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通过四步九言诗与七律的比较看新旧格律诗的渊源关系(之一)

通过四步九言诗与七律的比较

看新旧格律诗的渊源关系(之一)

诗歌从出现以来就以精炼、整齐或规律化以及押韵为本质特征,而且格律体就成了世界各国共有的诗歌现象,以诗经、唐诗宋词为代表的汉语古典诗歌为中华民族赢得了“诗国”的盛名与荣誉。为什么到了现代,已经接近一个世纪了的新诗,反而越来越不争气而边缘化了呢?鲁迅致窦隐夫的信回答了这个问题:“新诗先要有节调,押大致相近的韵,给大家容易记,又顺口,唱得出来”,“没有节调,没有韵,它唱不来;唱不来,就记不住;记不住,就不能在人们的脑子里将旧诗挤出,占了它的地位”。今天新诗的“式微”,以及旧体诗词的再度振兴,不是有力地证实了鲁迅的预言吗!

新诗边缘化的根本原因,就是与民族诗歌的严重脱节,与中华民族的审美习惯、美学需求严重背忤,与诗歌自身的本质属性严重背脱离,而日趋散文化了。

一、格律体新诗与律诗的渊源

请比较、分析这两节诗:

这是(仄)│一沟(平)‖绝望(仄)的│死水(仄),

清风(平)│吹不(仄)起‖半(仄)点│漪沦(平)。

不如(平)│多扔(平)些‖破铜(平)│烂铁(仄),    

爽性(仄)│泼你(仄)的‖剩菜(仄)│残羹(平)。

   —— 闻一多《四步九言诗·死水》

孤山(平)|寺北(仄)‖贾亭(平)|西(平),

水面(仄)|初平(平)‖云脚(仄)|低(平)。

几处(仄)|早莺(平)‖争暖(仄)|树(仄),     

谁家(平)|春燕(仄)‖啄春(平)|泥(平)。

     ——白居易《七律·钱塘湖春行》

——这是两个时代的格律诗:从诗行构成看,都是4个音步的诗行,而字数却分别是九言和七言,这是因为古诗的辅助音步是单音音步,新诗的常用辅助音步是三音音步,因此分别形成了四步九言诗与四步七言诗;另外,诗行音步与顿的排列方面,七律固定为“2│2‖2│1”,而四步九言诗则是自由的,收尾不一定都用辅助音步。从音步与顿的配合看,行里除了小顿(“|”)外,诗行之腰还有个大顿(“‖”)。从平仄律的运用看,都在贯彻“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实质就是每个音步的尾字的平仄必须清楚,其余的可以不论;新诗里出现的轻音,自然不论,即便客居音步之尾,也要上溯其前邻字。至于韵以及修辞等方面的运用,也都可找到许多血脉渊源。——这些只是具体表现,最根本的联系则是驾御具体问题的基本格律思想,这才是大动脉。

二、古典诗歌传统限字说的实质

以诗经、唐诗宋词为代表的汉语古典诗歌传统的基本格律思想,就是古老的限字说。传统限字说之所以能在我国流行和统治两千年之久,根本原因就在于有其特定的生存和发展的土壤、气候及格律环境。古汉语是以单音词为主,虚词很少入诗,且无轻音;音步只有两音音步和单音音步两种。因此,“诗经体”就是四言两步诗: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五律就是五言三步诗: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七律就是七言四步诗: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而且处于黄金时代的律诗,音步安排已经程式化,五七律一律以两音音步居前,单音音步收尾,即使“三秦”“蓟北”、“衣裳”之类完整的词也要分开;旧诗分步原则是以形式为主,与意念无关。

从平仄律角度,五律句的三个音步则分别称之为首节、腰节和尾节,七律句的四个音步则分别称为之顶节、首节、腰节和尾节。这样,五七律句分别呈“2|2|1”、“2|2‖2|1”状态。可参阅上面图表。

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出传统限字说的实质,表面上是单纯限字的,而实际上却是一限音步数量、二限音步种类、三限音步排列顺序的一种原始、机械的完全限步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5 23:20:52编辑过]

卓 韦blog:http://cwzw21439.blog.163.com/ 腾讯: 360892990 信箱:cwzw21439@163.com

思维缜密,论点正确,论据充分.
□■□■□■□■□■□■□■□■□■□■□■□■□■微斋先生    weizhai@ebaobao.cn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