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小桥流水话新荣(作者:兰雪)

诗人林新荣的诗,我读的不多,是这次责编短诗辑“惜墨如金”时,才颇多涉猎。但他的情真,他的细腻,他的小桥流水般的文字,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读新荣的诗,首先感受到的就是诗人对诗歌艺术的执着与真诚。这不但表现在他的创作态度上,更渗透于每首诗歌中。从《傍晚的飞云江》到《擦拭头发的妻子》再到《一地花瓣》,无不渗透着诗人的真情实意。在新荣的诗歌中,我们看不到那种脱离现场的玄而又玄的抒写,有的只是生活带给诗人心灵的诗意的触动。所以他的诗歌是易于亲近与触摸的,带给阅读者的也是在亲近中同化,在触摸中升华。如《傍晚的飞云江》就是以古老的云江为现场,通过对傍晚时分的太阳,驳船,竹筏,“ 缓慢、舒展、平坦而辽阔”的水面以及 “远处稀疏的芦苇”和“我”与“女儿”这些在场景物及人的描写,表现了飞云江古老与现代气息的交融之美,抒发了对飞云江的热爱之情,从而使阅读者的情感也得到净化与熏陶。这是诗人诗歌艺术的一大特色。 新荣诗歌的第二大特点就是他的细腻。表现在具体诗写上就是生动感人的细节描写。“ 一缕熹微的光线 /踱进房间 /盖在她的足趾上 /接着探首到腿上/腰上、裸露的手臂上 /晨风动了动窗帘 /现在光线/跃到她微眯的双眸上 ”(《光线》)在这里,“光线”一“踱”一“盖”一“探”再一“跃”,其神其形活灵活现,使我们不得不惊叹于诗人对细节的把握。“把湿漉漉的长发侧向一边 /歪着头,用毛巾一下、二下 /擦试。头发一甩/又转到另一边 ”(《擦拭头发的妻子》)同样地感人与细腻,妻子的形象跃然纸上。通观新荣的诗写,对于这一艺术手法,诗人可以说运用得得心应手。 新荣诗写的第三大特点是文字清新、自然。这几乎体现在他的每一首诗作中。“泥土中掩一些/雨水中浸一些 /它们全到了我的痛里/被一管洞箫 /一缕畅风摇曳的 /结尾却如此凄美”“人儿啊 /我现在想/静静地坐在月色里 /细数开开合合的心情”(《一地花瓣》)很纯粹的小桥流水,宛若出自一位女诗人之手。再如《豆芽儿》一诗,“水对豆芽儿说:豆芽儿、豆芽儿,快起床!” /豆芽儿醒了,/摇了摇身子,/探了探头,/外面的世界真奇妙!”既清新活泼,又颇富童趣,让人连连称奇。 新荣的诗歌,总的来看,还属于比较传统的那一类。当然,在诗歌艺术上追求诗意,追求唯美,这无庸置疑,但一味的追求诗意与唯美,因而错失了生活的重与痛,毕竟是现代诗写很小的一部分,它的诗写理念与诗写手法,已不再代表现代诗写的方向与趋势。关于这一点,诗人要想让自己的诗写再上一个台阶,有必要认识到。在此,谨祝诗人,在站稳脚根的基础上,向前看,再向前看。。。 2003.8.31 读林新荣《颓萎地蹲伏……》与《秋天》两首短诗 王玉莼 “三只大鸟”应该是搏击长空的那一副雄健、凶猛的样子?可是他们为什么“颓萎地蹲伏着”?是刚刚经历了一番很激烈的恶斗吗?还是经历了太多的争斗后,因而看破了一切?在寂寞的“旷远”的背景下,这颓萎地蹲伏着的“三只大鸟”显得这样扎目、凄清和苍凉!他们聚在一起在思索什么呢? 第四只大鸟掠飞而下 急切 地飞奔着摔跤向同伴走去 这急切地不顾摔交飞向同伴的第四只大鸟就是答案吧!是啊,尔虞我诈,互相拆台,血腥争斗的有什么意思呢?如同人生,还是应该呼唤人性的向善的回归!人性呼唤真情!社会呼唤真情!时代也同样呼唤真情!当然,也包括文学界啦! 秋天总是处处充满伤悲的话题,令人扼腕之的同时又引起人深深的思考!你看,秋的叶快离开我们了,它是多么不舍啊!这一片黄叶无可奈何顺水而去,可是他还时时回头注视着我们!诗人的朋友也要去远方了,这留恋的黄叶是否是受了诗人和朋友之情的感染呢?诗人和朋友的离别伤情,又是否是受了这秋的小小的一片黄叶的感染呢?诗人说, 这山中惟一的婀娜 也去了远方 诗人是不舍这黄叶吗?诗人是不舍朋友吗?诗人离别之情,伤秋之情,真是让人有些分不清了!诗人自己也痛得有些分不清了吧!“这山中惟一的婀娜也去了远方”真是痴语痴语也!
手握灵珠,心开天籁

"它的诗写理念与诗写手法,已不再代表现代诗写的方向与趋势。"
——身处其中,谈方向与趋势都为时为早。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总觉得西方现代派已步入穷途,中国的现代诗呢,更是种橘淮北,脱离大众,终没有前途,未必代表方向与趋势。
手握灵珠,心开天籁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