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诗风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诗歌
查看: 611|回复: 0

[诗人评介] 格律体新诗创作成就的展示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2200

回帖

20

精华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46519
发表于 2016-11-10 06:49: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格律体新诗创作成就的展示
——序《周琪  王民胜格律体新诗选》      
                一
当前,中国新诗界正在热热闹闹地庆祝新诗百年、回顾百年新诗走过的历程。对于新诗这个还没有长大的孩子,这理应是一次梳理历史、总结教训,以利成长的良机;可是掌握了诗坛话语权的大人先生们却把这当做一次狂欢:总结就是评功摆好,选优评奖。符合诗歌文体秉性的,同样走过近百年历史的格律体新诗却几乎无人问津。分别在1920、1950年代为新诗格律建设鸣锣开道,倡导格律体新诗的领袖闻一多、何其芳,因为他们都是“复合型”人物,在许多领域的研究成果累累,多年来对于他们的研究不可谓不重视,但是对他们在格律体新诗方面的建树和历史性功勋涉及甚少,研究十分薄弱。而这恰恰是他们在中国新诗史上不可替代的独特贡献。
在自由诗几乎一统诗天的情势下,此时此刻,我们,肩负继承闻一多开创的格律体新诗事业使命的诗坛少数派,不能不发出自己的声音,把自己得之不易的劳绩纳入百年新诗的视域。
1970年代末期,以卞之琳、胡乔木、邹绛为代表,格律体新诗曾经有过再起的势头,可是不敌诗坛极端“自由化”的狂潮,很快就几乎偃旗息鼓,销声匿迹了。所幸到了21世纪之初,网络提供了发展的天地,乃有“东方诗风”、“中国格律体新诗网”相继崛起于诗林,集结队伍,显示力量,形成了继往开来的态势。十余年来,围绕这两个相互依存,共同奋斗的阵地,成长了一批诗人,理论与创作齐头并进,收获了一些可观的成果。正是在这样的时刻,周琪、王民胜,“东方诗风”的两位实力诗人精选自己的作品,出版了这本合集,可谓适逢其时,功不可没。作为他们成长的见证人,我当然喜不自禁。承蒙二位雅意,约我为此诗集作序,义不容辞,乃欣然命笔。
实践证明,诗人能够熟练地运用格律体新诗的形式这种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怀。前提当然是他了解并愿意遵从这种诗体的格律规范。而这个过程在周琪、王民胜加入“东方诗风”论坛之后,也就几年光景吧,便已经完成了。否则不可能优选出这本诗集。
据《东方诗风》第9期即建坛10周年专刊上周琪的文章,她是2007年经王端诚兄介绍加盟“东方诗风”的,而据同期刊物王民胜的文章回忆,他则是与我在网上结交后加盟“东方诗风”的,时间当在2009年之前,因为他2009年参加了“东方诗风”的湘西之旅。而在进入“东方诗风”之前,周琪只写诗词,而民胜只写自由体新诗:他们都不知格律体新诗为何物。然而当他们第一次见到格律体新诗的面目时,都不约而同有一种惊艳之感。周琪这样形容她的心情:“除了传统诗词严谨的格律,我从未见过如此美轮美奂的新诗。”民胜则说:“如果不放逐音乐性,把诗歌的韵律美放在应该有的位置,那是何等美丽的事情!”
以此为契机,他们开始学习“东方诗风”论坛那时业已达成共识的格律体新诗规范,并通过实践掌握了格律体新诗的写作技巧,创作了一些不但中规中矩而且形式与内容适应、协调的多种样式的格律体新诗。这次出版的诗集中,他们的作品就是按“三分法”分类编排的。毫无疑问,在目前的格律体新诗阵营中,他们已经是不可忽视的有生力量。
这里还得告诉读者诸君一段佳话,以便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周琪和王民胜一东一西,相距遥远,会结伴出版这本选集呢?原来,他们在2009年6月举行的“东方诗风”的湘西年会第一次见面。民胜不意在夜宿碧花山庄时卧病在床,得周琪悉心照料,此后二人便结为异姓姐弟。他俩从那时起就不断通过现代通信手段互相联系,交流学诗心得,不但增进了感情,也促进了诗艺的提高。可以说,这本诗集正是这种情谊的结晶。
