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诗风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歌
查看: 1270|回复: 7

[诗观诗话] 关于诗歌(文/凤舞)

[复制链接]

344

主题

3000

回帖

37

精华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878
发表于 2014-10-28 08:54: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诗意》


    今天看到了一句话,是一个评论家说的,觉得说得挺好的。他说我们读散文的审美期待,是期待它的叙述在我们意料之中,我们读诗的审美期待,是期待它的叙述在我们意料之外。这使我想到诗意,其实也就是这种审美期待的落实。诗意固然是诗歌中体现出来的真诚的美好的情感体验,但并不是诗歌中有了这种真诚美好的感情就叫做有诗意,诗意更是一种意境,有如面对大自然的美景,你可以看到感受到,却难以描摹,难以言说。诗意需要你在叙述中预留出一块很大的空间去让读者参与感受和体会,然后你给读者一个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答案,或者根本不给答案,只留下无穷的回味。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诗意给人的感觉应该是新鲜的。现实生活中人们会有各种各样的情感、情趣、思索、感悟,有些的确是很美好,有价值的,但并不是忠实地将其还原就能成其为诗意。诗作者必须将自己的种种感受加以提炼,使其成为独有,但又能够与人类共有的情感体验相通。再通过诗歌所特有的艺术手法加以再现。这便是诗意的完成。因此我们所能在诗歌中所能感受到的诗意,其实就是这种新鲜的独特的思想感情以及与之相称的独属于诗歌这种文体的艺术美感。

    诗意其实是一个很宽泛的说法,我们读小说,读散文,甚至读山水,读世人都可能会有诗意的感觉。因此对很多人来说,诗意也仅仅就是一种感觉。但是对诗歌中的诗意,还是很好判别的。诗歌是语言的艺术。不能想像粗糙的语言会带给人美好的感受。任何文艺作品都会有其精神内核,这个自然不消说,诗之所以为诗,有其特有的对语言的要求,包括形式结构,声韵节奏,以及为诗歌所独具的修辞方法等等。诗意的表现应该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

    罗嗦了很多,其实可以说得更为简单一些。四个字,炼字炼意。炼意为诗意的本身,炼字为诗意的体现。诗之为诗,必然要保持其独有的文体特征。如果将诗歌比喻成花朵,诗意是它的香气,形式及语言是它的形状颜色。没有香气,颜色再好看也总是一种欠缺。手帕上掸了点香水儿虽然也香,但那的的确确不是花。

    2006-10-11



    《老鼠变成米老鼠》


   把老鼠变成米老鼠,这句话是一个叫唐锐涛的人说的。老鼠没有人喜欢多看一眼,但是米老鼠则大不相同。他的本意是为了说明创建品牌对商品的意义,但是你看,有些道理都不仅仅适用于一个领域。拿写文章来说,这句话会更鲜明形象地说明一件事:文艺作品必须是来源于生活而要高于生活的。诗歌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更加适用这个道理。

   不可否认,生活中是存在着诗意的。有时候人们爱诗写诗也是为了把生活中所看见所体验所追慕的美好固定下来。但是可以直接呈现出来的完美毕竟是少之又少。写作本来是一种艺术加工的过程,这种过程必然要特别突出事物美好的一面,而要忽略不计其它。米老鼠的形象可爱正在于它的一定程度的艺术夸张,倘若完完全全照老鼠的本来面目去设计,就算它也和米奇有一样的性格,做一样的事,还会有那么多的人喜欢它吗?

