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法国古典诗歌格律简介

法国古典诗歌格律简介


  按:新诗格律的顿数整齐理论,很大程度上是受法语诗格律的影响。然而,法语诗节奏不完全依靠音顿之后的停顿,法语的固定重音〔词的最后一个音节重读〕在诗歌的节奏上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朱光潜论法语诗时说:“不过读到〔法文诗的〕顿的位置时,声音也自然提高延长加重,所以法文诗的节奏也是先抑后扬。”“所以这种段落不是音步而是顿,每段的字音以先抑后扬见节奏,所谓抑扬是兼指长短、高低、轻重而言,如法文诗。”

法国古典诗歌格律简介
  沈坚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421e6c0100kxgz.html

  法国古典诗歌也有它的格律:

  法国古典诗歌为音节体诗歌,每句诗以音节为单位,一个元音为一个音节,没有古希腊和古罗马那样的长元音和短元音的区别,也没有日耳曼语系那样轻重元音的区别。音节数目是诗人成诗时考虑的重要因素。在一些格律诗中有固定的音节数目。所以,不同长短的句子,音节是一样的。诗句常常以音节(metrique)的数目来分类。到浪漫主义诗歌兴起之前,法国诗歌喜欢采用偶数音节的诗句,如六音节诗(Hexasyllabe ou Hexamétre)、八音节(Octosyllabe)、十音节(Décamètre)、十二音节(tétramètre ou Alexandrin)。
   从19世纪拉马丁起,开始出现偶数音节的诗句。于是,从一音节到十三音节的诗句均出现。有人甚至尝试十四和十五音节的诗句,但未获成功。
   古典诗歌中,也有所谓的自由诗,诗中诗句,不同音节的诗句混杂,但在用韵上仍然遵行一阳一阴的规则。
   法语元音 e 计算比较复杂。因为它在词的末尾往往不发音。其中的计算规则如下:

  (1)在每一句诗歌的结尾,不发音的e 一律不计音节,甚至后面跟 s 和 nt 。
  例如:
  "Nous savons que le mur  de la prison recule"
    1    2      1  1  1    1  1    2    2 (而非3)
  "Maintenant que Paris,    ses pavés et ses marbres,"
    3       1    2       1     2   1   1   1 (而非 2)
  "Les mois, les jours, les flots   des mers, les yeux qui pleurent"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而非 2)
  (2)在句子中间联诵(法语中单词末尾的辅音与后一单词的元音的连读)时,辅音后面不发音的e,不计算音节。
  例如:
  "Et sa brume et ses toits   sont bien loin de mes yeux "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Plus hideux, plus féroce,    ou plus désespéré"
   1      2     1       2+      1    1     4
  Un soir de demi-brume à Londres
  1   1   1   2     1+  1   1
  Onde ouverte de la mer Rouge
  1+     3     1  1   1     1
  (3)在动词变位的ent中,e 不计音节,不论在句尾还是句中。
  例如:
  "De tous ces coeurs joyeux    qui   battaient        sous ses toits"
    1   1   1    1     2         1     2(而非3)         1    1   1
  
  (4)在句子中间,不发音的e 均要计算音节。只要看一下上面的诗句中,都能找到这样的例句。
  
     法国诗歌音节中复合元音的音节计数也有一定的规定,大致有以下几点:
  (1)二个元音相连,如果分开发音,计为2音节,其中典型的有“ascension” ( A+scen+si+on,计4音节)、évasion( é+va+si+on 计4音节)、création(cré+a+ti+on,计4音节)  等。
  (2)二个元音相连,发成一个音的,按1音节计。例如:bien、loin、Dieu等
  (3)二个元音相连,可以计为一个也可以计为二个音节,取决于将这二个元音分读,还是合读,以及在根据其它诗句的音节的数目。如:violet, 可以计3个音节,也可计二个音节。
     
   诗句中间要有停顿,这种停顿往往是有规律的,它紧跟在一个带有重读元音的词后面。如八音节的诗,往往在第四音节后设一停顿。十音节诗句有二种停顿法,一种是五五分,一种是四六分。十二音节的诗句,有多种停顿,如六六分、四四四分、三九分、甚至还有如兰波《元音》中的二二二二二二分。

   诗歌由一小节一小节的诗节(strophe或stance)组成。诗节根据不同数目的诗句,也可以进行分类。二句诗组成的诗节称为“二行诗节”( Distiques),三句诗组成的诗节称为“三行诗节”(Tercet);依次还有“四行诗节”( Quatrain)、“五行诗节”( Quintil Contenant Trois Vers Rimants)、“六行诗节”( Sixain)、“七行诗节”( septain)、“八行诗节”( huitain)、“十行诗节”( Dizain)和“十二行诗节”( Douzain)。九行诗节和十一行诗节较为罕见

法语,捷克语,波兰语的单词都有固定重音,法语是最后一个音节上,捷克语在第一个音节上,波兰语在倒数第二个音节上,它们的格律被称之为“音节诗体”,主要规定每个诗行有相同的音节,如十音节体、十二音节体等等。它们虽然不能人工刻意安排音节的轻重音,但是固定重音在节奏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介绍这些资料,可以为我以后的论述垫底。

TOP

我国古典诗歌的节奏的确与上述法文诗的音顿理论有些相似,但不是大家新诗格律里的这种理解,而是林庚先生的“半逗律”式的音顿。

诗经是“22”分: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五言是“23“分: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按:沈约曰:五言二五必煞。今人朗诵五言诗,也多采用这种顿法〕
七言是“43”分:阳春妖冶/二三月,从风簸荡/落西家〔今人朗诵七言诗,多采用这种顿法〕

楚辞的音顿就更灵活: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按,上述音顿的朗诵方式,许霆教授称之为“意顿”〕


由于汉语诗歌的音顿没有固定重音作辅佐,其节奏感十分有限,到唐代以后就进化为两两为节的程式化音步,通过调理平仄来加强音乐美了〔按:两两为节是为调理平仄服务的,与朗诵没有直接联系,这一点与英诗、俄诗、德诗的音步分割完全相同〕。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