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诗风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歌
查看: 695|回复: 7

新杂言诗

[复制链接]

2

主题

9

回帖

0

精华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6
发表于 2016-10-8 22:25: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杂言诗的新写法

  《汉语大词典》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说,“诗,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百度百科》对诗也有类似的定义。
  所以,格式、语言、节奏和韵律是诗的要素。我们要从这四个方面探讨现代社会对杂言诗的要求,为杂言诗的新写法开拓思路。

  1、诗的格式
  诗的格式应该为诗的内容服务。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新事物层出不穷,人的思想活跃,不易为框框束缚。
  作诗应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事有不同,哀乐各异。当诗者尽情挥洒于字词之间时,诗无定篇,行无定字。
  一般来说,长的句子语气舒缓,短的句子节奏逼仄。长短句子的不同运用可表达不同的情感,也使诗篇形成不同的节奏。长短参差的句式宜于抒发激昂或缠绵的情感,整齐的句式宜用于平稳的叙事抒情。采用何种格式,即诗的行数和每一句的字数应由诗者根据写作的内容和要表达的情感量身订做。
  诗的格式由诗者根据写作的需要自定。跟着感觉走,这样才能自由地表现个人的思想感情。
  诗的篇幅不宜过长,诗句也不宜过长。短小精干,朗朗上口,雅俗共赏的诗篇更容易流传。
  多数情况下,诗体应采用长短句形式。这种长短句每行有一个大致完整的意思,按完整的意思断句,而不是按歇顿分行。新写法的杂言诗在以长短句形式为主时,也容许整齐句式的格式存在。如果适宜,诗者也可以象齐言诗那样使用长度相同的句子来表达他的情感。
  格式不定是杂言诗需要坚守的优点。

  2、诗的语言
  诗要走进时代,走近群众,服务人民,毫无疑问要使用现代的语境。
  传统诗词语汇已不能完全承载新时代的新事物、新思想、新境界,吸取当代生活中新鲜活泼且富有时代气息的时语、仂语和口语入诗,诗才能更贴近生活,更具有时代色彩,从而更容易打动读者的心扉。
  诗词极盛时,唐宋人也用当时的口语作诗,李白、杜甫这样的大家也少有艰深之语,以致他们的诗句如今仍在流传。今人提倡用口语作诗反而会蒙受不雅之名,岂不怪哉!
  精炼含蓄、有意境,这是写诗的基本要求。所以诗的口语化并不等于照搬原生态口语,进行散文式写作。作为入诗的口语,要来自生活高于生活,要使用精约的口语,少用现代助词,以简约取胜。
  为了完整表达出诗意或意象,可以对口语词汇进行浓缩,还可以用直叙、倒装、变换词性等修辞手段,使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可以把过长的词汇提炼为顾名知义的简称,但是不要使用在民间已经死去的古典词汇和冷辟的典故。
  现代口语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比较多,字音连平连仄的也多;使用助词较多,而且多数口语也不够简洁。这些当然会为口语入诗造成一些不便,需要诗者不断探索,加强组织文字的能力。
  使用精练、准确、生动、优美的语言,在有限的篇幅内表达丰富的内容、深邃的意境也不是容易的事。要写好口语化的诗,就要提高诗者自身的文化素养,才能实现以小见大,以平淡的用语表达宏大的诗意,从而用口语写出浅白而又品味绵长的生动诗篇。
  虽然提倡简练的口语,但是也不排斥华丽的语句,不排斥半文半白文风。最好是做到融汇古今、雅俗共赏,但是前提是能让大多数人读得懂、听得懂。
  杂言诗要口语化,要用鲜活的当代词汇,这是诗大众化,平民化的需要,也是杂言诗溶入现代生活的关键。