   小说中有自然主义的流派,自然主义常为人们所诟病的,就是它对生活中一些丑陋的细节不惮其烦的细致入微的津津乐道。有些东西是人的本性,本来无所谓好也无所谓不好。但是有不宜于在文艺作品中体现和夸大的。有画家偏要去画大便,有文人偏要去写下半身,还振振有辞说这样才真实。不错,这的确真实,只是这种趣味实在是算不上高明。不想把老鼠变成米老鼠,反而极力把老鼠变成出没于垃圾堆中的癞皮的肮脏的老鼠,这也实在是可令人惊异的事情。可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句话还可商榷,似乎爱美的心有些人是没有的。

   说到这儿我想起一个古人,据说嗜痂成癖。呵呵,上天偏许生出各种古怪变态的人,别人能有什么办法呢。本来那个人喜欢食痂是他的自由,但是不幸他做了官,每天都把手下人打得鲜血淋漓以便多结些痂供他痛快食之,这就有点令人痛恨了。同样,那些本来登不上台面的东西偏喜欢到人前叫嚣,偏要弄出些尘灰烟雾来掩盖了真正好东西的光芒,这也实在有点令人痛恨了。

   把老鼠变成米老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创造者对生活中的事物要以审美的眼光而非现实的眼光去看,对人世的种种悲欢美丑怀有深刻的理解和广泛的同情。倘若沃尔特·迪斯尼看见那只深夜到他房间来访的小老鼠时,只想到又来了个偷吃东西的贼,怒而打之,当然也就不会有来到他笔下的米老鼠了。

   人要是不能跳出身外去看自己所经历的一切事,是不会很好的把那些事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譬如演员要是只顾自己哭得一塌糊涂,连台词都说不出来了,观众并不能了解剧中人的悲切,只会觉得有点莫明其妙。不但不受感染,反而会笑也说不定。审美,都是在一定的距离之外。事太关已,太注重利害,没有审美的心情,当然也便没有艺术的表现。

   所以写作者必须先要提高自己的修养,磨练自己的心性,才有可能写出好作品来。须知文章是有品位的,而且诗文的品位和天分才华这些东西的关系实在不是很大。

   2007-5-24


    《孔子诗话》

    据文学史家的考证,诗话最早起自宋朝的欧阳修,孔老师生长于宋朝以前很久的年代,只立说,并不著书,好像是没有写过什么诗话的。这里所说的孔子诗话,只不过是孔老师和诗有关的一些谈话,简称诗话。

    在《论语》中子曾经这样曰过:“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这些话并不讲诗歌本身的艺术特征,主要说的是诗歌的社会作用,对人情人性的培养和熏陶。

    按我的理解,诗可以兴,就是说可以激发人的感情。也有论者说这个兴是比兴之兴,说是“诗”可以让人学会运用象征性的语言艺术,学会用譬喻,用“告诸往而知来者”的语言来解释世界,学会用举一反三的方法进行类比联想,最终以这些方法和手段提升人的精神,以达到礼义教化和人格的完成。这些话说起来有点高深莫测,我不懂也不想深究。诗歌可以激发人的思想感情,我是非常认同的,这也往往是我们读诗的一个很主要的目的或者说是原因。我们所具有而无力言明的思想感情,愿意它被人说出来,产生共鸣和与人相通的欣慰。我们所不具有的思想感情,也愿意有人来告诉我们,让我们欣喜地发现人世间居然有这样的美景,有如寻幽访胜时所能产生的快乐。从这个角度说,诗性和哲学应该是相通的,诗人必该比常人所思更深,所见更广,所能具有的思想感情也更加博大和深沉。这样,我们才能在读诗的过程中,见识更多,体会更多,潜移默化地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吧?

    诗可以观,我的理解是通过诗歌可以观察了解到世间万物和人间万象,当然,也还包括写作者的心志。而后者可能也是主要的一个方面,世界在每个人的眼中都是不一样的。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因为有“我”,才有这个世界存在。我们读诗所看到的一切,也许与我们所见相同或相似,那会令人感到亲切,人心本来是喜欢趋同或者求同的。我们也会看到不同,这不同应该会令人感到欣喜,新鲜的东西对人来说总是有趣的,正是因为永远有新的有趣的事物可以去发现,去追寻,生活才是有意思的。罗素的话“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应该就是这样的一层意思。所以读诗,要善于体会作者的用心,从中发现新的意义和解释。这样的“观”,让人快乐。

