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 言 礼
新诗有律创新体 六言定形易成格
死水吧
============================================================================
一 人们总有一种偏见,似乎格律就是平平仄仄,其实不然。新诗格律既有遵循整齐律、对称律的格律体新诗,也有像晓帆创制的摒弃平仄,追求押韵对仗的六言律绝,还有像山西诗人蒋言礼创制的六言六节,偶句押韵,一韵到底的“六六谣”。新诗有的有律,有的有格,构成了现代格律诗丰富多彩的诗体形式。 二 蒋言礼,笔名老江,祖籍山东莱阳,1954年生于山西太原,1979年考上大学,毕业后当过艺校教师,1984年进入新闻单位。曾任太原晚报副总编辑、山西商报总编辑,现为太原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高级记者。新闻作品曾获中国新闻奖(2010年度)。2013年获全国唯一以“报人”为主体的散文大奖第三届中国报人散文奖。 蒋言礼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山西省音乐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太原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太原诗词学会副会长。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开始业余创作,词曲诗歌、小说散文、杂文随笔都曾涉猎,但以歌词为主,曾出版个人歌词专集《城里的秘密》,作品曾入选《中国当代歌词精选》,也获过全国及省市多种奖励。2013年出版六言新格律诗集《六六谣》。 三 青年人思维敏锐,热心于追逐光明,歌颂进步。1976年,时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国国务院总理、中央军委主席华国锋同志和叶剑英等老同志一道,力挽狂澜,扭转了政局,化解了党和国家的严重政治危机。当时,蒋言礼曾作词,由盛昌谱曲《我爱吕梁山 我爱汾河水》,歌颂华国锋同志抗日战争时期,在血雨腥风的吕梁山顽强地坚持斗争的英勇事迹。 我爱吕梁山, 我爱汾河水, 吕梁山上松柏翠, 汾河流水映朝晖。 华主席当年在吕梁山, 领导咱抗日游击队, 跟着领袖毛主席, 消灭日寇打阎匪, 吕梁山上显神威。
我爱吕梁山, 我爱汾河水, 吕梁山上松柏翠, 汾河流水映朝晖。 华主席当年在汾河边, 领导咱翻身不知累, 跟着领袖毛主席, 高举红旗走南北, 汾河两岸起风雷。
我爱吕梁山, 我爱汾河水, 吕梁山连着井冈山 , 汾河水连着湘江水。 马列大旗代代传, 革命一辈接一辈。 华主席高举毛主席的旗帜, 革命前程更壮美。
年轻的蒋言礼绝不会想到,16年后他能够和这位党的领袖有着近距离的、面对面的接触。 1992年12月19日晚,山西省话剧院在北京长安街上的青艺剧场演出新排的三幕话剧《老宅》。作为一个地方报纸的记者,蒋言礼随团采访。 一辆黑色豪华轿车,无声地驶来。车主人下来了,左右有人簇拥着,只见那个人身材魁梧,戴着眼镜,头上一顶老式干部帽,身着一件毛料灰大衣,面影似乎有些熟识,但没能一下认出是谁来。 他跟着进了接待室。那人已坐到沙发上,好些人上前向他问候。这时听到一句亲切的乡音:“大家都好吧”这是山西交城口音,与太原南郊、清徐话差不了多少,室内灯光很亮。定眼一看:嘿,华国锋! 在大家的提议下,华国锋耐心地和大家合了影。 华国锋重新坐下,接待室的人却有些敬畏地远远站在一边。这时,省话的导演谢亢坐了过去。指着离得最近的蒋言礼说:“华老,这是咱们太原晚报记者。”华国锋的眼睛在镜片后面微微睁了睁,哦吟般地说道:“哦,太原。”他趁机也坐了过去,挨在华身边。 “华老,家乡的人向您问好!”他问道。 “好,谢谢,谢谢。”华轻轻点了点头,露出一丝笑意。 “您身体还好吧!”他又问候了一句。 “还好吧。”华回答,和曾是国家级领导的人坐这么近,蒋言礼还是头一次,没有警卫人员来干涉,于是他贪婪地打量着华。华的肤色呈棕色,脸上出现少许色泽更深的老人斑;身体胖多了,眼镜腿紧紧地嵌进额角里;华的牙齿是黑的,或许是抽烟多的缘故? 他随即掏出身上的采访本,翻出一面空页,拧开钢笔帽: “华老,给我们报纸写句话吧。”他把本和笔递过去。“不用了,我给你签个名吧。”华摘下眼镜,接过钢笔。笔尖有点干,华使劲划了两下才划出水来。写毕,笑着递给他。“华国锋”3个字很大,占了一页,永久地留在蒋言礼的采访本上。字是繁体字,虽是用钢笔写的,还可以看出墩实凝重的“颜体”的影子。“锋”字的最后一笔没写清楚(是钢笔水不多了),他又认真地描了两下。 戏演完了。人们又簇拥着送他,他不要人搀扶。秘书打开了轿车后门。临上车时,他与省话剧院院长彭一握着手说:“谢谢你们。” 黑色“奔驰”轻轻驶去,无声无息,很快隐入长安街那灯火璀璨的夜幕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