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说的一句话是:“人生最难的是选择”,其实写诗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好多现代派诗歌的过于晦涩,使诗歌成了猜谜游戏,远离了大众。但是,过于浅显直白又失了诗味。毕竟,欣赏诗歌的过程,它有揣摩玩味的过程,如果你全说出来了,读者也就不存在这个享受的过程了。诗又还是“以曲取胜”才是。
问题是这个分寸怎么把握?毕竟写诗和写文章不一样,它以含蓄为原则。在诗歌的语言技巧中,有大量的会省略许多词语,也会颠倒一些词语的组合,或者把一些关联不是很紧密,但也有着某些弱性关联的词语组合在了一起,这些新奇的感受,要靠读者凭着以往的阅读经验做一些接近的猜想。好多内容要借助于读者的想象才能显现。用得好,诗句会显得含蓄、有张力。用得不好,就容易流于晦涩了。更遑论那些象征的手法了,因为象征就是一种知觉符号,那就好比易经的八卦。
也正是因为好多诗歌中暗示性的内容,要借助于读者的想象才能显现。那么就带来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由于各种暗示有的直接,有的间接,加上读者的经验也都不一样,因此,有时个人的理解并不具有精确的一致性,或者有时暗示的内容也并不太明确。
也许,这就是追求曲折含蓄有时会付出的代价吧?也许,这也是有时会困扰诗歌写作者的原因之一吧?
但不管怎样,诗歌形象的基本规律是精炼、含蓄,它留给读者的想象空间必然宽阔,所以读诗难免要猜。这种“猜”如果在别的文体,可能意味着语义不清。而在诗歌中,离开了猜想的空间,却可能意味着贫乏。当我们理解了诗歌中跳跃的奥妙,我们因创造性的艺术欣赏所获得的愉悦是难以形容的。 在诗歌的欣赏中,还有一点需要注意:诗歌是最讲韵律的,所有的诗都有节奏感。所以我们欣赏诗歌,除了内容的欣赏外,还要求得音乐美的享受。好的诗歌,反复吟诵是必要的;好的诗歌,除了内容,语言上也有足以唤起欣赏趣味的无穷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