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关于莺花巷已见我6月16日所作美篇。殊不知此事还有余韵:苏勤又去了那里,写了她的第5首诗。并特地发来她站在我所住原合作村98号门前皮的照片。见此,一时陷入回忆之中,往事历历如在目前,乃有此作(为读者理解,不得不在其后添上注释): 题照·致花仙子苏勤 诗酒自娱 你站在这九十八号门前 是不是把我的过往追念 那是些多么苦涩的时日 苦涩中也含有几多甘甜—— 举目无亲的母子曾相依为命* 她义无反顾加入了这个家庭** 方基一天里在室外搭起厨房 那厨房何时拆除不见了踪影*** 顺自然规律添丁进口 带来欢乐也不乏忧愁 震慑于一场空前风暴 珍藏的《雏鹰》化为乌有**** 奇特的命运终于发生了转折 我离开这里后人生终得正果***** 刻骨铭心的往事又怎能忘怀 朋友们居然也到此写诗唱和 我们离去了你又来到这门前 灵感附身得到了更多的诗篇 合作村更名鶯花巷意味深长 将是你诗途中一个新的起点 6-21清晨悠见斋 *1949年9月,我和母亲从湖南衡阳来渝与在江北21兵工厂(即后来的456厂、长安厂)工作的父亲团聚,最初在四维礼村(后改为富强三村)暂住,不久就搬来这里,是一排简陋的平房,一室一厨而已。我1952-1961年间在外求学、工作,假期回家;1961年我无奈从北碚离职回家,才与母亲住在一起。1964年3月雨花村街道派我到位于五里店的新民民办中学教书,算是有了稳定的工作。 **1966年5月学校停课闹革命,又搬到刘家台后的肖家坪。1977年与本校同事王霖玉相好,年底结婚,了却母亲一大心愿。我完全坦白交代了父亲和我本人的“问题”,她竟毫不动摇,毅然托付终身于我。 ***方基姓陈,附近鲤鱼池的郊农,为我回到江北后结交的挚友。未解决我们婚后的居住问题,只用一天功夫,就在门外搭建一间厨房;原来的厨房空出来勉强摆下一张床,供我母亲居住。 ****随着那场运动的深入,为免祸求安,乃忍痛将我的《雏鹰》诗集手稿焚灭。 *****1980年秋,随着民办中学转入公办,我调到字水中学工作;1982年春,我调入江北区文化馆,开始了命运的转折。此前,母亲也得到厂方照顾,分到富强四村一套稍微宽些的住房,离开了现名莺花巷的合作村。不意40余年后,周边发生了很大变化,而旧居乃至门牌仍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