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谈诗歌朗读中的吟诵、吟咏和吟唱

在旧诗中,我们可以看出,音步的划分是约定俗成的,有一种形式化的音乐的节奏。比如,四言句为22式,五言句为23式,七言句为223式。五言句也有为221式的,七言句也有为2221式的。前者与自然的语言节奏相近,音义俱重,可称为咏式;后者则完全是一种形式化的音乐的节奏,与自然的语言节奏相去甚远,重音不重义,可称为吟唱式。我随便举几个例子,就可以看出吟唱式的音步重音不重义的缺点所在。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不觉\\晓”与“风雨\\声”还说的过去,“闻啼\\鸟”与“知多\\少”就有些不通了。当然,吟咏式的音步也时常会产生音义不同位的缺憾。如“似梅\\花落地”中将“梅花”活生生的分开,总不免令人感到别扭、难受。因此,在做诗时,能够做到音义的同位,是我们始终追求的目标。




在实际的朗读中,由于同一音组并非同一义组,而音步的划分也存在多种方式,从而造成实际的朗读过程中有多种不同的声音效果。按照形式化音步的强弱关系,我把它分为吟唱式、吟咏式、吟诵式三种。诗歌的吟唱式和吟咏式在上文中已有定义:吟唱式重音不重义,完全是一种形式化的音步的划分;吟咏式则音义并重,既讲究形式化的音步,又有意调整同一义组为同一音组。至于诗歌的吟诵式,虽然也有形式化的音步的存在,但在音组与义组两相冲突的时候,则要义无反顾地遵从自然的语言的停顿。下面,我以自己的一首小诗《中秋之夜》中的两行诗句为例划分音步,希望朋友们能加深对这三种不同朗读方式的理解。



毛兔\倍感\秋风的\\怆凉\笼中\深藏,
蟋蟀\不禁\月光的\\凄清\台前\苦唱。

以上是吟唱式音步的划分。这是仿照网上一些专家所提倡的大顿律来划分的音步。其中把“秋风的怆凉”和“月光的凄清”硬性的分开,与自然的语言的停顿不相符合,读来别扭。



毛兔\\倍感\秋风的\怆凉\\笼中\深藏,
蟋蟀\\不禁\月光的\凄清\\台前\苦唱。

以上是吟诵式的音步的划分。三组音步的音节数分别为2\\7\\4, 相差悬殊,读来有些拗口,不是十分流畅。


毛兔\倍感\\秋风的\怆凉\\笼中\深藏,
蟋蟀\不禁\\月光的\凄清\\台前\苦唱。

以上是吟咏式的音步的划分。其中“秋风的怆凉”和“月光的凄清”作为不可分割的一个义组,同时也作为一个音组,这就在满足形式化音步的同时,也符合自然的语言的节奏。同时,三组音步的音节数分别为4\\5\\4,彼此相当,节奏上更加和谐。


综上所述,吟咏式的诗歌朗读,相对来说要优于吟唱式和吟诵式。当然,诗歌要想做到吟咏有致,节奏和谐,不仅仅是读者朗读诗歌时要做个有心人,更要的是诗人在创作诗歌时就要做到心中有数,有意识地调节好音组与义组的关系。否则,再高明的读者也有力不从心的时候。

http://zhaoyanguang.good.blog.163.com/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