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筑声:我们兄弟姊妹的名字

这是转载弟弟筑声的博文




      〔大哥、大姐、小姐姐和我〕


  一



  在周易流行的年代,市面上“姓名学”曾经一度红火。取一个名字就能决定一生命运,自然是无稽之谈,但是姓名与人的性格和命运往往有某些隐隐约约的联系,却也是不争的事实,令人回味。 
  
  比如说,潇潇易水之畔,燕太子遣派荆轲刺秦,最终赤血流“丹”却是自己;被刺的秦王大难不死,却“嬴”得了“政”权。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楚霸王,不过是万古凌霄一“羽”毛,只落得霸王别姬,乌江自刎,留下来安邦定国的唯有刘邦。乞求朋友原谅的“陈友谅”哪是一国之“元璋”的对手?李渊是“或跃在渊”之潜龙,飞龙在天是迟早的事。赵“匡胤”不早就注定了只有半壁江山、偏安江南么?一“介”之“石”与“泽”被“东”方争锋,鹿死谁手,不言而喻。还有孤岛之上风雨飘摇的一叶扁舟“陈水扁”,香港回归大陆的总督“建”设中“华”……
  
  为此我还写过一首打油诗〔见附件〕,可博诸君一笑。 
  
  二
   
  今天要谈的是我们兄弟姊妹的名字。


  父亲一生戎马倥偬,我家兄弟姊妹六人,都出生在战乱年代,军旅之中。早夭三人,剩下三个。父亲对我们几个孩子的命名,均打上了军旅生涯和时代的烙印,也浸透了父亲望子成龙的厚望。 
   
  大哥一鸣正是父亲在黄埔军校担任教官时所生。“一鸣”二字透露了父亲当时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心境,也寄寓了望子“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厚望。奈何父亲远赴疆场,只剩母亲留守家乡抚育三个儿女。大哥不幸染疾,来不及一鸣惊人,就一命呜呼了,只给父母留下了无尽的伤痛。
  
  大哥夭折之时,我已五岁,母亲哀哀的恸哭声,至今还潜藏在我儿时的记忆里。 
  
  一九三七年打响了浴血苦战的南京保卫战,父亲镇守紫金山炮台,破城后潜逃,三次险被日寇步枪打中,侥幸渡江脱险。其时大姐呱呱坠地,所取的名字与“劫余”谐音,以寓劫后余生之叹。
  
  后来姐姐命运坎坷,在那荒诞的年代,自己也算得上是劫后余生了。命焉?运焉?
  
  在我之前,还有个小姐姐名唤友如,猜想应当是“友于兄弟”之意。那时候全家在战乱中颠沛流离,父母已有子女四人,把小姐姐寄寓在在重庆作生意的姨妈带养。姨妈没有子女,自然视若掌上明珠,后不幸染疾早夭,姨妈因此而几乎哭瞎了双眼;父母的伤痛可想而知。
  
  我对小姐姐没有丝毫记忆,据姨妈告诉我,那时我常去姨妈家玩耍。有一次恰遇日军空袭,姨妈牵着我们姐弟倆去防空洞“躲警报”。小姐姐紧紧拉着我拼命地跑,进入防空洞后,在昏暗的烛光下对我说:“弟弟耶,你要谙事,最近老躲警报,你少来姨妈家,以后有空姐姐来看你。”这就是我对于小姐姐“友于兄弟”之情的唯一了解了,思之黯然。
  
  长大后看过小姐姐的照片,温顺美丽的一个小女孩,睁大眼睛,对世界充满好奇。
  
  我出生在贵阳,贵阳别名筑,遂取名筑鸣,后改成则鸣。父亲本意自然仍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之意,殊不知与其意义靠得更近的是“不平则鸣”。这两个名字也寓示了我的性格和命运,后面再谈。
  
  弟弟在安徽发出了人生的第一声鸣叫,故名唤徽鸣。小名徽徽,听上去像是“非非”。徽徽在49年返乡途中染急性脑膜炎,没有得到彻底治疗而转变为慢性脑膜炎,解放后父亲服劳役,55年徽徽终于因家贫得不到有效治疗而早夭。
  
  弟弟出生在非常的年代,经历了非常的命运,最终在非常的夜晚死于非命,个中原委将另文详述。
  
  小妹是49年全家从安徽返乡途中,在浙江省龙游出生的。其时时局纷乱,全家途中险遇不测,仅有的一点积蓄和细软丧失殆尽〔日后也许我会写一篇“返乡记”〕。父母焦头烂额,根本无心给她取名字,我和姐姐就随口叫她小如。这随口一叫,就成了她的大名。
  
