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海子 祖国,或以梦为马

 

海子的《祖国,或以梦为马》:


我要做远方的忠诚的儿子

  和物质的短暂情人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我不得不和烈士和小丑走在同一道路上

 

  万人都要将火熄灭 我一人独将此火高高举起

  此火为大 开花落英于神圣的祖国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我借此火得度一生的茫茫黑夜

 

  此火为大 祖国的语言和乱石投筑的梁山城寨

  以梦为上的敦煌——那七月也会寒冷的骨骼

  如雪白的柴和坚硬的条条白雪 横放在众神之山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我投入此火 这三者是囚禁我的灯盏 吐出光辉

 

  万人都要从我刀口走过 去建筑祖国的语言

  我甘愿一切从头开始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我也愿将牢底坐穿

 

众神创造物中只有我最易朽

带着不可抗拒的死亡的速度

  只有粮食是我珍爱 我将她紧紧抱住

  抱住她在故乡生儿育女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我也愿将自己埋葬在四周高高的山上

守望平静的家园

 

  面对大河我无限惭愧

  我年华虚度 空有一身疲倦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岁月易逝 一滴不剩

水滴中有一匹马儿一命归天

 

  千年后如若我再生于祖国的河岸

  千年后我再次拥有中国的稻田

  和周天子的雪山 天马踢踏

  我选择永恒的事业

  我的事业 就是要成为太阳的一生

  他从古至今——"日"——他无比辉煌

无比光明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最后我被黄昏的众神抬入不朽的太阳

  太阳是我的名字

  太阳是我的一生

  太阳的山顶埋葬 诗歌的尸体——千年王国和我

  骑着五千年凤凰和名字叫"马"的龙

  ——我必将失败

但诗歌本身以太阳必将胜利


    海子在《祖国,或以梦为马》中,到底想向我们说明一点儿什么呢?“从以梦为马的诗人”、“去建筑祖国的语言”、“诗歌本身以太阳必将胜利” 等只言片语的情境中,我们大体可以知道:海子所谓的“梦”,就是指他终生所追求的“诗”,全文就是围绕“诗”这一主题而展开的。

在前两节中,海子向我们传达了他对于“诗”的态度。海子不屑于追求物质的生活,他宁愿满足于精神(在他就是“诗”本身)的富足。“我要做远方的忠诚的儿子\和物质的短暂情人”,“远方”应该是指高远的理想,“忠诚的儿子”是指始终要追随自己的理想,“物质”也就是指世俗的生活,“短暂的情人”是指自己虽然离不开世俗的生活,但绝不会以此作为自己人生的目标。仅此一句,却让我费了这么多的笔墨来解释,原因就在于作者不能“好好说话”,而非要绕着弯儿的让人去猜谜。是作者故作高深,还是津津乐道于自己的那点儿小聪明?或许是他以为,只有这样的不同于日常口语的语言,才算得上是诗歌的语言吧。这就好比从前的某些诗人,主张但凡涉及名称的词,不能直接说破,而一定要用其它的词代替。比如,说“发”要用“绛云”、说“桃”要用“红雨”、说“柳”要用“灞岸”等等。他们认为,只有这样的语言才配得上诗歌高雅的身份。他们不在内容上下功夫,而专门去搞形式上的涂饰,好比“刘姥姥戴花­——自以为美”,结果反而弄巧成拙。当代诗人,倘若还把这种早已被历史丢掉的破鞋子再捡起来穿,所得到的只有大众的不屑与叹息。

接着,海子把那些一心为了名利的伪诗人称为小丑,而把那些献身诗歌事业的真诗人称为烈士。他还把“诗”提升到一种和他的生命等价的高度,并表示愿意以此作为自己终生的事业(我借此火得度一生的茫茫黑夜)。因此,当他的“诗作”得不到世人的理解和梦想中的赞誉的时候,终于万念俱灰,踏上了自杀的道路。我想,这和他对于“诗”的态度有着直接的关系。我个人认为,诗歌主要是为了宣泄自己的情趣而生的,当然,也可以是为了哲理、教育或娱乐的目的而作,但为诗而诗却是我坚决反对的。不仅因为这样做会陷入唯美主义的窠臼,更可怕的是,它会使人迷失自我,最终导致精神世界的空虚、混乱甚至疯狂。所有那些自杀的艺术家,恐怕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为艺术而艺术的倾向。