    诗可以群,“群”字简单讲就是合群。孔子把“群”看成是君子必须具备的一种道德修养。比如,孔子言“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君子周而不比”,就是把“群”作为一种君子美德来提倡。但是我对“群”的理解却不限于此。诗可以群,想来是以诗歌中某些情感的普遍性和共通性,而使人达到相互的理解和谅解,从而使社会能够和谐吧?欢乐了人们唱酒歌,悲伤了人们吟哀诗,或者看到豪迈的诗歌使人起了壮怀,吟咏飘逸美妙的作品使人一消尘俗之念,诗歌可以使不同的人通过一个感情的触发点,互相了解和融合,人不再孤独,找到了群。

    诗可以怨,这里的怨,并不只如字面上所说的是怨气,是愤慨之言。有一句话叫做“物不得其平而鸣”,又有一句话说“诗为心声”,写诗抒发一下心里的牢骚怨气本来也是正常的。但《论语》中所谈到的“怨”和“可以怨”的诗,也大多平和温婉,具有讽谏,规劝和协调人类社会关系和情感的意义,其目的仍在于完善和培养人的道德情感。按我的理解,嗟叹个人境遇的不幸,讽喻社会的弊端,都可算作“怨”的范畴。怨的境界自然也有高下之分,读诗者细品则可知。

    孔子的几句话虽然都是从读者的角度来说的,但其实每一句也都可以作为写作者的指南。知道“兴”,就该真诚地体现自己,也该保持敏锐的感触能力,前进的热情和信心,以创造美的典范。知道“观”,就该客观地观察世界,完善自己的品格,具有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热爱自然,热爱生命,也如朱光潜所说的那样:对人世的悲欢好丑怀有普遍的平等的同情。知道“群”,可以说就是知道了写作的社会意义,诗歌可以完全是个人感情的抒发,但不能完全局限于个人的天地。不能与人沟通的诗歌存在的价值不是很大,比如说某些晦涩难懂的现代诗,也许技艺是完善的,也许思想是深刻的,也许感情也不能不说是真实的真诚的,但是除了自己或二三子之外没人能懂,那样的诗歌白白浪费了作者和可能有的读者(会有些不嫌烦,耐性好得出奇的人)的时间以及纸张笔墨。再比如说有些作者的思维非常独特乃至奇特,和平凡大众全不能相通,这类高人都只适合关起门来自己热闹去。真正知道“怨”的,其实是掌握了一种作文的方法,怨而不怒,哀而不伤,平和雅正,温柔敦厚。这些东西体现在写作的方法上,实际上展现的却是一个人的品格。诗品也即人品,说来说去,功夫却又在诗歌之外了。

    据《论语》记载,孔老师又曾经曰过:“不学诗,无以言”。当然,他的诗就是指诗经,这是他教训儿子的话。不学诗,连话都说不好了吗?我却并不是很相信,但由此可以见到,人对孩子的期望总是更为高远和不同。不过,我是不会对我的孩子说这样的话的。我会鼓励她多读古诗,能经过悠悠岁月的甄淘,流传下来的东西,总好得明明白白,可以放心去看。虽然古调虽自爱,今人不多弹了,那也没有关系。只要让她知道,有些东西是美的好的可以让人陶醉的,就足够了。
    现代诗,我却不会放任她偏好。因为就我所见,能给一个孩子好的影响的东西,实在并不是很多。当然,如果她长大了,有独立的思考能力了,懂得鉴别了,知道好坏了,还要去喜欢,我也不会反对。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做一个具有高尚品格美好情操的人呢?那样的人,不管遭遇是怎样,在精神上,总能得到大快乐,幸福的天地将更为宽广,麻雀的所见和天鹅总是不同。我不知道人能不能像荷尔德林所说的那样“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但是真的,我知道,人可以让心灵不时在诗的国土里流连憩息。

