.myscore.org/jdgq/jdgq28.htm
  一般来说,一字一音的曲调里,字音唱倒的可能性相对少很多。而一字多音的曲调部分,就特别要注意曲谱和和声调的一致,此处更加容易把字“唱倒”。
  从最理想的角度看:阴平55最适合配平行旋律,阳平35最适合配上行旋律,去声51最适合配下行旋律,211的上声最适合配下行旋律,34的上声最适合配上行旋律,214的上声最适合配先降后升的弯曲旋律。这都是不言而喻的,大家可以仔细品味自己熟悉的歌曲,那些吐字最清晰的一字多音的歌词,一定是符合上面的规定的。
  平声最忌讳配鲜明的下行旋律,去声最忌讳配鲜明的上行旋律。以《卖报歌》为例,歌词中的“七个铜板就卖两份报”、“总有一天光明会来到”,“份”是去声,配了上行旋律“23”,听上去象是“两分报”;“会”字也是去声,配了上行旋律“6*1”,听上去象是“回来到”。
  上声与乐曲的搭配非常特别,它不但适合配下行旋律和弯曲旋律,还特别适合配上行旋律,这当然是它有一个明显上翘的尾巴的缘故。以大家熟知的儿童歌曲《听妈妈唱那过去的事情》为例,歌词里有几个关键的上声字,都配上了十分鲜明的上升旋律,它们是:“汗[水]流在地[主]火热的田野里”、“冬天的风[雪]狼一样嗥叫”、“经过了多[少]苦难的岁月”。其中的上声“水”,配上行旋律“51*1*”,上声“主”、“雪”、“少”,都配了上行旋律“366”。见http://www.hongxiao.com/YUEP/HC/1550.htm〕这几个上声,所配的上行旋律都是切分音符,突兀而漫长,象是愤怒的哀嚎,上行的特征分外鲜明,是全曲里的华彩乐句,不但吐字清晰,而且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这种地方的上声当然可以换成平声,尤其是适宜换成阳平,这是不言而喻的。大家不妨多品味自己熟悉的歌曲,可以发觉上声适合配上行旋律的例子比比皆是〔《卖报歌》里也有〕。
  曲律粗分平仄之处,当是一字一音的曲调;细究四声之处,必是一字多音的曲调。戏曲音乐里,句首和句中一字一音的比例大一些,这些地方只要粗分平仄即可;而戏曲在句尾特别是韵尾多用一字多音的“拖腔”,元曲在此细分四声,上声在此也最适合与平声特别是阳平相通,就是这个缘故。
  隋唐时代以及现代其它方言里的平仄系统下次再论。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1

主题

1153

回帖

1

精华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458
发表于 2016-11-24 14:4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律式新诗法则可以加上一条:句尾不带衬字的”△仄/△上/“为律式逗。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2

主题

419

回帖

0

精华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117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6 08:47: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古道白杨 于 2016-11-26 08:55 编辑
齐云 发表于 2016-11-24 09:25
对自己情趣、心志、生活、观点的整体描述。对这样并不好把握的题材写得还是轻松自如的。
从律式音节诗角度 ...

多谢齐云老师悉心赏评,给予关爱鼓励,并提出良好的修改建议,白杨从中受益,老师对白杨的关爱与扶持,白杨心存感激,祝老师周末愉快!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2

主题

419

回帖

0

精华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117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6 08:55:09 | 显示全部楼层
孙逐明 发表于 2016-11-24 10:43
  白杨君接触律式音节诗法度仅有几天,开篇两首律式诗就能达此程度,而且两首诗都能给律式新诗的法则以新 ...

学习孙老师对于声律的认识,从中受益,赞同老师所说的“就是我们的理论研究从来没有脱离过创作实践,从来不缺少理论研究和实际创作的互动。真是大家与我的互动和相互坦言地讨论,这才使得我的研究不断有新的发现。”收藏学习,用来指导今后的写作实践,祝老师周末愉快!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2

主题

419

回帖

0

精华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117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6 09: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孙逐明 发表于 2016-11-24 11:34
  〔旧稿〕

  元曲格律简述:〔声律学漫谈4〕

学习孙老师《元曲格律简述》,让我对声律有了更深的认识,收藏学习,祝孙老师周末愉快!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4

主题

394

回帖

1

精华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633
发表于 2016-11-26 19:50: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路拜读学习!俺是外行。问好白杨!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2

主题

419

回帖

0

精华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117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7 20:38:27 | 显示全部楼层
燕北冰 发表于 2016-11-26 19:50
一路拜读学习!俺是外行。问好白杨!

姐姐客气,相互学习,谢北冰姐姐赏贴,遥祝冬安!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7

主题

2427

回帖

21

精华

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129
发表于 2016-12-1 20:55:1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美的雪花。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
广告位
广告位
广告位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东方诗风 ( 粤ICP备16121829号-1 )

GMT+8, 2024-11-23 23:54 , Processed in 0.06899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and 心灵文学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本站文章为原创会员所有,未经许可禁止去版权转载,但欢迎分享本站文章链接!另,若有抄袭侵权,联系即删禁。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