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收到上海陈柏有先生寄来的《浦江文学》一册,并不意外,因为他事先曾经电邮告知要采用我的作品。
翻阅以后,方知这是同人刊物,文学季刊,已经出版到第五期。很有意思,他们称为“第五季”。
虽然知道这是寄给我的样刊,却还是感到惊喜。为什么呢?近年来,我陆续写了些针砭时弊的诗作,累计20来首吧。有刊物选载了一些,这次竟蒙《浦江文学》不吝篇幅,一股脑儿全部刊出了!说来也是与陈柏有先生的缘分呢:我曾经把这组《感世》群发给一些认识\不认识的诗友,其中就有他。哪知这组诗入了他的发眼,一首不落,在《百友诗歌》栏内以《龙生感世》为题全部采用了。诗可以怨,可而今“怨”声甚微,编者厚爱,其识见之高,令我钦敬。我之惊喜,自然不仅仅是因为自己这组作品能以全貌示人。
从这本刊物,我了解了柏有先生。他是上海嘉定人,生于1946年9月,刚刚满过了68岁,算是“奔七”了。从照片看,满头银发,精神抖擞,文质彬彬,器宇不凡。原来他中学时代开始舞文弄墨,出类拔萃,高中毕业却与名校无缘,只进了一所大专。1985年,他在改革大潮中毅然丢掉铁饭碗,下海拼搏。后来事业有成,犹自不辍笔耕,出版了多部长篇科幻小说。
柏有先生不仅自己以创作为乐,还团结一群文朋诗友,组织了上海百友文坛,又集资出版了这个《浦江文学》季刊。该刊设有《编委专栏》,发表编委作品,充分体现了同人刊物特色。在编委中,我发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王亚平。此君原来在云南红河大学任教,后来曾任《中华诗词》主编,歌行体长诗写得特棒呢。
说起同人刊物,引起我久远的回忆:像“五四”时期一样出版同人刊物,曾经是我青年时代不切实际的幻想,并曾因而受到惩罚,影响了我的人生道路呢。如今,像《浦江文学》这样的民刊已经遍地开花,形成了一道靓丽的文坛风景线。两相对比,不由感慨系之。
我照刊物上公布的联系电话,给柏有先生通了话,得知《浦江文学》并不是那种狭隘的同人刊物,只发圈内人的作品;同时这也是一个开放的园地,容纳圈外的佳花香草。确实如此,在刊物上公布了投稿电话。
投桃报李。我告诉柏有先生,将回赠我们的《东方诗风》,他非常高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