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原创]少年情怀——评曹远诗歌集《青春诗润》

少年情怀——评曹远诗歌集《青春诗润》 曹远是九华文坛近年来颇有影响力的作者。他的诗给我的直观认识:抒情、纯情,带着山野的气息。透过“抒情”这一极富艺术想象力的镜头,扫描一下曹远诗歌集《青春诗润》诗歌图景的地形地貌,立即会发现一直有一条崇尚自然的思想线索潜藏其中,且广泛联系着,既明晰、澄彻,又富有生命力的颤栗,推进和修正着诗人的诗写行为及其筑造栖息场所的方式。因此,说他是一位有着自然主义气质的诗人似乎接近于准确、合适一些。他笔下多次写到自己的故乡的山村、小河、和视野所及的自然物象、人生感悟,百写不厌,仿佛为自然而生,为自然而来: 青春是一迭 匆匆的日记 翻来翻去 一张张 时光熬黄的纸页中 我在寻找 未逝的绿意 人和世界一样幸运的栖息在两次大的动荡之间,在生与死之间的开阔地上生存。诗写作为一种存在的方式,曹远营造着属于自己的空间,以面对、栖息、涵养独一的诗人气质。他把世界压缩到人的短暂生命之中,以一种共时性的选择遮蔽历史性的记忆和期待。在诗人眼里,作为人的存在不过如河流里的一丝波纹,土里的一粒沙子,世界强大而麻木,在不可逆转的时间内,不顺着来路回去,就得走下去,一切之内一切之外都是巨大的虚无,“岁月之河/是什么/从无声无息中流过/是什么/从无知无觉中逝去/是岁月之河吗/漂流中恍然浮沉/无星无月之夜/心陡然一跳/床前浮起的/可是我的身体”。诗人流露出对存在本身的"人"的不幸和无奈的宿命认识,和对人自身命运的深刻反思。人、自然、世界三位一体,互为镜像,共时性的时间表现仿佛锋利的柳叶刀解除了历史武装的记忆和理想主义者远离此在的期待,以自然主义者姿态进入世俗的存在之中,彰显、澄明人性的本真,建构诗人廓大、深邃、充满平和气象的写作场域,同时也找到了诗人立场的尖锐部分。 对世界和人存在本质的虚无宿命的理解,在曹远的思想意识中形成被认可的允许的存在:时间的允许和生命的允许,一切都在允许与被允许之中。这纯粹来自于诗人与自然生命的沟通,自然与人浑然天成所达成的共识和考问。他在《蚕》中写到:“不是抽是吐/吐悠长悠长的丝/心中/那片透明/心中的一片透明啊/吐空了/便成了一座坟/一座寂寞的坟/永远也不用长青青的芳草。”生活中的曹远是一名山村中学的教师,平时给人的印象:亲切和蔼,好学上进,热爱自然。其实仅仅是一种表象,在其诗中,你能清楚的看清他的本像,亦即对待诗歌创作艺术的态度:诗歌女神缪斯(灵感)悄然来到他的身边,伸出透明的手指把他从沉睡中唤醒,也就是他每天的每个清晨、黎明,他便推开窗子、面对自然。“从皮肤的缝隙中/涌出火的波浪/温馨的气息/象夏的流金/滚过森林/满溢的清香/充实一个季节的空旷——(草原)诗之于诗人的实用性也许就是--诗意以某种方式出现在所有栖居者之中。借用存在主义者的话说,他人(自然)的存在证明着自身的存在。他从自然界印证着自己存在的方式,也从自身反向印证了自然界变化万千的气象中蕴含的人性气息:平等、和谐、富于生机、充满关爱的现在。曹远诗写的主体隐含其中,平和与无奈二元对立。正像一位网友作了提纲挈领式的评介,照录如下:我也认为诗的创意不在于生造新的词组,若能用平常的大家都能看懂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就是成功的诗人,我特别感动于曹远诗中比比皆是的清澈,对世事的洞察加上自己的勤奋和智慧使他的诗几达化境。我们试着读读他的《等待的日子》:潮湿的日子/寄不出去那叠心事/信/在山径上发芽/待到/长满绿叶/到处都是盈泪的眼/张望/过路的行人/我却用笑/问你一回/相逢何处/相遇哪边/默想/春意无限。“潮湿的日子”,一个常见的意象,在诗人笔下却赋予了特殊的含义,“那叠心事”“在山径上发芽”趋向人与自然不动声色的对抗与和解,那份思念之情,跃然纸上。平静更具信手拈来的自然和贴切,清新明丽的美感。