不妨顺带谈一下,在“东方诗风”论坛本来就洋溢着浓浓的暖暖的亲情,周琪、王民胜的姐弟情在此氛围中又增添了一段佳话。
                 三
我无意就周、王姐弟的作品谈什么具体意见,只想对这两位诗人成功的经验试着做一番总结。相信即便是对格律体新不够了解的朋友,只要对自由诗的散文化情势有所不满,对诗歌韵律的缺失感到遗憾,自会喜爱这些作品,给予好评,更别提已经在格律体新诗领域登堂入室的诗友了。周琪为我这一判断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证:不久前,她约请两位诗友为她收入此集的作品提出进一步修改的意见。她请的并非格律体新诗的同道,一是诗词家,一为自由诗人。其结果是二者对她的格律体新诗都能接受、欣赏呢。
为什么在自由诗的汪洋大海中还能耸峙着一些格律体新诗的岛屿,展现出一些奇特的景观呢?为什么历经百年的艰辛,费力不讨好,却始终有那么一些人痴心不改,在新诗的领域里,不曾为“丛林法则”所吞噬,而显示了顽强的生命活力呢?我以为,这是为诗歌自身固有的本质特点所决定的,是为诗歌悠久的音乐性传统(具体表现就是诗歌的格律,中外皆然)所决定的,由广大诗民欣赏习惯中的爱好音律的基因所决定的。正因为如此,格律体新诗就成为一个“打不死的程咬金”,一颗“砸不烂的铜豌豆”,在不断的误解、偏见、歧视以至打压之中挺过来了,而且较之从前活得更好了。就在2012年“东方诗风”论坛热烈庆祝成立10年之后,今年10月,“中国格律体新诗网”又以更加盛大的声势庆祝其10岁生日。而刘贵宝、李盈汐等年轻诗人竟以极大的勇气、极强的决心打出了“青春·浪漫·三美·创新”的旗帜,复活《新月诗镌》,更是令人鼓舞。
这是就其总体而言之。那么,具体到个人,为什么总有那么一些人不怕寂寞孤独,不顾成败利钝,始终对格律体新诗痴心不改,情有独钟呢?
是格律体新诗作品的魅力吸引了他们,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而在这种兴趣的基础上,又升华为理性的认知与信念:由对新诗格律的陌生发展为了解、认同,由兴趣发展为热爱,由欣赏的愉悦进而催生了创作的欲望。而创造的快乐,受论坛中交流氛围的“气场”“裹挟”, 又进一步发酵了诗思,提升了境界、见识。如此循环往复,日积月累,何愁没有好诗呢?
周琪和民胜创作的成果来自闻一多新诗当年倡导的“红烛精神”: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在这个年头,新诗本身就不受读者待见,更别提青睐了。而格律体新诗在以散文化为正宗的新诗领地中又寸土难得,为那些狂傲的当道者所歧视,没有发表的园地,更没有发言的机会。全靠网络所赐,得以自谋出路,寻求生存空间。在这样的情势下,只有在坚定的信念支撑下,才能耐得住寂寞,不计成败得失,多年如一日对格律体新诗情有独钟,孜孜不倦,苦苦追求,锲而不舍。
而这,正是“东方诗风”诗友们共同的秉性,也是他们十多年来“雷打不散”的根基所在,他们无论是理论探索还是创作实践都做出了不容抹杀的成绩,这是众多诗友努力的结果,一大摞《东方诗风》年二刊可以为凭,而今又为周琪、民胜这本诗选所证实。
                         四
借此机会,我还想就“格律束缚”论谈一点意见。
这一高论不知是哪位高人的发明,反正是新诗界吃“自由”饭的先生们惯用的反对新诗格律建设,否定格律体新诗的“撒手锏”。他们满以为祭出这个法宝,吾辈就会束手无策了。殊不知这玩意儿却是不堪一击的“银样蜡枪头”,只与歌德先生一交手,歌德老先生一念真经,他们就会丢盔弃甲,败下阵去。歌德早就有言:
    在限制中才显示出能手,
    只有规律能给我们自由。
这是屠岸老先生特地录赠,庆祝“东方诗风”论坛十周年的题词,时在2012年12月。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是生活常识,也是艺术规律,谁能外之?如果你想从事艺术创作的话。