    2007-5-10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4

主题

3000

回帖

37

精华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878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8 09:0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诗歌一些零散的想法》

     一
   
    关于什么是诗的问题,很难有人给出一个精确无误且没有疏漏的答案。从诗经以来,所谓的诗都有其固有的格式,四言,五言或七言;一般都是押韵的,尤其是齐梁以后,更有了声律的逐渐完善。这样的文学作品,我们一看即知是诗。但是从有新诗以来直至今天,诗歌的样子渐渐变了许多。写诗的人很多,乐于标新立异的人也并不少,更有一些热衷于举旗,立山头的人,自命为先锋。究竟什么是诗的问题,自然也就时常被人们提了出来。
   
    我个人的一些不太成熟的观点:一方面,诗应该有其固有的形式。这形式包括它的句式,它的声韵,它的常用的一些修辞方法或者说是表现手法。对新诗而言,它应该是分行排列的(散文诗当然不在讨论的范围内);它既使不是严格押韵的,其语句也应该有内在的音乐的节奏,方便于朗读吟咏;它有其固有的写作手法比如说承继传统的赋比兴,以及借喻、拟人、通感、省略、活用等等;诗歌可以不完全符合语法规范,这应当是它和其他文体的一大区别。另一方面,诗歌是一定要有经过判断的情感藏蓄其中的,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内容,都应该是美好的,健康的,向上的。我们见到了优美的景物,体验了美好的感情,总喜欢说那是富有诗意的。可见诗在人们心目中往往就代表着美,或者是真善美的结合。那么以此来衡量诗,应该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标准。自然,诗还可以承载诸如讽刺、揭露、抨击、愤恨等种种看上去不美的内容。那与我们所说的诗美也并不矛盾。能让我们见了觉得喜欢,觉得舒服的,那是美;能引起我们思索,催促我们前进的,那也同样是一种美,而且更有分量,更有价值。
   
    二
   
    和一切文学作品一样,我们读诗,读的就是其中的思想和情感。言之无物是最要不得的,徒然排列一些新奇的字句,表现的却是一些苍白的情感甚或是伪情感,哪怕再优美,也不能叫做诗,那是文字游戏。而思想和情感是要经过判断和取精的,诗歌的主要任务既然是要创造和表现一些美的东西给大家看,那它必得从生活中进行提炼。不经提纯的东西是无法表现我们对人生的理想的。而诗歌中所展现的,大多都是一些理想化了的生存境界。
   
    三
   
    诗是语言的艺术。所以诗歌当然要讲求语言。诗歌的语言应该是经过提炼的,新的,美的。而所谓的新和美,就是要生动,要鲜明,要有内在的韵律和节奏。实际上我们的诗歌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约定俗成的就有一些语言是属于诗的,是美的,只要多读,多了解,自然可以领会到。当然诗歌的语言和形式是要为内容服务的,所以可以华丽铺排,也可以朴素自然;可以琅琅如音乐,也可以平淡如叙说。能和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相契合是最重要的。我所喜爱的诗,是“平字见新,朴字见色”的那种,所谓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而能做到这一点,需要精巧的构思和意境的营造,更需要对诗歌语言的反复锤炼和精准把握。
   
    四
   
    我们读诗,读到了一些优美的词句,读到了和谐的韵律,这只是低层次的审美愉悦;我们再读,读到了充沛的,真挚美好的情感,引起了共鸣,感动了自己,这审美的愉悦就深了一层;我们再读,作者所表现的内容,包括他的表现形式引发了我们的思索,让我们联想到其他的文艺作品或人生经历,让我们久久回味,印象深刻。这就是好诗了。而那些还能感染人,鼓舞人,陶冶人的就是诗中的精品。
   
