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酒自娱 发表于 2017-4-4 18:24:04

再谈“格律体新诗”的命名

       再谈“格律体新诗”的命名我已经多次谈过“格律体新诗”的命名问题,并且专门做过一篇短文,在肯定“现代格律诗”命名的历史功绩的同时,指出在新的情势下,“现代格律诗”名称已经不再适合,可以“退出”历史舞台了。但是对于“格律体新诗”的命名,其来龙去脉,并没有做更多的考虑。因为这个问题与我有关,应该对其产生的渊源做一番考究。据考,在1954年何其芳发表《关于现代格律诗》之前,虽然建设新诗格律早已开始,以“新月派”为代表,出现了一些格律诗人和格律诗作,但是一直没有对这种诗体的命名。直到1954年何其芳发表了《关于现代格律诗》一文,新诗中遵从一定格律的作品才算正式上了“户口”,有了个名字。从此,此名沿用了多年,直至1980年代,被打入冷宫多年的现代格律诗才重新抬头,在《20世纪中国现代诗学手册·诗歌现象》中便有了《现代格律诗的再起》词条。那么,“格律体新诗”的名目又是从何时出现的呢?百度了一下,是从1980年代开始的。较为重要的结果如下:    最早的应算陈良运《 试议格律体新诗发展的前途》(《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 第4期),再就是孙大雨的《格律体新诗的起源》(《文艺争鸣》, 1992年第5期)了。这是最早的两篇使“格律体新诗”进入题目的论文。陈良运是江西学者,后来主要从事古典诗歌的研究;孙大雨则是早期的新诗格律研究者与实践者。两文都有一定的分量。还有一本重要的专著,陈本益的《汉语诗歌的节奏》,1994年台湾文津出版社印行。此书由古到今,对汉语诗歌的节奏做了深入研究,行文中广泛运用了“格律体新诗”概念。以上三位理论家都是“自然”地使用了“格律体新诗”概念,而并未对其进行解释,也没有说明放弃已有的“现代格律诗”名称的缘由。及至1994年10月,中国第一个以研究新诗格律为宗旨的团体成立,还是叫“深圳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有意识地运用“格律体新诗”概念,并且明确地提出以其取代“现代格律诗”,需待2005年。是年7月,原“古典新诗苑”论坛一些成员在合肥聚会,决定论坛以建设新诗格律为宗旨,并改名为“东方诗风”;考虑到中华诗词的复兴之势,认为“现代格律诗”概念容易引起歧义,还将“现代格律诗”改称“格律体新诗”。随即在“东方诗风”论坛开设了“格律体新诗”主栏目。“东方诗风”成员晓曲,赓即在成都创立了“中国格律体新诗网”。2008年,《东方诗风》半年刊创刊,“中国格律体新诗网”也随之创办《格律体新诗》半年刊。此后“两报两刊”一直正常运行,并肩战斗,影响越来越大,“格律体新诗”的概念已经越来越得到业界更加广泛的认可、使用。其要者举例如下:2007年10月,“全国新诗格律与格律体新诗理论研究会”在常熟理工学院举行,上海《文学报》给予报道,会议产生了纪要,由《常熟理工学院学报》发表,在网上广为传布。《诗评人》杂志刊发了在会上研讨的论文专集。2012年7月,“中国格律体新诗酉阳论坛”在重庆酉阳举行,这是格律体新诗理论界第二次盛会,规模比常熟会议更大。论坛结束后,发布了《关于新诗格律与格律体新诗“东方宣言 ”》,会后一些未到会的知名诗人也签署了。次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了会议论文与采风作品集《桃源在我心》。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是国内一家成立最早的新诗研究机构,在业界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该所于2009年开始出版的《诗学》年刊,设立了《格律体新诗研究》栏目,至今已出版8辑,发表论文数十篇。.从2004年起,由西南师大诗学研究中心与北京《文艺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的华文诗学名家国际学术论坛已经举行了五届,每次都把诗体重建纳入了重要研讨内容,其中就包括了新诗格律建设,格律体新诗的研究自是题中应有之义。将于今年10月举行的第六届论坛更鲜明地将“自由体新诗与格律体新诗的双极发展”列入了研讨要点。迄今已经有不少诗刊、网站将“格律体新诗”列为栏目,经常发表格律体新诗作品,使用“格律体新诗”概念的理论、评论文章难以数计。可以预计,“格律体新诗”像当年的“现代格律诗”那样成为一个学界普遍采用的术语的时候就会到来。【参考篇目】http://blog.sina.com.cn/s/blog_574d2fe40102vdvr.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74d2fe40102uz00.html

蓝勰安 发表于 2017-4-4 19:20:13

:lol:lol:lol

死水吧 发表于 2017-4-4 20:39:17




          关于“格律体新诗”名称最早的由来,在拙著《现代格律诗发展史》 雅园诗派时期第三节 中 关于 丁慨然的理论中,有较为详细的叙述。如下:



九、丁慨然的理论丁慨然(1941——),湖北省洪湖市人。自东方诗风论坛2007年决定运用格律体新诗代替现代格律诗以来,就有诗人和诗评家向上追溯格律体新诗这个名称的源头。1992年,《文艺争鸣》5期发表了孙大雨先生的文章《格律体新诗的起源》,1985,《江西师范大学学报》4期发表了陈良运先生的文章《试议格律体新诗发展的前途》,1980年,《中国诗宇宙》发表了丁慨然先生的文章《格律体新诗概论》。丁慨然的新诗格律思想主要体现在1980年撰写的《现代汉语诗律学》和《格律体新诗概论》之中。前者全面阐述了格律体新诗理论主张,后者重点梳理了格律体新诗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的概况,这实际上是改革开放以来最早的最系统的对新诗格律化的历史回顾与科学展望。1、古代汉语诗律特征古代汉语诗律就是音节、节拍、押韵、平仄、对仗等五种格律要素,实质就是诗歌语言的音乐性。古体诗,诗句多少不定,押韵不分平仄,诗句不讲平仄和对仗;律诗,讲究音节,统一节拍,偶句押韵,讲究平仄声律,讲究对仗。2、现代民歌的诗律类型根据格律的宽严程度,现代民歌可以分为自由体民歌和格律体民歌两类。格律体民歌包括音节、节拍、音韵的规律化,节拍和音韵的规律化,节拍规律化而押大致的韵三类。自由体民歌包括格律比较自由的,如节奏鲜明不要求节拍规律化,有规律的音韵或只押大致的韵二类。3、新诗的分类根据格律宽严程度,新诗分为自由体新诗和格律体新诗(也叫格律新诗)。自由体新诗,主要包括节奏鲜明(但不强求节拍的规律变化)的押韵有规律的,和节奏鲜明的押大致相近的韵,这两种类型的新诗,当然也包括初创时期那种既不讲节奏也不押韵的形式,也包括发展过程中,只讲节奏鲜明、不注重押韵或只要押韵,不讲节奏的形式。格律体新诗就是格律比自由体新诗要严谨的新诗,具体要求是用精炼的现代汉语写得的节拍规律化的(这是关键),音韵规律化(或大致押韵)的新诗。4、格律体新诗(节拍诗)的形式特点五节拍、六节拍,将会与三节拍、四节拍一起成为四种常用的节奏型。这和现代汉语双音词、多音词的增多,而形成的句式变长是有关联的。节拍多(五、六、七节拍),句式长(十字以上),如果还象三、四节拍诗那样隔句用韵,就太疏散了。音韵不鲜明,节奏感就会减弱,因此要采用句句押韵,以加强节奏。5、音节和节拍相应一致的规律化的格律体新诗的前景能不能在现代汉语的特征基础上,重建音节和节拍相应一致的规律化形式,创造以音节为重要格律标志的格律新诗呢?我们从对民歌形式的分析看来,已能对此作出大胆的肯定的回答。我们预见将有一天,这种音节和节拍相应一致的格律体新诗一定会和以节拍为重要格律因素的一样,发展为一套重要的新诗形式,形成古体诗那样的主体时期,这种以音节、节拍,韵脚三种格律要素构成的新体诗歌,决不是一种复古主义的主张,而是从现代汉语的特征的基础上科学地建立起来的。当这种诗体普遍发展之时,前论格律新诗和自由新诗的范畴也可能发生变动,即把音节和节拍相应一致的变化规律的成为格律新诗,而格律要求相对自由些的以节拍为关键格律要求的形式则成为自由新诗,而目前的以押韵为主要格律要求的自由新诗,又将只是自由新诗形式中的一大类型。6、通过对郭沫若、蒋光慈、闻一多、徐志摩、戴望舒、冯志、饶孟侃、严辰、艾青、闻捷、郭小川、张志民、丁力等格律体新诗的创作实践的分析,可以看到格律体新诗的形式主要包括:一、音节,节拍,韵脚三要素构成的,即音节和节拍相应一致变化规律的形式。有完全统一的形式,有不同样式的统一上下句式或诗节构成的诗篇。统一的形式,常见到的有各种统一节拍的八字(八音节),九字,十字,十一字,十二字,十三字,十四字等样式;二、节拍和韵脚二要素构成的,即突破音节规律化而以节拍规律化为主要格律要素的形式。又分整齐统一节拍规律化的一大类形式,和参差对称节拍规律化的一大类形式。统一节拍的常见的有二节拍,三节拍,四节拍,五节拍,六节拍,七节拍等六种样式;三、参差对称节拍的,有不同样式的统一的上下句式;统一的和不统一的上下句式的;同样式的不统一的上下句式;不同样式的不统一的上下句式或诗节构成的;统一诗节和参差诗节构成的等几种样式。就目前探索发现来看,丁慨然不仅是最早运用格律体新诗名称的诗人,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最早阐述格律体新诗名称、分类、格律理论、创研成就的诗评家。丁慨然的格律体新诗理论的突破之处在于,一、将现代民歌分为自由体民歌和格律体民歌,并以此为依据,首次将新诗分为自由体新诗和格律体新诗,具有开创性的历史意义。二、认为汉语诗律包括音节、节拍、押韵和平仄、对仗等五种格律要素。古体诗,只讲究音节、节拍、和押韵;律诗,讲究音节,统一节拍,偶句押韵,讲究平仄声律,讲究对仗。格律体新诗,现阶段主要讲究节拍规律化,逐步向同时具备音节、节拍、押韵、对仗这些格律要素方向推进,最终趋向音节和节拍相应一致变化规律的新诗成为格律体新诗主体。丁慨然的格律体新诗理论具有动态观。他认为,就现阶段来看,讲究音节、节拍、音韵规律化的新诗是格律体新诗,只讲究押韵的新诗是自由体新诗。未来,如果音节和节拍相应一致的变化规律新诗成为格律体新诗的主体,那么,音节、节拍、音韵规律化的新诗则成为自由体新诗,只讲究押韵的新诗则成为自由体新诗的一种类型。

诗酒自娱 发表于 2017-4-5 08:08:04

死水吧 发表于 2017-4-4 20:39
关于“格律体新诗”名称最早的由来,在拙著《现代格律诗发展史》 雅园诗派时期第三节 中 ...

是,应该把丁慨然算进去,而且他最早。

桃园郎 发表于 2017-4-5 12:37:09

两位老师的文章,收藏了。慢慢学习!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再谈“格律体新诗”的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