我注意到这首诗中的几个句子,“相逢何处/相遇哪边/默想/春意无限”、“象秋天的红豆/一颗痴心已完全红润/浴香吮露/空灵的舞者/终现火焰的原形”、在“莲”一诗中:“含苞的眼帘/张开的刹那/所有的郁香/凝成/一汪静思”。在这里,诗人作为文明人、行人中的异质,以自然人的状态呈现,灵犀一点,人与自然的共性特征突然显现,赞美也同样不动声色。 诗人怜爱、悲悯自然中存在的一切生命,以自然之镜反观人的存在,被感动,是时间允许下的感动,一点点被体味出来,维持感动的瞬间,去感动主体的永恒。“人说你鼠头鼠脑/比人的智慧你不差分毫/你怒目而视/说什么狡黠/说什么可恶/……//人身之后/你总藏多露少/于无人处/你才心花怒放——《“鼠”智》。 这是诗人的态度、说话的音准、语言密度的基点,那首属于自己以至于可能永远无法完成的诗就是从这一基点出发上路的。基点对每一位诗人都是同等重要的,否则的表达,舌头发出的声音要么含混不清,要么僵硬生涩,诗意的气流无法振动天籁的舌簧演奏字符,所谓“诗人”只能坐在观众席上,即便鼓动喝彩、嘲讽,拍打的掌声只会引起台上台下的不满和自己的一身尴尬。上述构成了曹远诗歌写作的暗场,管辖的区间,诗人是一位教书育人的老师:“您是知识的坐标轴//过去未来/无限延伸/粉笔洁白纯净/一生在漆黑的路口/恰似路灯”——《老师》。他吟朱自清“半袋面粉可以击倒/一个贫血的民族/你一副铁骨/在空旷的中华大地/铮铮有声。”吟李白“一眼望尽黄河水/从天穹到沧海/一脚踏遍人生路/由青丝变白发/仰天长叹/吐明月天山/举杯浩歌。” 由古典而现代而日常、由繁复而简约、由延伸而节制,等等,将人、自然、世界共存共生的时空体经过诗意的叙事搬运到诗人建构的一幅诗歌世界的大境界、大诗意的图景中,恣意放纵现代人的情绪,挖掘秩序与自由蒙蔽的人性。 曹远的诗是在自然观照下的一种写作方式,语言的柔韧性有着合金属的应力,外在的色泽可以从光的谱系中找到对应,不是那种帖金式的镀镍亮光,借几片搜肠刮肚的所谓好句子为诗歌化妆,掩人耳目。这不符合他的个性和他对现代诗学的理解。现代诗是语言和现代意识的形而上的统一,是思与诗的结合完成的诗的自产物。曹远的诗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特点,既有古典审美趣味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又与当下多元写作背景下的优美与抒情的主体审美趣味暗合,保持了微妙的偏移,适而得当,对距离的拿捏是有分寸的,也是不易察觉的,其抒情的控制力决定了他的诗写主体意识的肤色:自然、清新、平和。这也许是曹远诗歌写作得到读者接纳和认可的原因之一吧。无论语言还是诗思,曹远诗的亲和力都像一个大的力场,将试图靠近的事物感动,直接吸引进入诗歌的内部,更像宇宙中存在的"远方"的黑洞,神性的魔力――人类普遍无意识的视觉盲点删除的生活缝隙里透出的暧昧之光,他借助于自然的呼唤予以一一复位,被唤醒。即便近期诗人从现代诗歌写作转换到日常写作,而其浑厚的现代主体意识依然暗暗发力,自然的观照仍然没有褪色,只是退居到幕后的暗场平台。这从曹远的一首小诗《“无聊”的下午》中仍可窥见一斑:这首诗对人们司空见惯而又熟视无睹的平常日子予以诗化的处理和表达,表面诗意的退场恰恰除去虚妄、矫情部分,裸现诗的主体意识。网友们是这样评叙的:诗歌语言朴素、自然、清丽、宁静。这首诗语言几乎每一段每一句都有新奇灵动之处。这首诗读来很有意思,诗者的心境不是士大夫的闲适,也不是禅者的自然,抑或自嘲,抑或自得。想起鲁迅一首诗:“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徘徊”,改成“两间有一士,捧茶多徘徊”,笑送曹远兄。我看这位网友的评论是恰当而有分寸的。 曹远选取“垂钓者”这一意象入诗,指向的是迷障与自娱建构的人生体系,这一体系足以令人麻木、自足到触目惊心的地步:“春风柔水般流淌/垂钓者坐在船上”这似乎是悠然自得的闲情。