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十年来,占统治地位的新诗自由体泛滥,越自由越不成形,琐碎晦涩,思想感情远离人民,人民也远离了自由体新诗。在新诗界,不乏让新诗向民族传统靠拢的人,刘章是佼佼者。他写了不少齐言体的新诗,他要求新诗“写得有古典诗词的韵味,易记、可背,成为我骨子里的东西”。他与高昌合著《白话格律诗》,创建八行体,是由旧体律诗发展变化而来的新诗,也是向旧体律诗靠近的新诗,中四行对仗(隔句对或两两相对)。例如《小鸟和大树》:
高高大树,小鸟做窝,
大树小鸟,都很快活。
小鸟有了归宿,
从此不再飘泊;
大树有了喉舌,
从此不再寂寞……
大树小鸟,相辅相成,
人与自然,相处如何?
几乎全是当代口语,平易自然,滋味淡远,结尾点出題旨,深意在焉。
在新旧体诗双向运动中,在推动新诗向旧体诗靠近,促进新诗民族化上,就刊物来说,我以为《中华诗词》做得很出色(可惜《诗刊》远远不如)。它每期“新诗之页”是经过深思熟虑,慎重选择的。编者明确公告,提倡的是吸收古典诗词和民歌的营养,在形式上是“精炼、大体整齐、押韵”用当代语表现当代人感情的新诗,或者是讲点规矩的半格律诗。它不发自由诗,而是先后发表了聂索、申身、吕剑、刁永泉等人的半格律诗和格律诗。如申身《題黄河第一泉》(载《中华诗词》2010年第11期):
出身高原,居高临下目光远,
瞄上大海,宏图一幅胸中展。
莫道涓涓清流细,
天下弱冠青出蓝。
万里去汇千川水,
山开岭断无阻拦。
――启程,有了定向,
――抵达,只待时间。
这仍是八行体。它做到了民族化、大众化、现代化。现代的观念,当代的语言,整饬的形式,是易读易记的佳篇。像这类民族化的精炼的新诗好诗,当然受到大众的普遍欢迎。在日益散漫支离怪诞的自由体新诗的海洋中,它们像峥嵘的岛礁,明丽的朝霞,浩荡的海风。
在新旧体诗双向运动中,为建立新诗的格律体而努力的诗人学者们应该受到特别关注和尊重。新诗民族化,可以说就是新诗格律化。我国诗歌自古以来是有格律的。重庆《东方诗风》论坛聚集了一批先行者,上承闻一多、徐志摩、何其芳等人关于新诗格律的理论与实践,分析、综合、探究,建立起新诗格律体的框架。他们主要根据诗行的音顿(音步)和节奏,分为整齐式、参差(对称)式、复合式三个类型,每个类型各包括若干音步和形状不同的型式。其整齐式一般为4行一节,也可以2行、3行、5行、6行或者更多行为一节,每行字数相等,可以多节联章。其参差(对称)式是两节以上的长短句,各节首行与首行、次行与次行,相同的行其字数结构相似对称。在建行、分节、押韵诸方面,一首诗有一定规矩,用语注意对仗排比。例如宋煜姝《异想》(载《东方诗风格律体新诗选》,下同):
不怕你的心
蠢如木
燧人氏教我
钻木取火
你的心再烧成木炭
原来是又红又热
不怕你的心
硬如石
米盖朗琪罗
教我雕刻
顽石变成传世之作
著作权仅属于我
再如王民胜《登钟鼓楼》:
撞响晨钟
便撞响太阳
擂响暮鼓
便擂响月亮
日和月的交替
钟与鼓的鸣响
每时每刻每秒
都在我的心上
上二诗,前者是参差(对称)式,两节对称,相似于上下阕字句数相等的词如《西江月》、《踏莎行》等。后者是复合式,前节参差,后节整齐,用了对偶(隔句对、合璧对)。
《东方诗风》建立的格律体,有类型、有规律、无定式,可以据以创作无穷的格律诗来。格律目前虽不十分完备,有待继续实践以验证、补充,但是框架无可厚非。这是新诗发展史上一件大事,是新诗民族化的重要收获。可惜如今尚未出现公认震撼人心的杰作力作,思想性似未与艺术性同步,大气不足,不能不影响到新建格律体式的推广和普及。
中国诗歌,源远流长。“若无新变,不能代雄。”(梁萧子显语)一部中国诗歌史,也是诗体嬗变史。诗变而有词,词变而有曲。元曲至今700年矣,尚未见变谁而代雄者。词是诗之馀,曲是词之馀,谁是曲之馀?照理,应是白话新诗,可是新诗自由体大行近百年,新变而未能代雄。时代呼唤,群众期待,代雄的应该是格律体新诗吧。
当前,中国诗歌仍处在一个过渡时期,虽然貌似繁盛,但是新旧体诗都有若干泡沫,新诗还未回归民族化的正途,旧体诗现代化启程不远。新旧体诗双向运动,互融互补,已是大势所趋,必须大步前进。诗的新建体式,在旧体诗系统有新古诗、自由曲、度词等,在新诗系统有半格律体、格律体(包括八行体)、新词等。新旧体诗互相靠近,还将产生新的品种。经过时间的淘洗,人民群众的选择,未来的主流诗体将逐步形成。新体建立,旧体不废,百花竞艳,国色天香。诗国辉煌,来日可期。让我们这一代和下一代或下几代持续努力,重振诗国的雄风。
2012年7月下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