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网上诗话(71)“半格律体”也是值得珍重的

 

网上诗话(71)

“半格律体”也是值得珍重的


一、“半格律体”是客观存在的

     除夭折者外,事物一般都有产生、成长以及成熟的过程。与旧体诗词相比,语言基础及其格律条件已经产生根本嬗变的新格律诗,自然同样要经历这样初具格律(呈半格律状态)以及格律逐步成熟的过程。环顾当今诗坛半格律体俯拾即是的事实,如果不是天外来客,不能不承认半格律体的存在。

     上世纪20年代首先打起新格律诗大旗的新月诗派,应该说确有开创之功的。因为无视古今语言基础及其格律条件与环境的变化,盲目抄起古典诗歌传统限字说的表象,以“字”为节奏基本单位,实行单纯限字说,结果大多数诗作出现了“诗行字数整齐步数乱”的弊病。当时被讥为“豆腐干体”,成了否定新格律诗的口实。

      到了50年代,针对新月诗派的要害,又举起现代格律诗大旗的何其芳,结合现代汉语的特点,进一步把节奏的基本单位定位在“顿”上。这显然是一大进步,一个质的飞跃。然而,由于他对已经有所发现的新诗的四种音步缺乏足够的重视,漠视长短音步配合对新诗强化节奏的重大作用,无视各国格律诗都讲究诗行音节数量的整齐或规律化的传统,居然提出“不讲究字数的整齐”,只要诗行“顿数”的整齐,结果形成了表征为“单纯限‘顿’(步)字数乱”的单纯限顿说。其代表作《回答》、《听歌》都是如此。他自己也感到 “好象读起来有些参差不齐,节奏不大鲜明”,并怀疑是不是还有什么别的办法?这是又一个挫折,也是新格律诗发展史上的又一个进步。

      ——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两种新格律诗,是它们从正反两个方面为“音尺说”——“完全限步说”的发现、形成与提出,奠定了基础,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等全面的经验与教训。因此,可以说这些表征为“单纯限字步数乱”与“单纯限顿字数乱”的处于半格律状态的诗歌,是值得我们珍重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半格律体与格律体是相对而存在的。从半格律状态到成熟的格律状态,是要有个不能逾越的发展过程的。没有半格律诗,怎么会一下子就有成熟的格律诗?

       事实上,最早出现的成熟的格律诗,是提出了“音尺说”的闻一多所创作的“四步九言诗”《死水》以及《死水》《夜歌》《也许》。然而应当明白,正是单纯限字说的藩篱与桎梏使闻先生觉悟了,他发现了音尺,而且比较全面地音尺数量驾御了音尺,在限定诗行音尺数量的同时又有机限定音尺的种类,使诗行的音尺数量与字数构成了统一,使节奏与造型构成了和谐,以便最大程度体现内容的精神,进而求得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这种音节方式其实就是以音尺为节奏基本单位,以既限定音尺数量又坚固音尺种类为具体途径的完全限步说。两相对比,可以看出没有前者就不会有后者。

      “半格律体”产生的根本原因,关键在于基本格律思想是否符合时代需求、是否符合语言基础及其格律条件与格律环境。如果作者格律思想不是清晰的,出现半格律体诗作就很自然了。


二、“半格律体”的三种状态

      拙著《中国新诗格律大观——现代格律诗鉴赏创作辞典》一方面在列举154位诗人357首各种成熟格律诗例的同时,另一方面又以三位名人的三首名诗(闻一多的《静夜》、何其芳的《听歌》和郭小川的《青纱帐——甘蔗林》)为例,分析了半格律体的三种格律思想及其作品的格律状态:

      ㈠ 闻一多创作《静夜》时,显然还没有突破单纯限字说的藩篱。你看这四行诗是否属于“单纯限字步数乱”的“豆腐干体”?