“是一根抛开的银线/垂钓者伸长钓鞭”然而正是这悠然自得的人生却蕴藏和潜伏着危机:“垂钓者猛然一跃/把自己抛入水中也像鱼儿般挣扎”钓竿在这里既是承载物,又是某种秩序下的权力延伸的构成物,说它是权利,但又是理想,既在文字组织之内,又在文字之外,但所有赋予它的权利义务都是人为的事实,人性的需要;曹远诗中凸显的正是“人性的需要”泯灭压抑着人生。一竿钓竿,不管钓上来的是什么,不管结局如何,是“一竿钓住了云朵”,还是“一竿钓住了山色”。 “一”,代表部分和群体,理想和彷徨。作者的自身的介入让人提心吊胆,带有警世和感悟倾向的祈使语句将抒情控制力拉伸,险而未折。险绝的拯救就得依一个“像鱼儿般挣扎”的人生。率真、任性、扭曲下身体倾斜的能动平衡,籍此张扬人生架构的重建和人性伦理的复位。这首诗的思想意识靠近后现代的知识解构,属于曹远笔下的现代性的延伸…… 曹远这几年在书海和山水之间行走,读其: “海的那一只太远 山的那一只太轻 湖的那一只正好透明…… 月色托起了整个天宇 所有的杂质污染 都已过滤” 我们自然联想到梭罗的《瓦尔登湖》。 曹远写作无疑是有自己追求的,他不少诗把本来离人较近(日常生活和书本)的意象,用离人较远的意象来表达,虽然不失为一种风格、探索,但用得多了,也就成为一种追求和习惯。“翩翩之树/似水流年/带来的已不再是/能使一个季节温暖的微笑。”在曹远诗歌集《青春诗润》中可以看出曹远对待艺术和艺术创作的态度。语言的朴素,王国维在他的境界学里曾说过:从“造境”与“写境”、“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所谓“境界”,可以这么理解:“凡作者能把自己所感知之“境界”,在作品中作鲜明真切的表现,使读者也可以同样得到鲜明真切之感受者,如此才是“有境界”的作品。境界有二,有诗人之境界,有常人之境界”。曹远的诗无疑是有境界的,是诗人之境界。是一种积极向上积极进取的境界。与当今诗歌界的那些下半身写作是有本质区别的。他以靠近读者的姿态,对话的方式融入日常生活事件,进入日常写作的狂欢之中。他讴歌自己家乡的山水、动物所赋予的灵性。相对于一名诗人他的行为是执著的。 “张开神性的目光 你把蓝天托起 以盘旋的姿式 你让宇宙起舞 展开强健的翅膀 你把大海举到深邃的高空 让滔滔巨浪奔向苍穹 你巡视万物 一任惊涛骇浪 一任天地翻覆 一任岁月沧桑 你是宇宙的精灵 你是生命的精英 鹰 你是我心中永恒不变的精魂 ——《鹰之歌》 诗中的“鹰”是以鹰自喻,是作者对理想和信念追求一个直观的表达。 倚立峭壁千仞的峰巅 最想见到的是你 兀立暮色苍茫的云海 最想见到的是你 仰望万丈瀑布 最想望见的还是你 鹰我心中的形象 仰望蓝天 俯视沧海 你横空出世…… 我坚定地认为是诗人在艺术创作道路上的方向性选择,一种过程中、在路上时间堆积力量照亮的“鹰”凸显的既定方位虚幻时的把握。 “你把生命的弧线抛向 天幕的边缘 你把探索的目光投进 宇宙的深处” “探索”是人生的艰苦之旅,那些遮蔽和阻碍人们前进道路上的雾障。“鹰”赋予的人性中那种能够战胜困难勇往直前的气势正是作者孜孜追求的客观比照。 曹远是我的朋友,同代人。我们有着共同的爱好,平时经常在一起畅游山水,交换写诗的心得。我们都生存在一个多极化世界上,多极化世界为诗歌世界提供了一幅对应图景,也许,曹远的行动告诉了我们这一点:在多元写作方式并存的时代背景下,写诗歌的人往往被人们曲解成变异的一群。但我想告诉你;还有一部分人在那里默默地耕耘,默默地坚守。“站在秋的窗口/凝视斑斓的秋色/倾听落叶奏起淡淡的思恋/能挽回四季的相依么?//就这样静静的期待/一叶知秋的飘零。” 2006-09-26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30 21:09:23编辑过]

[原创]少年情怀——评曹远诗歌集《青春诗润》

这里是诗版,请楼主移到诗歌之外版。
诚交天下友,广结四方客,真诚为我本,潇洒走一回。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