    五
   
    诗歌的表现方式是多样的,它可以含蓄蕴藉,可以朴素直白,也有很多朦胧晦涩的。我想这就好比跟人说话一样,各自有不同的习惯:有喜欢直来直去的,也有喜欢拐弯抹角的,有喜欢语带双关的,甚至还有喜欢东一榔头,西一扫帚,驴唇不对马嘴的。人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偏好,也有许多人,自命为曲高和寡,写诗压根就不是给大众看的,那么自然可以去写一些高深莫测,让人费解的东西。对于我来讲,我喜欢朴实自然流畅的书写方式。直抒胸臆也好,含蓄内敛也好,第一要准确,然后才求新巧。尽量追求优美,而首先必得真实。毕竟对写作者来讲,诗歌首先是个人情感的抒发和心灵的展示。
   
   
    2005-09-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4

主题

3000

回帖

37

精华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878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8 09:0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应该做到的》

                                                   
   
    人生道路千百种,人人都只选自己要走的那一条。诗歌创作的道路也有千百种,人人也都选择自己所偏好的那条路。所以对别人所选择的道路,我们大可不必怀疑,批评或者嘲笑;对于别人的怀疑、批评或者嘲笑,也大可不必去解释和争辩。创作好比同登一座山,无论你选择哪一条路上去,只要你到了高处,都会被下面的人所看见。我们所能做的,其实也就是用力向上攀登,不断地超越自己,直到最后,人们因你所达到的高度而肯定甚至追随你所走的道路。
   
    对于为某种形式或者某个流派而鼓与呼者,摇旗呐喊者,我一向是心存敬意,但同时也往往是一笑置之。要知道能够最终取得胜利的依托,惟有实力,而非叫嚣。对于因喜好了某种形式或者某种流派就自以为高明,而对其它存在妄置非议者,我一向很是讨厌,但最终也是一笑置之。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不懂得兼收并蓄,又怎能够有力量在自己的路上走得高更远?
   
    想要兼收并蓄,平和的心态和清明的眼光都必不可少。平和谦逊的心态有助于我们发现并认可别人的优秀,清明的目光有助于我们看清别人(包括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以便于扬弃。除此之外,我们想要兼收并蓄,还要学会批评和自我批评,想要肯定或者接受某些东西是一定要经过批评的,“拿来主义”的重点在于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这一点非经批评不能办到。当然,我们也不光是自己用着批评的眼光看待包括自身在内的一切就可以了,同时,也不管我们是否情愿,只要你把自己的作品亮出去,是必会受到人家的批评的,我们也应该学会如何接受批评。
   
    关于批评,我最喜欢蒲松龄的一句话:“搔痒不着赞何益,入木三分骂亦精!”。以前刚把自己的作品拿出来的时候,遇到了一些无知所以无畏的自命不凡的家伙,被这些人贬低自然不免有点气恼;谁知道又遇上一些不分青红皂白一味赞美,只求能互相吹捧,如有结盟的家伙,更觉可厌。敌对固能伤人,庸俗却将人毁的更厉害。这才知道,毁誉都无所谓,最难得的是被人了解,真正的批评家是少有的,他一眼就看透了你的内心(那甚至是你自己都不甚了了的),公允地肯定你的长处,毫不留情地揭示你的短处,打破你自以为是的幻象,给你以反思自己的震撼,指引你前进的方向,这样的批评者,不管他夸你还是骂你,都是你的知己,能遇到简直是三生有幸。
   
    我们对待批评,其实应该有两种态度。一是欢迎批评胜过欢迎赞美,象古人所说的“闻过则喜”,二是对批评本身也持着批评的态度去看,不能够人家说什么都唯唯称是。骄傲自负固然是要不得,假作谦虚的姿态更是毫无价值。既要从善如流,又要择善固执。这需要你对自己的作品有正确的认知和评判,对一切的评判也要用自己的头脑和心灵去认知。不管别人说什么,你总该知道自己的长处和局限。即使你不知道,你也总该相信那些能以道理来说服你的,能以光芒来照亮你的,事情其实就是这样简单,虽然它是需要勇气和毅力才能做到的。
   