               谁希罕│你这│墙内│尺方的│和!   (五步十二言)

               我的│世界│还有│更辽阔的│边 。  (五步十二言)

               这四墙│既隔不断│战争的│喧,     (四步十二言)

               你有│什么│方法│禁止│我的│心? (六步十二言)

     高举新格律诗大旗的新月诗派,正是用这类诗体开创我国新格律诗的先河,立下了不朽的开创之功;然而正是这样“字数整齐步数乱”的“豆腐干体”成了当时人们反对的证据和口实。

      ㈡ 何其芳结合白话文的特点,针对新月诗派单纯限字的要害与教训,力主限“顿”,进一步明确地把节奏的基本单位由“字”转移到“顿”(音步)上来,初步完成了一步质的飞跃。因此,这也是功不可没的。然而,由于忽视了四种长短音步的有机配合,既有强化节奏和谐,又有破坏节奏和谐的特殊作用,他只是单一地追求诗行“顿”数一致,结果形成了“单纯限‘顿’(步)字数乱”的弊病。他的“五顿诗”《回答》尤其严重,而“四顿诗”《听歌》也颇明显地影响了节奏的和谐:

                 呵,│它是│这样│迷,              (四步七言)

                 这不是│音乐,│这是│生命!         (四步九言)

                 这│该不是│梦中│听见,              (四步八言)

                 而是│青春的│血液│在奔腾!         (四步十言)

       ㈢ 郭小川十分重视新诗形式的探索。《青纱帐——甘蔗林》凡12个四行诗节,其中第二、三、五、六、八、九、十一等7个诗节都是格律上浑然一体、参差对应的成熟诗节。陶保玺对这首诗进行过全面的艺术分析,认为“在郭小川所创造的‘新辞赋体’中,堪称佼佼者”;然而另外五节诗(第一、第七、第十、第四和第十二节)的格律安排,没有坚持始终,失之混乱,功亏一篑。令人惋惜。

      当今诗坛或网站上,即便明文标示着“格律体”字样或旗号的诗作或栏目,只要你认真看一看、读一读,就会觉得面貌全非,多是各种状态的“半格律体”,甚至还裹夹着自由诗、非诗。而真正的成熟格律诗,微乎其微。这种状态说明格律体新诗需要尽快成熟,基本格律思想需要尽快普及。

 

三、“半格律体”是值得珍重的

     《中国新诗格律大观——现代格律诗鉴赏创作辞典》是以大量成熟的创作实践来配合理论论证的《汉语新诗格律学》,两姊妹篇旨在共同论证和说明现代的完全限字说是新格律诗的核心与灵魂。仅选用的各种各类成熟的格律体诗例多达154位诗人357首,而半格律体例子只选用3位名人的3首名篇,代表了“半格律体”涵盖的三个方面典型的实例。这三类半格律体都各有自己的是非功过,都各有自己的长处、发现和特色,也各有自己的短处、要害与症结,这些对于我们后来者,都是宝贵的前车之鉴,值得珍重。学术史上,任何发明往往都是既有自己的特殊贡献,又暴露了自己的要害;既给后人提供了经验,又为后来者留下了沉痛的教训。——半格律状态的诗歌,作为不应该因为有缺点而受到歧视或讥笑,它们在中国新诗史上的功勋是应该永远被记取的。用科学发展观来看,没有它们——这些新诗史上曾经出现过的诗体的宝贵的经验教训,就不会有效地促进新格律诗的成熟。从理论上看,如果不把成熟的格律诗与半成熟的格律诗区别开来,就无法找到成熟的榜样和范例,就会延缓新格律诗的成熟与新诗的繁荣。

      只有全面深入地总结和吸取前人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正反两方面的教益,我们才会上正路走捷径,才不犯或少犯失之片面的错误。这对普及格律知识,明确格律思想,提高格律诗的创作水平以及新格律诗的成熟、发展与繁荣,是具有普遍的现实和历史意义的。


       研究格律体与半格律体的差别,不是整体评介诗作的优劣,而是为了研究诗歌形式问题之一格律的成熟。这是两类性质不同的事物,不能采用同一标准,不能混为一谈。事实上,每种诗体都各有好诗,正像都有一般的诗和劣诗一样。格律体与半格律体的根本差别,主要应在基本格律思想的本质上区别,诸如形成节奏、构成诗节乃至诗体的基本单位以及落实格律目标的渠道与方式等方面,才是差异的关键部位。因此,应当提倡诗人学习一些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创作,是有助于克服创作的盲目性的。提醒编辑格律体新诗选集时,最好不要把自由诗与格律诗、半格律诗凌乱地混为一庐,一定要分门别类、条分缕析地科学安排,使读者厘清诗体、层次清楚,避免导致基本格律思想的混乱。这对新格律诗的成熟,是有益无害的。

              2009年5月24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5-24 23:25:52编辑过]

卓 韦blog:http://cwzw21439.blog.163.com/ 腾讯: 360892990 信箱:cwzw21439@163.com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