  3、诗句节奏
  诗要有节奏美,诗句首先要有鲜明的节奏。
  诗句的节奏可以由音义的歇顿形成,也可以由音调的抑扬顿挫形成。音义节奏依诗句的内容而定,音调节奏按诗句各字的声调排列而出。两者形成的节奏有可能吻合,也有可能不吻合,两者协调一致是诗者的追求。
  音调节奏是诗节奏的基础,诗者在组句时需要注意句子的音调节奏。
  南朝周颐、沈约等人发现汉语四声并用于五言诗。经二百多年对诗句音调节奏的探索和实践,唐代成熟的近体诗才将诗句定型为双数字平仄相间的排列形式,这就是律句的平仄格式。
  音调节奏以两字为一音步,每音步以第2个字的声调保证句子音调的平仄交替,所以诗句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启功先生用“平仄竿”形象地描述了偶数字平仄相间的诗句节奏,无论诗句字数多寡,只要符合这个规律就是广义上的律句。广义律句是汉语音乐美的典型表现。
古往今来,尽管汉字的读音有了不少变化,但是律句在节奏感上还是那样完美,读起来还是朗朗上口。这是前人留给当代的宝贵文化遗产,需要我们继承和发展。
  为了加强杂言诗的节奏感和可诵性,应该汲取近体诗音律方面的探索成果,诗句应以律句为主体。
  使用律句,会使杂言诗的音调节奏流畅起伏,优美和谐。

  4、诗的韵律
  诗的韵律由诗句的音义节奏、音调节奏和诗句之间的节奏综合构成,韵律好的诗篇有如一齣震撼人心的交响乐。
  押韵是古典诗词的传统。押韵可以让诗句的节奏与全诗的韵律环环相扣,产生呼应、回环的音乐美,也是组织诗句之间节奏的有效手段。押韵能增强整首诗的节奏,隔句押韵是通过增加变化性来增强节奏感。如果每句押韵,形成的节奏就过于规律、单调,容易造成审美疲劳。押韵的间隔也不宜超过两句,如果间隔过大,会减弱韵脚之间的呼应效应,降低诗的韵律效果。
  诗必须押韵,并且要根据现代语音的新韵来押韵。今音今韵是押韵的基本要求。
在哪一句押韵?每句押,隔句押,用平韵还是仄韵,是一韵到底还是平仄韵交错使用?是否平仄韵通押?这些都应该不设框框,一切都由诗者根据诗意表达的需要自定。
  长短句子形成的韵律感有时比押韵更强,如能适当地搭配使用长句和短句,可以使诗篇有如波澜起伏,韵味无穷。
  诗的韵律还受相邻诗句之间音律协调的影响,例如律诗讲究句间的粘对和对仗。象律诗这些写作的规定,对诗者思维的发挥会造成相当的束缚。所以只应该当作写作技巧,是否这样做由诗者根据需要决定。当有需要时,使用句间粘对可以使韵律更和谐,加入对仗可以使诗篇更具文采。
  押韵灵活是杂言诗需要坚持的传统。
  通过对诗体各要素的分析,我们可以这样简单地描述使用新写法的杂言诗:
  使用律句和押韵,格式不定的今语诗。
  新杂言诗的韵语是:格式不定,押韵自由,精约口语,律句唯求这种有韵有律无体的诗也可称为“韵律诗”。
  以上是拙作《新杂言诗》一文的部分内容,请批评指正。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主题

265

回帖

1

精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82
发表于 2016-10-8 23:59:47 | 显示全部楼层
:dizzy:分类和阐述都有些混乱!建议理得清楚些再发表!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1

主题

1153

回帖

1

精华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460
发表于 2016-10-9 06:54:31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新朋友的到来。

  这里是新诗理论探索的园地,尤其欢迎一切新的探索。
  
  先生之论,主旨是鲜明的,论述也较清楚,就是提倡“使用律句和押韵,格式不定的今语诗。新杂言诗的韵语是:格式不定,押韵自由,精约口语,律句唯求。这种有韵有律无体的诗也可称为韵律诗。”只是文章格式不规范,显得有些杂乱而已。我帮助先生把格式整理了一下,清晰很多了。
  
  特别是先生提倡把平仄律引入新诗,是很正确的主张。先生的主张与我的观点有同有异,这很正常,我们以后慢慢相互探讨。这里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阵地,欢迎任何不同的观点发布,通过大家的争鸣和实验,求同存异,逐步达成共识,将会迎来格律体新诗的新纪元。
  
  先生最好把自己的作品发在《格律体新诗》栏目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有利新诗格律的探索。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9

回帖

0

精华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6
 楼主| 发表于 2016-10-9 22:47: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思无邪 发表于 2016-10-8 23:59
分类和阐述都有些混乱!建议理得清楚些再发表!