    这些本来是我自己这一段时间以来有所感触而形成的一些零散的想法,不知道为什么,我把它说出来的时候用的是“我们”而非“我自己”。“我们”又是谁呢?我想,“我们”应该就是和我一样的人们,由于那不可抗拒的召唤,认真地用自己的笔在描绘着心灵,抒发着情感,感知着世间百态,缔造着诗意人生,以求建立自己的精神王国,放射出一点光来,能照亮别人固然是好,至少也能够孤萤自照。那么,我心里认为“我们”应该做的,说出来,与和我一样的人们共勉。相信会有同路。
   
   
    2005-9-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主题

265

回帖

1

精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82
发表于 2014-10-29 22:5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诗歌,寥寥几句胜过千言万语!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4

主题

3000

回帖

37

精华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878
 楼主| 发表于 2014-11-7 09:07:47 | 显示全部楼层
《聊聊写诗》



    写诗的人,都有一个为什么写诗的问题。有人表达的是情绪,有人抒发的是情怀,也有人就是玩玩文字游戏。不论写诗的出发点是什么,其中都有写得好的,能感染到读者的,至少能让人眼前一亮的;也都有除了分行的格式像诗,其它跟诗半点不沾边的。

    诗歌的审美一般很难有统一的标准。喜欢坦白直露的,会说含蓄朦胧者是故弄玄虚叫人猜谜;喜欢暗示留白的,又说直抒胸臆者大呼小叫言尽意尽。技巧派大谈意象、修辞、格律;抒情派则自诩真情、深情、直至多情;呐喊派一遇到事情就赶紧站出来表明一下态度:关心、赞美、或谴责,自命关注现实,代表良知;玄言派、口水派、下半身派等等,按说没什么好自夸的,但也说自己乃是实验,先锋。大家自我陶醉,互相鄙视,也颇能扑腾起一片烟尘。

    虽说各花入各眼,但首先拿出来的得是花。即便如文字游戏派,只能造些无香的假花,假花至少也要看得出漂亮和匠心。若有看起来能乱真的,那我们也不得不佩服。一丛杂草,一团乱麻,拿过来非说这是花,让人简直有拿起铁铲或扫帚的冲动。

    有人说新诗没有标准,美其名曰诗无定势。于是我们看到了散文分了行,称其为诗。说明文分了行,也叫做诗。议论文需要论点论据论证,搬进诗歌似乎有些困难,不过一首诗全篇都在大发议论,而且无需论证过程的,我们也常见。好吧,你可以说诗没有定势,但诗是一定要有诗的形式。诗之所以区别于其它文体,不在于是否分了行,而是确有其独特的文体特征,外在是诗的格式,内在的是诗的美感。这应该算是一个最基本的标准。

    诗歌的鉴赏其实也有一个很简单的,算是最低的标准——有篇有句。这一首诗,它总体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这诗中的每一句,跟这个主旨有没有关系?没有多余的枝蔓,不自相矛盾,不叫人读完了莫名其妙不知所云,这叫成篇。有句,指的是佳句,是诗眼,是这首诗里熠熠生辉,叫人过目难忘的诗句。朱熹《清邃阁论诗》里说:“古人有句,今人诗更无句,只是一直说将去。这般一日作百首也得。” 他如果活到现在,会发现这类一日百首的选手还真叫一个多。还不用把梨花羊羔们引荐于他老先生。

    把这鉴赏标准略为提高一些,就要看,这一首诗里,有没有直指人心的的深厚情感,近乎理想的美妙境界,前所未见的新颖表达,耐人寻味的哲思感悟。总有一些诗歌,表现了超越时间的人类共通的情感。 总有一些诗歌,见人所未见的事物的本质,彰显了人的智慧。总有一些诗歌,充满对人世的关怀,神性的柔悯慈爱,抚慰所有人的痛苦和哀伤。

