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网上诗话(37)骆寒超融古今中外于一体的“七七式参差体十四行诗”(下)

网上诗话(37)骆寒超融古今中外

于一体的“七七式参差体十四行诗”(下)

 

 

二·“七七式参差体十四行诗”的诗体特色

 

  如果要找古为今用和洋为中用的榜样,可以说这些“七七式参差体十四行诗”就堪称其中之一。作者序里说:这些诗“既有浪漫抒怀的特色,又有具象感发的情味,变形象征的韵致,全由于我们遵循似实似虚的意象抒情策略;之所以既有现代汉语的纯化,又恰如其分地渗入古典词语、句法,全由于我们遵循现代汉语诗性化的规范原则;之所以体式上既有格律的约束,又有自由的流转,全由于我们遵循约束中显自由,自由中显约束的艺术辩证法。”

凡是见过“七七式参差体十四行诗”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说它是欧洲的十四行诗,又不完全是欧洲的十四行诗,同时又充满了汉诗作风;说它是蕴涵着《诗经·伐檀》和宋词的意象、气质、语汇和音韵,又明显地具有现代口语新诗的语言、风味和格调。因此,都感到它是融古今中外格律诗特色于一身的别树一帜的新诗体。正像闻一多所说的那样:“我总以为新诗径直是‘新’的,不但新于中国固有的诗,而且新于西方固有的诗,换言之,它不要做纯粹的本地诗,但还要保存本地的色彩,它不要做纯粹的外洋诗,但又尽量吸引外洋诗的长处。他要做中西艺术结婚后产生的宁馨儿。”

  综观“七七式参差体十四行诗”的各种诗体形式,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两个七言参差诗节的重复使用,不仅形成了诗节造型的对称性和节奏旋律的回环性及其两者的和谐性,而且充分地抒发了诗人的情怀,有力地突出了诗的内容,取得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中调的宋词多是讲究上下阕共用一式形成对称的,这对于强化参差体诗节节奏和旋律来说,是个有力的措施,尤其必要。“七七式参差体十四行诗”正是成功继承了我国参差诗这一传统。

如众周知,构成各种诗节的基本格律因素包括音节(字)、音步和顿、诗行和句法、韵律和修辞以及调节性单词(楚辞里的“兮”,新诗里的“啊”)等方面。它们相互配合着,各自发挥着自己的作用。这些“七七式参差体十四行诗”,自然也不例外。

首先,作者强调指出:“我对诗行顿数的规范要求很严,音组型号竭力控制在三字音组、四字音组之内,很少越轨。”可见作者事实上是以音步为组织诗行形成节奏的基本单位,在限制诗行音步数量的同时又限制音步的种类,在自觉地实行着全面的限步,而不是单纯的限字和单纯的限步(顿),因此,有效地纠正了“单纯限字步数乱”的毛病,克服了“单纯限顿(步)字数乱”的弊端,解决了诗行步数与字数矛盾,构成了诗节造型与音韵节奏的和谐,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读者有兴趣的话,可以查阅这26首诗,任何一首的上下两节里,任何对应的一组两个诗行都是用同样的方式构成的(只有《密拉波兰桥》两节的第六行除外),行行如此。这样就保证了节奏的和谐,旋律的优美。当然,这就要求作者必须具备熟练驾御语言的能力,才能在保证表现内容的前提下,同时适应格律形式的需要。

其次,作者不赞成“不讲究格调、不协调音节和不押运”,26首诗不仅诗节格式构建得体,用韵也很讲究,“一节一韵,不搞交韵、抱韵、随韵,但每节又必须换韵”。同时在修辞上,明显地继承了诗经《木瓜》《伐檀》的传统,广泛地采用了对仗、复唱以及重章叠句的方法。另外,调节性单词“”的运用也很有特色:用在诗节第五行之首的11首,用在诗节第六、四、三行之首的各5首。这样规律使用不仅可以协助强化节奏与旋律,还有组织诗节层次和凝固诗节结构的作用。

  正像在唐代五七言律诗之后又出现宋词一样,词所以又叫诗余和长短句,是因为词继承和发扬了诗的传统和精华,根据特定内容的需要,将五、七言律句以及经过插腰或加头等改造的各种长短句有选择地组织于诗节(阕)中,而形成了我国的与整齐体相对应的参差诗体系,对四言的诗经体以及五七言古近体为代表的整齐体来说,既是个促进又是个有力的补充,繁荣了我国的诗歌。同样道理,“五四”以后的新格律诗,首先趋于成熟的也以整齐体为多,诸如四步九言诗(《死水》)、四步十言诗(《黄昏》)以及三步七言诗、二步五言诗之类。紧随而来的参差体,自然就广泛地借鉴整齐体的这些长短诗行,有选择地集中组织到各自的诗节里来,形成了层出不穷的参差诗体。“七七式参差体十四行诗”亦属其中。

欧洲十四行诗本属于讲究诗行音节数量整齐划一的整齐体,引进中国来进行翻译的时候,因为语音的差异,原来的格律不能原装使用,于是经过改造出现了多种多样、层次不同的“汉式十四行诗”。而“七七式参差体十四行诗”,则是其中新颖而且成功的一种参差体格律诗。至于自由体的“参差”,那是跑野马的“参差”,与格律诗的规律参差,有本质的不同,属于无法相比的两个世界。

  ——其实,我国的诗史就是整齐体与参差体互相借鉴、互相促进和互相补充的历史。讲究诗行字数整齐或规律化是世界各国诗歌的共同追求。讲究诗行字数整齐者,用同一种诗行构成诗节乃至全诗,即为整齐体;讲究诗行字数规律化者,自然兼用多种诗行构成诗节,则为参差体。整齐体与参差体自古以来一直构成我国诗体的整体框架。从形式的角度说,包括“七七式参差体十四行诗”在内的各种诗体的定型,往往就是一代格律诗走向成熟的开始。用骆寒超先生的话说:“正像这样一棵小草也还能装扮一点季节的生机一样,我们希望我们的‘三星草’对新诗的定型也多少能起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2007·10·31

卓 韦blog:http://cwzw21439.blog.163.com/ 腾讯: 360892990 信箱:cwzw21439@163.com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