谢谢老师提醒。
其实我的思路很清晰。是从诗的要素入手,分析诗的体式怎样才能适应现代的要求。主旨在最后提出,是因为说清道理之后更易让人接受。总之这也是文章的一种写法,它的缺点是需要读者有兴趣和有耐性看到最后。
另外,这只是一篇长文的中间的部分,为了节省篇幅去掉了前面的铺垫,也会对理解产生困难。如果以后再发类似文章,我会注意的。
谢谢!
:handshake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9

回帖

0

精华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6
 楼主| 发表于 2016-10-9 23:0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孙逐明 发表于 2016-10-9 06:54
  欢迎新朋友的到来。

  这里是新诗理论探索的园地,尤其欢迎一切新的探索。

谢谢老师点评。
这篇文章只是同名文章的中间部分,主要是对新杂言诗作一个整体的论述,我还打算对每个要素进行详细讨论,写完以后再贴出供批评。
我研读过老师对格律新诗的论述,我觉得最重要的观点不同点在于诗的语体。
《百度百科》认为,“诗:又称诗歌,是一种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我认为诗的用语应该是凝练的,虽然不能做到“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也应该与原始口语有所区别。由于声律和用韵的要求,律式新诗与自由式新诗在用语上也应该有所区别,应该少采用带有浓烈口语气息的现代助词。
本人是理工男,对诗本是外行,谬误在所难免,请对文中观点进行批评指正。
谢谢!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1

主题

1153

回帖

1

精华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460
发表于 2016-10-10 13: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水龙 发表于 2016-10-9 23:03
谢谢老师点评。
这篇文章只是同名文章的中间部分,主要是对新杂言诗作一个整体的论述,我还打算对每个要 ...

  我很赞赏新诗的探索精神。特别是许多试图改良古典诗词新式的人放弃平仄律,而您却坚持古典诗词的精华--平仄律,这一点难能可贵。
  你我都是汉诗平仄律的鼓吹者,这是我们的共同之处。我们的分歧有两点:
  第一、正如您所说,我们最大的分歧是语体。我以为,您在恪守诗句的两两为节、平仄间出的前提下,尽管您努力让自己的语言通俗易懂,但您的诗歌文体是很难实现“现代口语”的目标的。首先,现代汉语出现大量三音词,它们与传统句型“两字步“的严重冲突是无法完美解决的;其次现代白话文〔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体〕与传统的五七言、四六言等句型有很大的冲突,无论您如何挣扎,作品里往往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古汉语的文言句式,您的作品往往是浅显的古代口语式文言文或接近浅显文言文的作品,而不像现代新诗;例如您的作品里的”过桥人“决不是现代白话文的句式,而是典型的文言句式。个人以为,要想畅达地表现现代人生活和情感,古典诗歌的那些句型是无法胜任的;您的探索,只能是古典诗词的一种改良,不大可能成为白话文新诗理想模式。
  第二、您主张的杂言诗”节奏自由“,实际上,要想它们具有一定的节奏美,是不可能完全自由的,必定会在潜意识里遵循一些规律。例如您新发表的《过桥人》的节奏处理,与我在《宋词长短句节奏初探》里发现的一些规律是相同的。这一点,待我写完《宋词长短句节奏初探》以后再讨论不迟。
  我的看法不一定对,供先生参考。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9

回帖

0

精华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6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0 22:34:50 | 显示全部楼层
孙逐明 发表于 2016-10-10 13:00
  我很赞赏新诗的探索精神。特别是许多试图改良古典诗词新式的人放弃平仄律,而您却坚持古典诗词的精华 ...