    把这鉴赏标准再略为提高一些,就要看,这一首诗,是不是读完了一遍,还惦记着再读一遍。多读一遍,是否多有所得。这一首,是不是识字的人就能看懂。是不是学识丰富,阅历丰富的人能看出更多的意蕴,不同的况味。是不是像一面镜子,照见每个人心灵的面容。是不是认真读过的人,从此接受了一次陶冶、一笔雕刻,心智从此有所不同。


    有朋友问我,诗写得好不好在于什么? 我答:天赋,学养,态度。

    匠人,只要是勤学苦练总可以做得的。卖油翁说了,“无它,唯手熟尔。”艺术家则不能。对写诗来讲,永葆天真的能力,融会贯通的能力,丰富的想象力,对语言(包括声调、色彩)的敏感,多情善感的内心,这都在真诗人的天性里面。然而光有这些也不够,还得善于观察,善于学习,善于体悟。过去有句俗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至少,通过熟读以往的优秀作品,能知道诗究竟是个什么样子。不会轻易把垃圾就当糖果,把玻璃看做钻石。至于态度,应该是最重要的一点。贾岛“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所以他是贾岛。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所以他是杜甫。当代某些所谓的大家,真心以为自己随随便便打个喷嚏都是诗,颇为社会大众奉献了丰富的幽默的素材。只是一不小心为喷嚏颁了奖的官方,把这幽默变了黑色。


    还回到为什么写诗的问题。人都有表达自己的愿望,各有各的表达方式。写作,包括写诗只是其中一种。选择这一种方式的人,至少是相信这种方式能把自己的内心表达得比较准确和彻底。但表达的动机,有的是要完成和自我的对话。也有的单单是为向人展示。面对自己的时候,总是最坦诚的。李白记录自己的想象和激情和心愿,杜甫记录自己的生活和遭遇和心愿,都很坦诚。所以他们是伟大的诗人,所以世界看到了他们的伟大。只为向人展示的这种,酷爱的是精神上涂脂抹粉,以向人群邀宠,乞怜,求荣利,所以世界看到了他们的卑微。


    2014-11-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4

主题

3000

回帖

37

精华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878
 楼主| 发表于 2017-1-10 15: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诗》


      说什么是诗,就像说什么是爱、什么是美一样,总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基本上都出自于个人的认知和体会。读者大众是很老实的,很少不懂装懂,也不惯于胡说八道,他们只爱读自己读得懂的,有共鸣的,能产生审美的愉快的,有能够体贴到自己某一种情绪的诗句,他们会记住,甚至常常想起来念一念。他们没法子装模作样地给诗歌下什么定义,心里可是明白得很,真诗伪诗,他们往往一眼就认得出。所以在中国,古诗是几乎每个家长都会教给小孩子念几首,新诗却常常被嘲笑,一些所谓的诗界名流也极为配合地时不时制造出一些低级笑料来,各种评奖更是丑态百出。以利益为先导,视嘲骂为荣光,把吸引眼球当终极目标,也是近二十年来中国社会文化的一道奇观。

    读者大众不会说什么是诗,虽然心里自有一杆秤在。写过几句分行文字就自命诗人的,把诗歌当做博名求利交友谋生手段的,最爱对诗歌发表意见。于是各种门派,各种奇谭,不惮标新立异,最喜哗众取宠,够叫人眼花缭乱的。不光如此,还都喜欢把自己那一套当标准,当法度,总以为已诗之外更无诗,屈陶李杜都不在话下。奇葩程度,不断刷新。当然,妄人之外,也不乏有真诚的爱好者,真优秀的写作者,真有见识的鉴赏者,不过我老觉得太多的议论和主张,对诗歌本身并没有什么好处。企图心重了,离诗就愈远。所以当下所最常见到的诗,要么是玩弄语言的文字游戏,要么是俗词滥调的老生常谈,要么是高举立场的时事评议,要么是风流浪子的抵死缠绵,更有口水飞溅的顾影自怜……这些东西即使看上去很美,很伟大光荣正确;虽然各有一套高大上的诗歌理论,各有一些摇旗呐喊的门徒跟从,然而跟能称之为艺术的诗歌,关系似乎真的不大。长时间读这样的东西,只能败坏人的胃口,使人香臭不辨,终于营养不良,对美无感,对爱无力,对生活无知。