  妹妹一生,大事很少如意,在娘肚子里就跟着逃难,襁褓中流离失所,长身体的时候大跃进没饭吃,该读书的时候却要下放……能如己愿的大都是一些小事。如今想来,妹妹夫妻双双退休,工资也不算太低,儿子儿媳都是博士生,也算是小如人愿了,未尝不是件美事吧。
  

 附:
  
  《诗谶》


  命运多么奇妙,
  世界多么宽广;
  一个人的名字
  竟然具有神奇的力量


  君不见:

  燕太子徒唤奈何,
  奄奄一息,
  赤血流丹;
  唯有赢得政权者,
  方可千古一帝称始皇!


  力拔山兮气盖世的
  羽毛一片,
  怎敌得过安邦定国的
  刘邦——尽管是个小流氓!


  北宋是偏安,
  南宋又偏安,
  江山永远只能半壁,
  谁教老赵当初只求把家国匡!


  哀哀企求朋友原谅的
  毛头草寇陈友谅,
  当然只能是开国元璋的
  手下败将,抱头鼠窜!


  还有
  一叶扁舟的台湾。
  建设中华的香港。
  谁是一介石头?
  谁又泽被东方?
  …………


  无需我一一数落,
  天机只可泄漏点点斑。
  原本是游戏人生又一场,
  信与不信亦何妨!


  按:丹蹊君叫阵,只得贴歪诗一首,博诸君一笑。[/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或者,这就是叫做人生。
天地间有我在行走。有日,我欲语无言,笑看人寰转变。

TOP

  筑声:我们兄弟姊妹的名字〔二〕


  古人有名有字,则鸣是我的名,筑鸣也算是我的字吧。



  我出生在贵阳,贵阳别名筑,盛产竹子,竹有高风亮节;筑是古代的一种竹制乐器,音调激越。荆轲刺秦王时,太子丹率众送之于易水河畔。高渐离击筑,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我的出生地,我的名和字,早就预示了我嫉恶如仇、好为不平之鸣的性格。自古以来,这种性格的人,有几个不命运坎坷呢?
  
  有两件事,最可看出我的性格之一斑。
  
  当年我因家庭的原因,不能升学。代课几年之后,终于抗不住上山下乡的大潮,到湖乡插队落户了。
  
  不久就开始了史无前例的文革。出于义愤,我替一位贫农社员写了一张大字报〔是当时的团支部书记建议他找的我〕,揭露当时的大队党支部书记在大跃进期间活活打死他父亲的罪行,此事是全大队家喻户晓的一段公案。
  
  大字报一出,第二天大队屋就贴满了“国民党反革命伪军官崽子反攻倒算,向无产阶级司令部猖狂进攻!”“打倒孙××,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的大字报。随即全国展开了“擦亮眼睛,抓尽右派”的运动,大队党支部欣喜若狂,紧锣密鼓筹措召开批斗大会,派遣民兵骨干暗中监视我的一言一行,搜集我的反党反社会主义的罪证。一时间阴风惨惨、杀气腾腾,真可谓黑云压城城欲摧了。
  
  初生牛犊不畏虎,单纯幼稚的我倒也不怎么害怕,日夜研读党中央的各种文件和毛的著作,准备在批斗大会上去“舌战群儒”。幸喜农村里的运动,每次都比城市慢一拍。还没有来得及批斗,运动就转向了,我也侥幸逃脱了那一场不死也得脱层皮的批斗大会。事后,每次回忆起这场闹剧,均不寒而栗。几年后,那位党支部书记因种种劣迹,被开除党籍,撤职查办了。
  
  接受了这场教训之后,不平则鸣的性格有所收敛。然而,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只要遇到实在看不过眼的不平之事,这臭毛病就一触即发。
  
  前几年,市委宣传部和政协准备编写知青回忆录《在那燃烧的岁月里》的续集,召集了全市部分老知青的笔杆子,商议主题宗旨和组稿事宜,我也被邀与会。
  
  领导开场白之后,几位文革中平地青云的知青权贵相继发言,慷慨激昂地赞美这场史无前例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伟大意义和可歌可泣的优秀事迹……
  