谢谢老师指点!
我觉得文言的句式与现代句式并没有大的不同,口语中倒装、改变词性、简化的现象也频频出现,当然除了在口头语极少使用的,学习西文的长句式除外,因为它很难一口气说完。我觉得古今口语最大的不同是词汇不同,正如您所说的三字词、四字词甚至更长的。这些词组入诗当然困难很大,但是可以想办法解决的,如分解,简称等。至于“过桥人”则不是句子,而是复合名词,省略了一个助词“的”,省略后意思能让人轻松理解,这未尝不可。我是提倡精约口语,就是精简句子中可以精约的部分,便于律化并同时又要保证通俗易懂。如果原始口语直接入诗,律化有困难不说,还会造成散文化现象。我在《新杂言诗》一文中也不排斥半文半白的风格,就是出于这个设想。奇怪的是,现代口语在精约之后,为什么不能说是精约的口语,而要与“显浅的文言文”挂钩。
学习传统没有什么不好,反而忘记传统才令人揪心。只要用现代词汇入诗,反映现代生活和现代精神,就是好诗。就我的看法,律式新诗应该与自由式新诗的用语有所区别,除了律化之外,这也是个突破点。恕我直言,音节新诗如果不改革用语,不但会被自由式新诗看作多余一举,也会被传统诗词看作不伦不类。我在《新杂言诗》一文后半部分就认为,新杂言诗是介于自由式新诗和传统诗词之间的一种新诗,是发展与承传的产物。这种诗体是直接由诗的要素推导出来的,在实践中写作类似诗体的人也不少,如“自度词”、“简体诗词”、“新古诗”的爱好者等等。证明这种诗体既符合诗的要求,又与传统接轨,具有生命力,现在不过是各自为战而已。
简洁凝练是诗的语言要素,我认为需要继承传统诗词简洁的特点,如果抛开简洁凝练,过度追求口语化就很难律化诗句,因为平仄律的两字音步是人的生理因素决定的,不可随意更改。简洁与律化是一件事的两个面,只追求律化而抛弃精约,恐怕难于园满。我认为以原始口语为诗句,它的强节奏即主导的节奏是音义节奏,由音义的歇顿形成,所以自由体朗诵起来节奏也是分明的。这种诗句中平仄律只是弱节奏,妄图用平仄律取代音义歇顿很难行得通。
至于我主张“节奏自由”恐怕是对“格式自由”的误读吧。诚然,格式里也包含着节奏的因素,我是在保证诗句节奏和诗的押韵的前提下开放格式的。很难说那种固定的格式适宜于表达诗者的某种情感。如果不开放格式,按各种各样的新词牌填也可以,但只是请君入瓮罢了。
我绝对不认同古诗词是文言文的观点,文言文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精简成的书面语,自有一套语言规范,千年以来都很少改变。而古诗是当时古口语的精约,如“床前明月光”,可能在明月光前面省略了助词。唐宋以来的诗词都是用当时的口语精约写作的,不要见到诗句简约就与文言挂钩。
这些观点可能有些离经叛道,或者怡笑大方。能提出来就是得益于我是外行,外行没有框框,能够独立思考。
敬请老师批评指正。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主题

265

回帖

1

精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82
发表于 2016-10-10 23: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水龙 发表于 2016-10-9 22:47
谢谢老师提醒。
其实我的思路很清晰。是从诗的要素入手,分析诗的体式怎样才能适应现代的要求。主旨在最 ...

诗的格式——“格式”一语太宽泛,且阐述的是“无格式”;
诗的语言——“语言”肯定是诗的要素,但不是诗歌形式要素的一种,应该属于内容的部分;
诗的节奏——“节奏”总算说到点子上来了,但阐述的却有些想当然,音义节奏、音调节奏都是不准确的定义;
诗的韵律——“韵”和“律”人们虽然经常合并到一块儿说,但其实“韵”是“韵”、“律”是“律”,而这里的“韵律”又回到了“音义节奏”和“音调节奏”,又加了一个“诗句之间的节奏”,紧接着又说“押韵可以让诗句的节奏与全诗的韵律环环相扣,产生呼应、回环的音乐美”,韵律与节奏傻傻分不清。
你前面说的“格式、语言、节奏和韵律是诗的要素”,而要素与要素之间居然又是交叉和重叠的,这就奇怪了!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
广告位
广告位
广告位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东方诗风 ( 粤ICP备16121829号-1 )

GMT+8, 2024-11-26 22:12 , Processed in 0.09066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and 心灵文学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本站文章为原创会员所有,未经许可禁止去版权转载,但欢迎分享本站文章链接!另,若有抄袭侵权,联系即删禁。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