    我从小喜欢读诗,因为性格内向,很多话只愿意说给自己,所以也学着写诗,当做情绪的出口。对我来说,诗本身就是到达,就是结果。诗歌既不会大于人品,更不会大于人生,缘木求鱼的事情,我不做。如果说诗歌改变了我一些什么,它只是使我对爱与美的触觉更加敏锐,使我内心有自愈之力,平和之能。这是我最大的收获,也不更加希求别的。我心里很明白自己的局限,自己的边界,从来不肯以诗人自居。基于个人一些冷眼旁观的经验,也不太愿意往诗人圈子里混。事实上任何的圈子,天性不喜麻烦的我,都不太肯沾边。列子的白鸥,察觉到人的机心就要飞走,我亦敏感如是。诗歌对我来说,只是疲惫烦郁之时想打开窗子呼吸的那一口新鲜空气。我自己绝不会去制造烟尘雾霾,遇烟尘雾霾,也必定要掩鼻。我愿意相信,新鲜空气仍有,总在某时某地。偶然有幸遇见,我会很开心。好诗总会有,即使世界已是黄沙漫漫,也总有不曾绝迹的生机旺盛的野草和鲜花。不过,去野外寻就有机会碰得见,到假花工坊里去找,那就几乎是不可能。



    2014-07-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4

主题

3000

回帖

37

精华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878
 楼主| 发表于 2017-1-10 16:04: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
  
  诗歌有没有标准,这个问题已经很少去想了。甚至会觉得这问题并不重要。
  
  好的诗歌一看就知道是好的。至少受过了九年义务教育,具备基本读写能力的人都能品出滋味来。需要有人去用成千上万的字去解释说明,才可以略略知道它好在哪里的诗,其实并没有那么好。很多时候,评论比原作还有创意,还新鲜有趣,这真是一桩可奇怪的事。
  
  阅读和吃东西差不多。食材优质新鲜,哪怕只用白水煮了略加些盐。端上来,那也好吃。假如再精心些,调和五味,花刀雕刻,自然更令人叫绝。吃的时候觉得享受,吃完了会有回味,会觉得舒服,会长力气。劣质的食材,不新鲜的东西,甚至是假的,虽然可以多加调味品,遮盖了原味,弄出各种花样,使之貌似艺术品,可是这种东西,不但没营养,吃了恐怕还要坏肚子。常吃,自然危害更多。可偏偏还有人,不计较自己吃的是什么东西,而只看口味是否够麻够辣够甜够咸甚至够怪。
  
  阅读和吃东西,都是为汲取营养,强健身心。把调味品当正宗去追求的人,孱弱和病态是一定的了。但是否可以忽略调味的作用?这一点,好厨子都很明白。
  
  画龙点睛。点了睛,龙就活了。但若没有龙,只点睛,徒然留一点墨痕罢了。点睛,是以表现手法和技巧等等,诗文的内质,才是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万

主题

2200

回帖

20

精华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46519
发表于 2017-1-12 16: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切身体悟,真知灼见,值得一切诗爱者认真学习!建议下期《东方诗风》全文刊发。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
广告位
广告位
广告位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东方诗风 ( 粤ICP备16121829号-1 )

GMT+8, 2024-11-23 09:19 , Processed in 0.069461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and 心灵文学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本站文章为原创会员所有,未经许可禁止去版权转载,但欢迎分享本站文章链接!另,若有抄袭侵权,联系即删禁。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