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原创]网上诗话(13)《死水》是九言诗吗?

网上诗话(13)《死水》是九言诗吗?

 

有研究者说:“闻一多自己最为满意也是大家公认的最成功的作品《死水》,便是中国现代早期九言诗的代表作。”曾经把《死水》简单看成或者叫做九言诗的的确不在少数,其中也不乏名家。但是,九言诗的内涵是什么?只要每行九个字就一律属于九言诗吗?它的外延就囊括“五四”前后所有的每行九个字的诗吗?——这显然是笼统、模糊,不具体、不科学的。

正如许可所说,明代的诗人杨慎著《升庵诗话》于《九字梅花诗》题下引卢赞元《酴醿花》诗,称之为“九字律”。九言诗是在五七言诗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这样的九言诗句在古代诗歌中常可见到,但这与五七言诗句比较起来,也只有量的增加,并无质的变化”(《现代格律诗鼓吹录》第4--5页)。这里所说的质的变化,指的是九言诗(“九字律”)与诗经体、五七律相比,语言基础及其格律条件是一样的,都属于文言文,音步也只有两种;在格律思想上,自然也直接继承了民族诗歌的传统限字说(实质是一限步数二限步种三限音步排列次序的原始、机械的完全限步说)。

风流丨何事丨不入丨锦囊丨句,

清和丨不气丨直换丨青阳丨回。

——卢赞元《酴醿花》

昨夜丨西风丨吹折丨中林丨梢,

渡口丨小艇丨滚入丨沙滩丨坳。

——僧明本《梅花》

玄冬丨小春丨十月丨微阳丨回,

绿萼丨梅蕊丨早傍丨南枝丨开。

——杨  慎《梅花诗》

——可见这种九言诗(“九字律”),显然是源于古汉语及其格律条件下的旧体诗,继承了三、四步的五、七律的传统(“2|2|1”、“2|2‖2|1”)而产生的五步的九言诗(“2|2|2|2|1”)。

至于“五四”以后用白话写出的所谓“九言诗”,与上面的九言五步诗(“九字律”)有根本的不同。两者的语言基础及其格律条件已经发生了根本嬗变:古汉语的词汇是以单音词为主,虚词很少入诗,又无轻音;现代汉语则双音词取代了单音词的地位,多音词以及轻音虚词大量出现,无法一律拒之门外。这样的语言基础自然影响和制约了格律条件的变化。旧诗的音步只有为主的两音音步和为辅的单音音步两种,而新诗的却剧增到四种之多,它们的结构、功能与分工也产生了变化。——对此要经历一个相当的认识和适应过程,所以长期以来人们的基本格律思想处于混乱状态,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由于漠视了语言基础和格律条件的根本变化,导致了情况的复杂化,同是九言诗行,因为长短音步的使用不同而产生了三种不同的诗行: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蛙丨不要号,‖蝙蝠丨不要飞

我要│唱一支‖婉转的│歌

自己│执刀‖削自己的│把

自己│动手‖解自己的│扣

——虽然分属三种诗行构成方式,但都是四步九言诗行

做就做丨点子的丨设计师

        绝不当丨点子的丨小喽喽

                没期望的丨也许丨会得到

               常祈求的丨往往丨会落空

——虽然分属两种诗行构成方式,但都是三步九言诗行

园,│了│又废,‖废了│又兴

河,│了│又浑,‖浑了│又清

——属于五步九言诗行,此类诗极少。

试想,上述三类诗行如果混为一诗,会成什么样子?如果进行有规律的规范安排,自然是参差体格律诗;反之,因为杂乱无章,不能算做格律诗。也许有人要问,如果分别单一使用呢?那当然就分别属于四步九言诗、三步九言诗五步九言诗

闻一多的《死水》、《夜歌》、《也许》都属于四步九言诗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

 

月光丨底下‖坐着个丨妇

妇人的丨容貌‖好似丨青

猩红丨衫子‖血样的丨狰狞

鬅松的丨散发‖披了丨一

 

也许丨你真是‖哭得丨太

也许,丨也许‖你要丨

那么丨叫夜鹰‖不要丨咳嗽,

蛙丨不要号,‖蝙蝠丨不要

㈡ 余小曲的《屈原》四节十四行均用3个三音音步构成三步九言诗(与前相同,也是各举其中的一节为例):

千古泪|一江水|洗不净

问自己|问苍天|还问谁

越追问|越悲愤|泪纷飞

一叶艾|裹不住|旷世恨

㈢ 梁上泉的《清漪园》这首小诗就是典型的九言五步诗

园,│了│又废,‖废了│又

河,│了│又浑,‖浑了│又

街,│建了│又烧,‖烧了│又建,

人,│古不│像古,‖今不│像今。

树,│目睹│巨变,‖风涛│不

叶,│了│又绿,‖绿了│又         

总而言之,笼统地称为“九言诗”是不科学的,根本原因在于格律思想还停留在“五四”前的旧体诗时代。九言诗理应是专指“五四”前的五步九言的旧体诗而言的;至于“五四”后新格律诗中的每行九言的各类诗,则应当分别称之为四步九言诗、三步九言诗五步九言诗。可见只有站在现代的完全限步说的理论高度,才能认识、理解和驾御这个问题,才能区别出成熟格律体、半格律体和自由体,才能更好地进行新诗的民族化、格律化和现代化建设。

四步九言诗的概念,是《从<死水>及<诗的格律>略谈闻一多实验新格律的得失》(1987年在《淮阳师专学报》第3期)一文,在阐述和论证现代完全限步说过程中列举诗例时,与四步十言诗等一并提出的,其本质特点不仅是每行4个音步,而且必须9个字,以此来区别古汉语时代的九言诗。“四步”和“九言”的并列,就是表述和体现既限步数又限步种这种完全限步的本质的需要。闻一多《诗的格律》明确指出:

这首诗从第一行“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起,以后每一行都是用三个“二字尺”和一个“三字尺”构成的,所以每行的字数也是一样多。(这是以音尺为组织诗行、形成节奏的基本单位,实行全面的限步说,既限音步数量又限音步种类。这样协调了诗行步数与字数的矛盾,不仅克服了单纯限字凑字而形成的“字数整齐步数乱”的“豆腐干病”,同时也纠正了单纯限“顿”而产生的“步数整齐字数乱”的弊端。)

从前面所分析的看来,确乎已经有了一种具体的方式可寻。这种音节的方式发现以后,我断言新诗不久定要走进一个新的建设的时期了。无论如何,我们应该承认这在新诗的历史里是一个轩然大波。这一个大波的荡动是进步还是退步,不久也就自然有了定论。
    

                       2007·7·16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16 12:08:25编辑过]

卓 韦blog:http://cwzw21439.blog.163.com/ 腾讯: 360892990 信箱:cwzw21439@163.com

笼统地称为“九言诗”是不科学的

____这样与古诗中的"九言"就没有区别了.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