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王善同在2008-11-21 18:21:16的发言:
这样的争论并非此始,大路朝天,各走一边。依据不同,自是各说各理。谁也说服不了谁。
不合律者有好诗,古风、歌行是也,合律者,不止求意境,还求声调和谐顿挫,好诗更多,唐人绝句是也。
网上比如浙江一网站,不论新韵旧韵,人家是诗八句,句七字,还是标明“七律”。而真七律者,什么也不标。还不是照样吗?
问好善同兄,在此处见,握!
善同兄知我。我也赞成你的“大路朝天,各走半边”。其实论辩很无奈。我看唐宋古者评述,大都是讲诗情词意,如韩愈著名的论推敲,不是推出格或敲合律,欧阳修《六一诗话》,是讲表情达意,,并不单抠某篇合律,何句出规。唯今代,处处是格律权威,第一棒就是出律云云。这里,在讲新体诗改造,虽称“格律”但冠以“新”:新音新韵宽格宽限,是给新诗扎上辔头,是承古启新。
我的仿一剪梅,只是按校正软件提供的此调一体指出的,我没有去对照其它体例。1.我的是今音,软件是古声;2.我是仿制,其实没必要去正律,自度是了。所以一正,是说明,这一套权威无威可言,去改得合其一体,把心要表达的闹个似是而非罢了。3.说的“出律”,古音而已,其实今人多不发古音,合古音的好处,我还没体会到。我只看到用古韵,有的并不押今韵。
对的,这样的争论并非此始,最早是黄遵宪、梁启超们,最近是台湾的会长范光陵教授,我起始并非其追随者,只是不太适应新古分国而立,所以想到第三类。我喜古诗同大多国人一样,不是今代的仿古韵,而是新声,所以我认为有古体改造之必要。但我不反对别人按何韵何体写,我是看佳作。你用古音,也是按今音读,你按今音读不押韵也行,只要诗佳词优,我都看好。
假如有一天我有幸选编今代诗集,我会同蘅唐退士一样,贬《千家诗》只是五七律绝的作法,按新声六条选脍炙人口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