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光明鱼 于 2017-11-17 17:09 编辑
它像一棵大榕树,用它那盘根错节的繁复撑起一片枝繁叶茂的天空。它的身上寄养了那么多的研究与考据。因此,它的胸怀是宽广的,土地是肥沃的,涵养是包容的。它既适合于大规模的学术,也适宜于个人的静静阅读。比如一坛佳酿,既可以登上饕餮盛宴,也可以一个人在月光下“对饮成三人”。而对于大多数的普通读者,我们选择的往往是后者。 从繁华到荒凉,梦幻的破灭,曹雪芹一生的大起大落,给他提供了各样的视角来阅读人心阅读世道,佐之十年的辛苦与血泪,像一部沉甸甸的忏悔录,他把那些特别的种子种在了“自家园子”里。没想到它却成了后来人源源不绝的精神食粮。它是禁得起反复地读反复地品的。蒋勋先生讲他读这部著作的经历,很有代表意义的。他小时候是打着手电捂在被子里读的,最后到和“太太团”一起读,都好几十遍了。看来读这样一部书,是需要时间和阅历的。说到底是时间,这个世上任何的好东西都是经过了时间的沉淀的,急功近利只会搞出浮肿的大跃进。读书也是这个理儿,读这样一部书更是如此,它总是和人生的理解共成长的。其实每一次的阅读,或者说随便翻几页,都像一次旅行,出发时你永远不知道哪个地方会打动你,让你驻足留连。有时候一个不经意的小细节会叫人阖上书页沉思良久,不知不觉间,一句话几个字就点到了我们的痛处痒处,甚至会掉泪,为古人也为自己,归根结底是为自己,或着说把古人的悲喜血泪溶进了自己的血液眼泪里。 而我的个人体会,读这部大书也总是会“走神”的。它总会给你许多由此及彼的比对与联想,虽然这些比对有些牵强,但联想这个玩意儿如好运道,他要是来了连门板也挡不住,叫人无法拒绝。比如读到鲍二的媳妇,就禁不住要扯到潘金莲那边去,总觉得她们有太多的相似点:胡乱地被嫁了,男人又都委琐不解风情,自己却又漂亮还春情荡漾,怎么会不去追一追自己的爱情呢?或者说情欲也可,红杏一出墙便惹来了杀身之祸(我甚至觉得鲍二媳妇的自杀比潘金莲的他杀更可悲可叹)。事实上,鲍二的媳妇还真比潘金莲更凄惨。她连一个独立的名字都没有,要是还有那么一个人想起来给她烧点纸钱将怎么送达呢?当然,我这个想法很荒谬。那是男权时代,她们都卑微得如草芥,还是红颜祸草,这样那样的牵绊刺激着我的记忆库,然后那些情节就涌出来了。腹中空空的时候,食物的诱惑就挡不住,不但是画饼充饥,就是“画饼”这两个文字也能引来唾液一串串。在读《红楼梦》的时候那些可爱的食物诱惑力就强大得不得了。于是,藕粉桂糖糕出来了,精致的内造点心出来了。刘姥姥告别贾府的时候,鸳鸯给她的系列物件中就有这内造点心。我不知道,这个和我一样的乡下老太太回去后怎么消受这皇宫里的点心,送人吧,怕是不舍,不过会挣得很多的颜面的。令我和刘姥姥一样印象深刻是那道茄鲞,叫人回味无穷叹为观止。那工艺的讲究叫我们只能想想了。茄子要去皮去籽儿,还要靠老母鸡的汤,还要九蒸九晒,还要闷在罐子里,吃时好要拌上鸡腱肉。经过这么繁复的工艺做出来的东西哪里还有茄子味儿,刘姥姥吃不出来,太正常不过了。以前听别人说,荤菜好做素菜难做,我还是将信将疑的。她凤姐介绍完这茄鲞的做法,我信服了。一道茄鲞做下来和宝钗的去火药也就差不离了。蒋勋先生在讲《红楼梦》的时候,他的有一段话讲得真是地道,他一眼就看出来了后四十回是别人的续写,因为在写贾府的食物方面,总是大鱼大肉的。他说,这是没有经历过繁华的人对富贵生活的想象,而曹雪芹是经过那种生活的,所以他知道怎么吃。太有眼光了!这相当于古玩鉴定中的“一眼假”,所以说后四十回也是曹的作品是站不住的。 食不厌精。我想象的富贵人家的食物大概用这几个字来概括了。宝玉挨打之后,有一次王夫人问他想吃什么,宝玉就说小荷叶莲蓬儿汤。凤姐说,口味不算高贵,只是太磨牙了。一个素汤,连凤姐都说磨牙,可见真是难做了。然后就去找那银制的模子,模子找来连做皇商生意的薛姨妈都没见过,说,你们府上真是想绝了,吃碗汤还有这些样子。真是吃出文化和品位来了。所以民间说,要富贵三代才会懂得怎么吃。 还有很多的情节时不时地在脑子里转。我相信,这绝对不是我一个人有这样的经历,只要读过翻过的,应该都是有的吧。因此,拉长叙述不断重复别人的故事是不地道的。而一个人的《红楼梦》不同的读法也会有不同的收获的,这又是在重复别人的话。只是我想,随便那么一翻,它处处都有生活味儿溢出来的,也处处都有人情味儿扑面而来,它真是活在了我们的生活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