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诗歌阅读与创作的对话
草叶发表: 2006-06-25 18:14:03 第2楼
我是最讨厌现代诗的。我也曾努力去拜读许多现代诗,努力把诗中那些搭七不搭八的 文字跟意象串联在一起,但是就是找不出诗要表达的意境和真实的内容。 楼主的这首诗(《走进山坳》),我觉得真正称得上是诗歌了,有一种原汁原味的东西在里面,让我体会到了诗歌之美感,让我想起了《诗经》里的一些精彩片段。
庄稼汉子发表: 2006-06-25 23:02:56 第3楼
上学时很喜欢读诗,后来由于自己的浅薄和不求上进,读不懂诗了,特别是现代诗读不懂,到现在还有一些读不懂,于是就试着写一些吧,争取能让大多数人读懂并且还要努力创新意象。 读诗和其他文章不一样,诗的最基本的表达单位不是语言是意象。我们在读诗的时候,第一步就得抓住意象。那意象是什么?意象就是文字语言所描绘的画面。这画面是诗人和读者想象出来的,只存在于作者和读者的头脑中。除此以外诸如画在纸上和电影上的等等画面都不是意象。为什么要创造意象,那是为了创生意境。意境是在作者和读者头脑中形成的由若干个意象组合成的饱含着作者和读者情感的意象群。读诗的时候,只有进入了意境,才能把握诗所表达的情感。
那为什么有些人的诗我们读不懂呢?我想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我们的理解力和想象力太差,对于新的东西或者深的东西一时还接受不了。另一方面嘛,我私下以为是怨写诗的人。他们可能像我们一样还不懂什么是诗,不知道为什么写诗。或者懂诗,也知道为什么写诗但不会组合意象。特别是意象的组合,是需要下工夫的。只要你不笑话我,有时间再说。 草叶发表: 2006-06-28 19:43:14第5楼
等着你继续说!这个论坛里爱好诗歌的高人可多着呢,但愿能引出很多话题,那样我也可以趁机学学。 庄稼汉子发表: 2006-06-30 15:14:14 第6楼
意象是诗的最基本单位,诗人的情感是依靠意象组合成的意境表达出来的。意象的组合,不是任意的,更不能是杂乱无章的,是有机的有序组合。一般来说得先考虑组合意象的线索,或用物或用情。然后按线索或者并列,或者交错,或者对比,或者复沓,或者按时间推移,或者按空间转换等等方法来组合意象,创生意境。这样才有利于作者的情感表达,有利于读者的阅读创作。 如果一首诗的意象是任意堆砌的,是杂乱无章的,那它给人的感觉可能是艰深的、晦涩的,甚至莫名其妙的。可能有人会说,这样好呀,这样有一种朦胧美,它吸引着你去猜迷。不,杂乱无章的谜面肯定没有谜底,因为组成谜面的材料也是有机的组合。杂乱无章的诗句你不知道它到底表达什么情感。所以,有些所谓现代诗你读了几遍还是不知所云,可能问题就出在作者的意象组合上。
以下是引用雪飘在2006-7-4 7:58:00的发言:
雪飘更喜欢在可能的意义上理解现代诗,诗的魅力也正是因为这种可能的意义,而过于直白无疑是对它的破坏和消减,所以雪飘认为一个没有张力的分行文字可能是歌,但决不是诗。
庄稼汉子发表2006-7-7 12:34:00 昨天上午去文化局,和市作协副主席谈论诗的时候,他说诗要有张力,怕我不懂,又加重语音说不是张王的张力。“大家”面前,不敢多言。这里你又说到“张力”。我只听说过德国艺术哲学家阿恩海姆有异质同构,大脑力场的理论,那你说的“张力”是怎么回事呢?另外,昨天那位诗人还说诗要有模糊性。这个“模糊性”是不是就是你说的“可能的意义”?孤陋寡闻,请赐教!
庄稼汉子发表2006-7-8 17:58:00
根据德国艺术哲学家阿恩海姆的异质同构理论,我们知道了诗歌中的意象与诗人情感这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之间的关系,是力的结构同形关系。也就是说诗歌中的意象之所以能够表达诗人的情感,是因为它们饱含着一种和诗人情感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力完全一样的力的结构样式。这是庄稼汉子对“异质同构”的理解。
关于诗人们挂在嘴头上的那个“张力”,我想就是指诗歌的表现力。阿恩海姆好象叫它“紧张力”,他认为这种力的样式有两个特性:一是方向,二是强度。所有的力都有方向性,杨树的力是挺拔向上的,低缓的音节的力是向下的等等。所有的力都有强度,你比如垂柳的力就柔缓,雷霆的力就迅猛。当事物这些基本性质同诗人的情感相一致时,这些事物就有了表现力,就成了诗人情感的寄托物,也就成了意象。
庄稼汉子猜想,诗人们说的张力,可能不是什么新东西,把表现力换个时髦的说法来吓唬我们这些一般读者:“你们大学中文毕业又该如何?知道谁是张力吗?不认识张力你就敢写诗吗?”其实就是我们大家常说的表现力罢了。张力大,就是表现力强。 原帖由 落雪如梅 于 2006-7-9 09:28 发表 只要我们在读诗的时候感到有一种美感,有一种意境,使我们心灵上产生共鸣,就是一首好诗……诗是来源于生活,是为大众服务的。只要老百姓认同的,就是好诗……
庄稼汉子 2006-7-9 10:35回复
说得好啊。可是现在不要说老百姓认同,就是一般的知识分子能接受的诗又有几首?这使我想起一件事。去年一个中学教师受别人委托在学校推销一本诗集,硬是没人买。几十个专科以上中文系毕业的语文老师,不买的理由说是读不懂!噫嘻,现代诗发展到连大学中文毕业的人也读不懂的时候,还不值得诗人们惊醒吗? 庄稼汉子2006-7-9 12:31回复 庄稼汉子对阿恩海姆张力说的理解,在诗歌中就是指意象的表现力。至于“含蓄”,留给读者的“想象的空间”,我想那是和上面对话中朋友们提到的“可能的意义”、“模糊性”是一个意思吧。 关于这一点,德国美学家伊瑟尔提出了“意义未定”和“空白”理论。他认为文学作品包含着许多意义未定性和意义空白,这些意义未定性和意义空白是作者创设下的,它需要读者根据自己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空间以及不同的个性差异来填补,给确定下来。国内美学家滕守尧先生也论述过诗的多义性与模糊的问题,他说从诗的角度讲,多义性首先产生于作品本身语法结构的模糊和语义上的模糊,这种模糊最终又会导致一种模糊体验。但是,滕老师明确指出,这里说的模糊是在极为丰富多样的意义面前的一种“目不暇接”状态,并非是指糊里糊涂、茫然无知或一团漆黑。
所以我想,连大学中文毕业的人都读不懂的诗,读了后茫然无知一团漆黑一点也不知所云的诗,我们不能称之为“含蓄”,更不能把具有“可能的意义”和“模糊性”冤枉给它。
附:
走进山坳
走进山坳 有绿水常绕 眼在山间聚焦 野花等着拍照 耳朵就挂在林梢 那是鸣啭的归巢 让心情浸泡在溪流里 把陈年污垢都冲洗掉 拉着月亮谈恋爱 把她逗笑 把她逗笑 让她笑得捂着腰 再搂着太阳睡一觉 把他惹恼 把他惹恼 叫他一跳三竿高 走进山坳 有青山不老
2006.6.22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2-23 9:52:32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