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回归传统的执着——读《古典新诗选集》(许春樵)(原载2004年5月26日《安徽商报》)

本帖最后由 卜白 于 2013-1-1 01:54 编辑

 

                                回归传统的执着                                                     

——读《古典新诗选集》


  

(原载2004年5月26日《安徽商报》)

 

· 许 春 樵 ·



    《古典新诗选集》是9位志同道合者的一次诗歌起义,他们在推出一本诗集的同时,也推出了一种诗歌理想,一种审美意志,一种对诗歌的重新判断的价值尺度。他们以批判姿势对极端的现代主义诗歌运动进行颠覆,以平民化的立场对传统的大众的诗歌再次寻根。以颠覆和寻根为动力的创作实践,集中地表现了他们不再是诗坛“独善其身”的歌吟者,而是“兼济天下”的富有诗歌使命感的理想主义者。这种执着坚定的意志和抱负,为他们赢得了足够的尊严。
    《古典新诗选集》的作者置身于流行与时尚之外,高举“追踪五四新月派足迹、走出现代诗西化误区、回归大众传统与现实”的旗帜向前进。诗集最突出的表现是与现代主义诗歌划清界限,没有艰涩的意象,没有泛滥的直觉,没有挥霍无度的才气表演,没有扭曲变形的心理黑暗;取象比喻朴实明确,抒情表意健康明朗。读这样的诗,没有那种非经验化的阅读障碍,没有极端化的思想伤害。诗中的中庸之道、中和之美,极具古典主义时代的崇高、庄重、理性、和谐的审美趣味。
    上承“国风”之民间立场,下接“五四”新诗的形式意韵,可以看作是《古典新诗选集》的两个内在的注解。诗集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无论是抒情写景,还是阐发幽思,都体现了民间化、平民化、日常化的视角。在占有相当比例的情诗中,一个共同的特点是所抒发的感情多是常人的期待、向往、失落、迷惘、忧伤和痛苦,没有怪异和变态的心理,没有阴暗和毁灭性的想象;诗歌就像作者的服装和头发一样朴素而健康。由于没有那种超体验的感觉,因而也就更接近普通人的感情。齐云、紫筠、陶沙等人的情诗在这方面很有特点。在感悟人生、直面现实方面,任真的《汉字八首》、唐古拉山风语者的《浅吟低唱》《不过如此》、卜白的《一瓶老酒》《一只麻雀》等都很深刻,有一种以小见大、于细微处听惊雷的的穿透力。二是几位诗人都在有意无意地用韵文写诗,而且韵文诗所占比例超过一半以上;毛翰、齐云、卜白、陶沙、任真等都或多或少地以韵入诗。这是回归传统与大众的最明显的实证。韵文只有用汉语表达才最具艺术感染力,这正是传统诗歌形式的魅力之根本所在,也是大众普遍接受和认同的中国诗歌的标志。五四新诗最初都是以韵入诗的,如胡适、徐志摩、戴望舒等都是如此。三是这本诗集取象比喻,没有古怪和荒诞之象,没有像波德莱尔、庞德等用困难的、恶毒的意象进行隐喻和象征。风、树、月光、沙滩、雪地等传统的意象被这群诗人赋予了现代情感。诗风明朗,格调优雅,诗歌与读者的对话关系直接而明确。少了一份贵族化,多了一些平民化。这几乎是9位诗人共同的意志和追求。
    《古典新诗选集》的作者在价值取向上仍然以“自我”为中心,但这种“自我”更多地表现为视角的“我”,而不是感情立场上“封闭与狭隘的自我”,其“自我”的情感是一种群体性大众化的体验。在直面现实的诗作中,可以看到他们对伪崇高和伪现实的拒绝,将落脚点放在了“我眼中的现实世界”上。因为没有假大空地反映现实,所以更显真实的力量。9位诗人在这本诗集中所宣扬的诗歌立场与审美态度,对于目前的诗歌潮流是一种挑战,是一次修正,其勇气和决心值得尊重。同时,他们也将因自己的实践而在诗歌界获得应有的地位和尊重。
     
  (本文作者许春樵是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安徽省著名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
士为知己者死,诗因知己者活。
我希望我的诗——字少义多,言浅情深,语淡味浓,思奇韵和。
卜白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yx571

前来学习!
《诗词艺苑》面向全国征稿!投稿地址:
http://www.shiciyy.com/

TOP

已列入大事记。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