  听着听着,不由得血望上涌。此时政协主席指名我发言。我清了清嗓子说:
  
  “我以为,知青运动可以用三句话,九个字概括,这是一场大骗局、大悲剧、大史诗。”
  
  话没落音,大家就怔住了,一个个眼睁睁瞪着我,静得连落下一枚针都能听见。
  
  我接着发言,大意是:现在谁都知道,当年上山下乡纯粹是为了解决失业问题,却谎说什么“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要必要”,不是大骗局又是什么?我国农村田少人多,劳力过剩,知青们被一个虚假的口号蒙骗,把自己的理想、青春甚至是生命埋葬在无穷无尽的苦难之中,不是大悲剧又是什么?尽管这是一场大骗局大悲剧,但是成千上万的知青毕竟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过,奋斗过,把自己的血和汗洒遍了祖国的每一寸山山水水,也未尝不是一个大史诗。四人帮垮台后,党中央作出了英明决策,把所有的知青召回城市,就是对这场大骗局大悲剧的拨乱反正!
  
  我发言之后,会场象炸开了锅,大家七嘴八舌绘声绘色地陈述自己的种种荒唐经历。最后大家询问领导:这些内容可不可以写?领导略加沉吟说,只要是真实的历史,都可以写,不设任何条条框框。



  后来《在那燃烧的岁月里》的续集出版了,与第一集相比,更多地反映了历史的真实和知青的真情实感,这当然是时代进步的缘故,可与我的那次不平之鸣是不是也有一点点关系,不得而知。
  
  想当年那次不平之鸣,是年轻幼稚,是初生牛犊不畏虎;而这次不平之鸣,已经是历尽沧桑饱经教训的暮年了,除了用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来解释之外,还能说什么呢?
  
  回顾自己和国家的命运,感慨万千。想当年刘绍棠被贬家乡,王蒙流放新疆,固然是历史的错误,然而也因此而避免了更大的灾难,是不幸之中的万幸;我下放农村何尝不是如此?根据我的性格,若不是下放农村,没准会成大右派、反革命,甚至死无葬身之地。真个是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哪!



   更幸运的是党中央拨乱反正,儿女们不至于再次经受我们的苦难,个个有出息,事业有成,自己也能得享安乐的晚年!
  
  尽管我不平则鸣的性格无法改变,但是社会终究进步了,正在一步步走向民主和法制,这是我最大的幸运,也是全国人民最大的幸运!
  
  风漫漫兮资水长,荒诞岁月一去兮不复还!

TOP

呵呵,孙老师的一生的经历如此丰富!

TOP

我看阿芥老师博客的美文时,儿子也经常一起看,看这篇文章时,说这个“徽徽”是不是在另一篇文章中出现的“徽霸王”?呵呵,他也记得这个身体病弱因而得到家人最多关照的“徽霸王”,其实霸王最可怜了,虽然他吃整条鱼时馋得小妹(小妹博客名字叫小鱼,是不是就是看徽霸王吃鱼刺激的)连鱼骨头都想舔一舔。
名字与人的关系,确实玄妙,所以香港这类的地方盛行改名。第一次去香港,坐在游轮里看维多利亚港丽色时,一个男解说员对姓名学特别感兴趣,介绍了王霏改名就出名了,介绍李家诚说“香港就是李家的城啊,李家的城啊”,拖长的“港普”带着无穷羡慕。
介绍名字也是介绍时代沧桑,小中见大,让人再去反思那个时代。这是文章的第二层用意吧。
手握灵珠,心开天籁

TOP

徽徽就是徽霸王,他虽早夭,但他身上却有一段传奇的故事,也可以说是娓娓动人,甚至是惊心动魄。也许以后写来吧。

TOP

还不知道啊,孙兄的家世如此!
这姓名还真的很微妙呢。
得空也把我的名字来历晒晒吧。

TOP

拜读妙文。提点建议:文中“三次险被日寇击毙”,
最好不要用击毙,击毙带有贬义。
欢迎光临我的博客qnb413.blog.163.com

TOP

拜读妙文。提点建议:文中“三次险被日寇击毙”,
最好不要用击毙,击毙带有贬义。
虞廷 发表于 2012-6-10 16:53



    谢谢。马上改正。

TOP

还不知道啊,孙兄的家世如此!
这姓名还真的很微妙呢。
得空也把我的名字来历晒晒吧。
诗酒自娱 发表于 2012-6-10 11:30



    :P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