在第三四节中,海子阐述了自己对于诗歌语言的观点。“我甘愿一切从头开始”,表明他执意要同日常的口语背道而驰,去书写一种全新的所谓“诗意”的语言。我个人的理解,应该就是上面所说的猜谜式的语言吧?那么,海子自己心目中的“诗意”的语言,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遗憾的是,我们却很难在文中得到这一问题的答案。“祖国的语言和乱石投筑的梁山城寨/以梦为上的敦煌——那七月也会寒冷的骨骼/如雪白的柴和坚硬的条条白雪 横放在众神之山”。透过这些光怪陆离的意象,除了作者本人,恐怕没有人看得透它们真实的含义。造成诗意朦胧的原因有三个:1、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他自己独有的一些非常特别的情趣,别人很难感同身受;2、意象之间转换的非常突兀,彼此毫无联系,缺乏连贯性,也就使人很难能透过意象去猜度出作者的本意;3、情趣和意象之间没有明显的关联,只有隐约的暗示,使人无法全面、透彻的得出作者真实的意思,而只能做一些片面的臆测。当然,所谓朦胧,并不是漆黑一片,而是隐约可见,也就是说,还有一定的线索指引着我们理解的方向。在本文中,这条线索就是海子所认为的“诗意语言的特点”。如果连线索也不能提供,那就不能称朦胧,而要说隐晦了。隐晦诗是无人能解的,即便勉强解读出来,也一定是千人千面,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既然诗人的本意不能被别人了解,那他写这首诗又有什么意义呢?只能是孤芳自赏了。当然,如果作者的创作初衷就是要如此,那就另当别论了。可是,这种没有谜底的诗,带给我们的不是轻松愉悦的快乐,而是绞尽脑汁的痛苦。试问,又有几人愿意耐心并且费心的去读呢?

在最后几节中,海子抒发了自己对于“诗”的抱负。他有感于年华易逝,岁月空度,并仿佛已经预感到今生可能不会得到世人的理解。但他并没有灰心,他对自己所创作的关于太阳的系列“长诗”充满信心,认为它们会流芳百世而不朽。海子在自己短短的一生中,的确为我们留下了数量众多的文字,其中有关太阳的七篇“长诗”,更是受到许多人的推崇,甚至被称之为现代的造神运动。是不是造神运动暂且不提,在我眼里,海子的这些“诗”能否称为诗还十分可疑。大体来说,诗歌的格律有如下几种:节拍、押韵、平仄、对称、反复。就以这篇《祖国,或以梦为马》为例,其中我找不到能与散文区分开的可称为“诗”的格律。当然,“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作为反复句共出现了三次。但仅凭这一点,远远不足以体现诗歌的节奏出来。总体来看,全文用的是散文式的自然的节奏,而不是形式化的音乐的节奏。所以,这篇文章与其说是诗,还不如说是分行的散文。

其实,有些好的散文也一样能表现出浓厚的意境出来。而这篇文章,虽然也是以抒情为主,其中意象也十分的丰富,但由于情趣和意象之间不能很好的彼此交融,甚至有很深的隔阂,使人很难透过意象能鲜明的感受到作者的情趣,因此,也就很难体现意境出来。

总之,海子的这篇《祖国,或以梦为马》,很难把它归于诗歌的范畴。既然不是诗歌,那就只能是散文了,但却又缺乏优秀散文的明白流畅。最后,只有说它是写得比较玄奥、晦涩的分行的文字了。当然,海子的这篇文章也并非一无是处,他情感的深沉与执着,以及对于诗歌的义无反顾的痴狂,还是令我们这些爱诗的人颇受感动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5-20 21:33:09编辑过]

http://zhaoyanguang.good.blog.163.com/

海子是以灵魂写作的意识流派,这一脉多自杀或神经失常。我是非常怜惜,却绝无贬低,也无同情。我觉得:活着是一种责任,自杀是一种犯罪!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