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原创]致张天授先生的信(其二)

                              致张天授先生的信(其二)

尊敬的天授老:

感谢您同时寄来黄润苏的《澹园诗词》以及他们的《新声百首》两部诗集。在感激你热情关爱的同时,这些诗也使我顿觉眼亮耳聪,心胸一下子开阔起来,兴奋至极!黄老的古风、律诗、词曲歌赋,篇篇地道正宗,句句闪烁着民族诗歌的精华,诗意盎然,情真意切,字字珠玑,声韵铿锵,脍炙人口,是意理情韵酿出的醇酒,读之每每沉醉,可见才情不在李清照之下。“新声”成员资深德昭、诗词功底深厚,均诗坛耆宿,不仅谙练诗词而且又有创新,令人悚然起敬!关于“提些意见”之嘱,实在感到为难;反复思之,不好拂了你的盛意,只好班门弄斧,说点个人感触和体会。不过,还要请您审定之后再说,不好匆匆示人。

新声诗派的出现,是我国民族诗歌进入当代尚未成熟时期出现的一个有一定实力、颇具特色又大有希望的诗派,是在自由诗一统诗坛80多年之后新诗日渐式微,旧体诗词又再度兴起而现代汉语基础及其格律条件下的新体诗歌尚未成熟的特定时期,赫然焰起的一把星星之火,蔚然崛起的一支生力军。

诗美,固然首先是内容好,意境美,然而仅仅这样的话,那就未必一定是诗歌了,好散文也同样具有这样的特点。作为诗歌,除了在内容方面要选择和提炼诗化的生活素材进行炼意,同时还要尽可完美地构筑相应的足以表现特定内容的具有诗歌本质属性的形式;只有内容与形式形成了高度完美的统一,才真正是完全的诗歌的美,才会产生流传千古的魅力。至今尚在广大人民中传诵的那些诗词绝句,不正是新诗的榜样吗?其实,任何文学形式都讲究进步内容与完美形式的高度统一,作为以形式为第一要素的诗歌尤其如此。回溯我们的民族诗史,无论诗经、楚辞,还是唐诗、宋词、元曲,一个时代各有一个时代的一套诗体,而后者总是在前者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发展着,因此形成了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特有的民族特色、民族气派、民族审美习惯和民族传统。“五四”以来自由诗一统诗坛的80余年间,以闻一多、何其芳等为代表的诗人们,一直在实践和探索着现代语言及其格律条件下的新体格律诗,事实上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传统,只是尚未被更多人重视,尚未得到更普遍地认识、挖掘和开发。遍观当今诗坛,自由诗的日渐低迷,旧体诗词的再度崛起,充分说明具有格律传统及其审美习惯的中国人民对格律诗的需求,是其他诗体所无法替代的。环顾世界诗歌,尽管各国语言语音不同,但是毕竟大多都以格律体为主。古希腊、英、俄、法、德等国的诗歌,不都是如此吗?有些不懂外语或者不读原文诗的人,往往但凭自由体译诗导致错误地认为外诗一贯都是自由体的,进而得出中国“五四”以来的新诗也只能是自由诗的结论。

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以及科技文化的发展,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不仅越加广泛,而且品位越加提升,粗制滥造的东西自然要被淘汰,只有别的文学形式无法替代的具有品牌价位的精品才能生存发展。新声诗派正是此时应运而生。

新声诗派开宗明义、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诗歌主张:

黄润苏在《“新声”诗体刍议》中就立意、语言、押韵、造句、形式以及标点等六个方面谈了新声的特点。其他各位也都生动地谈了自己的主张:

李忠利:“上苍,似乎赐我一付唐宋心肠,要我泛格律之舟,去漂现代意境,却流古典韵味。”

陈广澧:“我的这些诗从词曲发展而来并吸收新诗所长,它似词似曲又非词非曲,名之曰‘新声体’”

莫 林:“‘新声’是新诗和古体诗遗传因子相结合的当今应运而生的时代宁香儿。”

——不难看出,他们是置身现代,在继承和发扬民族诗歌精华的基础上为建设和创造民族化、格律化和现代化的新体诗歌而努力的诗歌团体。

再细读他们的诗篇,的确也都体现了他们的主张和宣言。

首先,只要你读了这些诗篇,就会感到这些诗的内容、立意和主题是贴近现实生活、进步、健康的,“给人以教育和启迪”

其二,在诗的形式方面,认真学习传统诗词格式又绝不泥于传统格式,而是根据表现特定内容的需要自主地组建和结构相应的新格式。这些新格式绝不是杂乱无章、放任自流的,而是富于格律规范、回环有律、错落有致的。全面细读之后,就会感到明显地继承了《诗经·木瓜》、《诗经·伐檀》乃至宋词《西江月》、《蝶恋花》、《渔家傲》、《破阵子》之类上下阕对称的传统,如黄润苏的《龙蛇落笔痕》、《青山曲》,莫林的《寻幽怀古》、《乡愁》、《女运动员之歌》,方尼的《武夷山中乘竹排》、《感时》、《斗病魔》、《七十追思》、《忆当年》,陈广澧的《秋之歌》、《心中小船》、《衣》,马荫森的《你可曾思念》、《昨天今天》、《海珊瑚》、《长江水》及《不求仙》等。这些诗篇,无论是两节还是八节,一律采用同一种诗节格律形式;当然,诗节里使用的长短诗行或者都用两种,或者都用三种,或者都用四种,各节也是要一样的。就《新声百首》里的诗看,大多属于参差体诗,而且大多属于各节讲究对称,重复使用同一种格律形式,通过有规律的回环往复使读者很“容易”地“领略”“结构的建筑美”,进而“领略其中蕴涵的意境美”。当然,此集中成功的整齐体诗也是有的,莫林的《寻诗》就是首成熟的三步七言诗,请看首尾两节:

     有人|只怀念|古

    有人|把古旧|全

    我到|宇宙中|寻找,

    寻找|失落的|星

 

    彩虹|架起了|天桥,

    使天地|紧密|握

    快放下|高高|舷梯,

    去拥抱|失落|星

 其三,这些诗篇的语言,是精炼、生动、形象,同时讲究音韵美的蕴涵民族传统的,经过格律规范的现代的符合人们审美情趣的诗化语言。新声诗的语言讲究精炼、诗化,绝没有散文化倾向;既继承了古典诗词的语言美及其传统的遣词造句与修辞的方法,又使之实现了现代化,要用标点,这才得“以符合今人的审美情趣”; “注意句中的平仄交错”,发挥汉语平仄声的作用,又都讲究“押韵”,但“不拘泥于古韵”、古音。

总之,这些新声诗的形式和语言的特色都是十分明显、迥异凡响的,作者们都力求使他们的诗,做到“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使“读者将容易领略其中蕴涵的意境美、语言的音乐美、结构的建筑美”。由此不难看出,这样一个有旗帜、有特色、有实力的诗派在当今特定时期的出现,对落实双百方针,加速新诗的诗体建设和促进诗坛的繁荣,实在是增加了一支生力军,可喜可贺!

随着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新声诗人们将会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诗篇,为我国新诗的崛起做出更大的贡献!

为我国的诗歌事业珍摄!

              

程  文

2001·12·13 哈尔滨

 

卓 韦blog:http://cwzw21439.blog.163.com/ 腾讯: 360892990 信箱:cwzw21439@163.com

学习。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