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胡云琦 于 2020-10-10 17:35 编辑
记忆里的青脚鹬 图文/胡云琦
乌尔其汉北山下的北河里有一种长不大的花花鱼,这种鱼大小与成人的无名指差不多;比无名指细。它们喜欢几十条、几百条成群成群地畅游在浅水里,草长莺飞的夏天,只要你站在岸边,就能看到它们四处觅食时摇头摆尾的样子,青灰、略泛土黄的鱼身上点缀着错落有致的棕黑斑纹,鱼鳍由浅棕色至末梢渐转暗红。花花鱼像人类现实生活中身材又低又瘦的矮个子,那么小,却能以乐观精神证明自己的生存实力;看花花鱼戏水,无异于享受近水观鱼的自然淑景。当你挽起裤脚下水、趟至没踝处,它们竟会滑稽地凑过来挠痒痒似的啄你的脚呢......
别看花花鱼不大,但是花花鱼的肉质却十分细嫩可口,与淡水明星柳根鱼的肉质相差无几。酒肉爱好者饕食起来,是连纤细的刺都可以嚼碎一起吃的,据说:还可以补钙。
不知是因为花花鱼长得实在太小,还是因为北河里的淡水鱼种类实在太多;总之,这种鱼平常日子里是很少有人吃的。记得我小时候,偶尔也会有人花一两毛钱,买一大碗用来炸鱼酱。在北河,专爱吃花花鱼的终极杀手,其实是一种名叫青脚鹬的小型水鸟。体长近尺,腹部以上有棕黑色轴斑和灰白色羽缘,苍苍胸腹包括下腹有不明显的黑色纵斑。青脚鹬的嘴细长尖锐,这种鸟习惯呈金鸡独立状两条腿轮换着站在冷水里,最深处可达水位齐腹。因为其健美的高脚以偏灰的青绿色而言顺青脚鹬之名。
青脚鹬属鸻形目鹬科鸟类,《战国策·燕策》记载战国七雄辩士苏代借用民间流传寓言《鹬蚌相争》的故事,委婉机智地向赵文王阐释了赵燕两国若相杀相克、必将会给两国造成不可估量损失的道理,从而成功出色地阻止了赵惠文王赵何出兵攻打燕国。
其文言: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
自从知道了《鹬蚌相争》的故事,我就开始喜欢上了青脚鹬;我常常想:虽然鹬鸟的种类很多,但是,也说不定它的先贤就是鹬蚌相争里的那只大名鼎鼎的灵鸟呀。如果没有鹬蚌相争的故事使赵文王幡然醒悟,说不定燕赵两军之间的搏杀早就血流成河了......
青脚鹬如果生活在海边湖畔,自然有喙啄珍珠蚌的机遇;可是,乌尔其汉北河中的河蚌,基本都竖立在一两米、甚至三四米深处的水底。无缘捉蚌,看来它们就只好捕食浅水里的花花鱼了。你仔细观察过青脚鹬吗?
站立着的青脚鹬几乎看不到尾羽,原因不是青脚鹬的尾羽过短,而是它的翅膀太长;青脚鹬飞行时,它的翼展长度相当于两个自身长度之和。有半米左右,它的尾羽平时就被两个收敛的长翅翅尖挡在下面,只有飞行时,你才能看到它洁白的后背下方扇形展开的尾羽,长长的半遮着尽力后伸的双腿。那时候,那些青脚鹬在我眼里早已成为名角的夏日;居住在北河边的妇女会像现在的朝鲜妇女那样聚在河边浣浣洗洗。大男孩与小男孩或者游泳或者钓鱼,青脚鹬贴着水面从对岸飞过来,当它们发现热闹的彼岸无处落脚时,则会转身飞走;并不落回来时的对岸,而是越飞越高飞到远处去捉花花鱼去了。
北河中除了花花鱼之外,还有鳑鲏、彩石鲥、 泥鳅、柳根鱼、棒花鱼、鲦鱼、老头鱼、七星鱼、华子鱼、细鳞鱼、 鲶鱼、狗鱼等等,野泡子中则有头部生有寄生虫俗称膀头鱼的葛氏鲈塘鳢。看到比自身还大的大鱼,青脚鹬往往会惊恐地一边鸣叫一边逃离;看到小鱼,它们就急急忙忙地啄食追撵。有时候因为吃得太多、吃得太急;青脚鹬会噎得暂时停下来缓解,头颈连着上半身一梗一梗的,看上去可爱极了;完全吃饱了,不需要再进食的时候,青脚鹬会选择一处比较安静的地方休息。可以是河滩,也可以在水里;它们可以一只脚站在水中,将另一只脚高高提起完全藏在腹下,把头弯到背上打盹。懒惰时,就算是需要挪动身体,藏在腹下的那只脚也不会落下来,而是一只脚一蹦一蹦地单行跳跃。青脚鹬常常会和一种叫做金眶鸻的水鸟一起围堵小鱼,那是一种傻到可以把蛋产在河滩上的水鸟。
青脚鹬和金眶鸻同属于北方旅鸟,到了冬季地白风寒,白腰朱顶雀光临、就再也看不到它们熟悉的身影了。
就像我记忆中的北河两岸,长长的卵石滩现在看不见了,成群结队地游玩在河边的孩子们看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大河对岸恣肆疯长的灌木丛林。还有大河此岸的环河堤坝。乌尔其汉,这个已逝年代的“七十秀地”、蒙语音译“黎明”之意的林区重镇,伴随职工下岗后的人口外流,到现在居住人口已经比过去减少了将近三分之一。一些过去曾经朝夕相处的故交,现在都开始了各奔东西的漂流;而且渐渐成为我的乡愁。也许,值得欣慰的是,过去有很多居住在三角架尖顶平房里的人,现在都住进了高楼吧?
哎!森林资源减少了,生活节奏加快了,还有谁会像我一样去在意北河岸边的青脚鹬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