再就是我们的祖师爷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引用的“戴着镣铐跳舞”一说也遭到一些无知之徒的嘲笑(当然也使一些误解此说的人们把遵从一定格律创作新诗视为畏途)。其实那只是暴露了他们的颟顸而已:把喻体当作主体,这可是低级的修辞错误呀!那“镣铐”无非比喻一定的规则而已,“跳舞”也不一定就是舞蹈,系泛指艺术创作呀!这与前引歌德的名言不谋而合,其义一也。
我们还可以指出,自由诗诞生至今还不到200年,就算是“新生事物”吧,有其产生和存在的理由,也不能毫无规矩可讲,一味天马行空,我行我素。著名新诗理论家许霆先生不久前出版了一本专著,书名说出来要让那些厌恶“束缚”的分行写手大跌眼镜吧:《中国新诗自由体音律论》!原来自由诗也要讲究什么“音律”呀。那么,祭起反对“束缚”的法宝也就砸在了格律反对者自己的脚上。
我们还可以追问:在自由诗产生之前的漫长岁月里,写诗都要讲究格律,有的诗体格律还可以说相当苛严。古今中外率皆如此。那么,在这样的格局里,不是仍然出现了许多诗歌大师,留下了浩如烟海的优秀诗篇吗?格律的“束缚”又何尝阻碍了它们的产生呢?而中国传统诗词的命运对“格律束缚”论也是致命的一击。也是在新诗诞生至今的同一个时段,诗词始而横遭厄运,被打倒,被唾弃,然而几经跌扑,竟又在新时期奇迹般生还,复苏,蓬勃发展,大有与新诗平起平坐的势头。严谨的格律又何尝“束缚”了她的手脚呢?
话说到这个份儿上,我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宣称:“格律束缚”论可以休矣,而以“格律工具”论取而代之!不错,格律就是诗人的工具,倘若熟练掌握,便可以得心应手,以至出神入化,得到“神来之笔”;正如那种优异的匠人举重若轻,运斤成风,令人叹为观止。
事实已经证明,虽然现代汉语原本没有现成的诗歌格律可以遵循,但是创造出适合她的诗歌格律是完全必要而且可能的。何其芳说得好,一种语言如果没有与之适应的诗歌格律,那是一种“偏枯”的现象。而偏枯是不完整,非正常,有缺陷的!有史可稽,新诗格律建设的历程虽然曲折坎坷,却几乎与新诗的发展同步,到今天也经历了近百年进程。我们这代新诗格律的后继者无愧于前人筚路蓝缕的精神与以启山林的功绩,已经在他们的征途上继续前行,把具有历史意义的格律体新诗事业推向新的高度。《周琪  王民胜格律体新诗选》正是我们这种努力所获取的成就,值得珍视。
不过,路漫漫其修远兮,如今,同属格律诗范畴,在复兴的诗词面前,格律体新诗还只是“小兄弟”而已,显得寒碜,相形见拙。但是,毕竟格律体新诗以现代汉语为载体,具备自己的优势,期以时日,前景看好,这是完全可以预期的。从诗歌历史来看,一种诗体成熟需要的时间往往以世纪为单位,近体诗的历史不就是最好的注脚吗?
借此机会,我还想呼吁其他为格律体新诗的发展尽心极力,已见成效的朋友也像周琪、王民胜一样,把自己多年努力创作的作品精选、结集出版,不使湮没。有更多这样的诗集印行就会形成阵势,显示力量,造成影响,从而存留自己的劳绩,也不致辜负潜心吟咏的时日。当然这也是为格律体新诗的事业添砖加瓦,做出应有的贡献。
是为序。
                     
——若遇论坛程序问题,请给 qq124627513(微信同步)留言。(这是系统默认签名,点击修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
广告位
广告位
广告位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东方诗风 ( 粤ICP备16121829号-1 )

GMT+8, 2024-11-26 17:32 , Processed in 0.06333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and 心灵文学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本站文章为原创会员所有,未经许可禁止去版权转载,但欢迎分享本站文章链接!另,若有抄袭侵权,联系即删禁。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