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诗歌问题的观点(2011年)
关于中国诗歌问题的观点——为南通诗会准备的发言提纲【重贴按语】这是5年前的文字,论文已经收入诗会文集。仔细阅后觉得观点仍未改变。也许此前曾经在论坛贴过,但是“沉沦”久矣,故而重贴。 一、中国当下诗歌:三体并存的格局新诗诞生将近百年,早已成为中国的主流诗体;其中自由诗又在新诗中一体独大。但是,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新时期以来这一局面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决不能忽视当代诗词的存在,格律体新诗也已经具备雏形,这三种诗体并存的格局基本形成。 二、关于新诗的“二次革命”·必要性:除了思想文化方面的变革,“五四”文学革命实现了语言载体由文言到白话的转变,但是各种文体的发展状况是不平衡的由于重破坏而轻建设,新诗至今没有完成自身的“创格”,取得民族认同。所以必须通过一次新的革命来赓续,弥补,完成。这是必要的不可缺少的补课。·内容:“三个重建”——精神重建,诗体重建,传播方式重建。其中,又以诗体重建为重点,这该是“二次革命”的“牛鼻子”,矛盾的主要方面。因为精神重建不单是诗的使命,而是关乎全民精神救赎;传播方式也基本上算是技术问题。·诗体重建包括包括改善自由诗和建立格律诗,而重点是格律建设。目前,新诗的格律建设已经在前人基础上,有了长足进步。从“东方诗风”论坛赠送给各位的这本诗选可见端倪。 三、几个误区·“新诗是自由诗。”这是废名留下而的又谬种流传的奇谈怪论。如果这样,建设新诗格律岂不是多此一举?而格律体新诗已有成就岂不是也被一笔抹杀?自由诗的乱象岂不是无需改变?·“格律体新诗是生搬硬套外国诗歌格律。”其实,目前中国格律体新诗的格律元素如韵律、音步都是中国古典诗歌所固有的,音步是有其实无其名罢了,这与标点符号、语法是一样的。而自由诗才是地地道道的舶来品!本来舶来品也不见得就不好,问题是还没有如同西红柿、马铃薯那样本土化,难以适应国人口味。·把近体诗与“格律诗”等同起来,甚至说此前的中国诗歌是 “自由诗”。这在逻辑上是犯了以偏代全的错误,而且危害甚大,无视中国诗歌源远流长的格律传统,也违背了诗歌发展的根本规律。 四、新时期出现的两个重要的不容忽视的诗文化现象·诗词的复兴。事实上,尽管大多数时期处境欠佳,诗词在“五四”以后一直没有被消灭,其生命力顽强令人叹服;在新时期已呈复兴之势,有目共睹。·格律体新诗的再起。格律体新诗自1920年代起,由于种种原因,命途多舛,还是有过两次短暂的高潮:“新月派”时期和1950年代前期。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还,竟又死灰复燃,本世纪初,新诗格律建设更借网络之力而得以进一步推进。成绩斐然,今非昔比。不妨指出,以上两种现象的产生,均得益于自由诗的自我放逐,自我孤立,是其为渊驱鱼为丛驱雀的结果。 五、21世纪中国诗歌发展方向,或曰策略·新诗的民族化:“二次革命”中诗体重建完工之日,亦即新诗与中国传统诗歌的对接完成之时,其民族化便大功告成矣。可喜的是,目前的实践正在朝着这一方向健康发展。·诗词的现代化:我意这包括三个方面:着力反映时代生活风貌,表现现代人的思想感情;语言基本上使用浅近文言,不排除现代口语的诗化提炼(聂绀弩、杨宪益的作品就是范例);音韵实行“双轨制”,以普通话为准的新音韵与目前尚有不少诗人使用的平水韵并行不悖。此“二化”者,实际上就是中国诗歌未来的走向,发展的必由之路。舍此无他,信乎? 六、21世纪中国诗歌将要形成的诗歌版图待新诗经过“二次革命”的洗礼,诗词又得到了现代化的濡染,我估计,大约到本世纪中期,中国诗歌界会形成“三分天下”的局势:自由诗经过改善,除了分行以外,还会讲究语言节奏,适当考虑音韵,从而在文体上与散文划清界限;而格律体新诗则已经形成得到公认的一整套格律规范和体式谱系,为诗人们所乐于使用;诗词呢,古典诗歌中以诗、词、曲的都为主的各种体裁都能够任由有素养的诗人们用以咏唱。这样,若以语言载体划分,就可以分为新诗与诗词两块;新诗中包括自由诗与格律诗。若以是否遵从格律划分,又可以分为格律诗与自由诗两块;而格律诗中就包括诗词与格律体新诗。当然,这只是从诗体上来展望格局,若是再考虑到各种诗歌在内容、风格、流派上的丰富性,那将是一幅何等绚丽多彩的诗国美景啊!当然,要实现这样的远景,还要经过几代诗人的不懈努力。反观诗坛现状,虽然不容乐观,但是从长远来看,这样的龙理想一定能实现!任重而道远,让我们为此而努力奋斗吧! 注:本文关于新诗“二次革命”的内容主要参照吕进、骆寒超先生的观点;关于新诗民族化、诗词现代化的提法则来自丁国成先生的文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