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第七十五回 十年诗笔论雅园 一生心血付史略

本帖最后由 xdgls 于 2013-2-27 21:37 编辑

                                                          第七十五回   十年诗笔论雅园     一生心血付史略


                                                                             死水吧

        =====================================================================
                                                                             一

     话说百年的新格律探索,新月诗派、现代诗派、雅园诗派,东方诗风,流派纷呈。然而,真正从新格律的视角来梳理这段历史的,鲜有人在。周仲器恐怕是第一位吧。

                                                                              二

     周仲器生于1937年,从中学时代就爱好诗歌,接触了大量古今中外的诗歌。1959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分配到南京师大工作。主要教授现代文学,重点是诗歌研究。 在编写现代文学史教材时,就开始研究现代诗歌。1980年代,初期正式开始研究新格律诗,中期和江苏的丁芒、许霆、鲁德俊、钱仓水,曾动议成立中国新格律诗研究会,最终因审批太困难而告吹。当时要申报一个社团很不容易,只有在深圳才有可能(后来黄淮和胡建雄等南下深圳,终于成功成立了深圳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1983年,周仲器、钱仓水合编的《中国现代格律诗选》出版,合写之的《现代格律诗探索的历程(之一)(之二)》分别发表于《镇江师专学报》、《淮阴师专学报》1983年第3期。1984年,周仲器、钱仓水辑录的《现代格律诗研究论文要目(1917-1982)》刊于淮阴师专《活页文史丛刊》第九辑。1985年10月,周仲器、钱仓水编写的《中国新格律诗选》(骆寒超作序),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同时,钱仓水、周仲器的《现代格律诗探索的历程》,发表于《广西师院学报》1985年3期。1991年,黄淮胡建雄到特区深圳,成立了深圳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因为有企业老总的支持,周仲器曾建议召开研讨会,很快在北京雅园宾馆召开了会议,即雅园诗会。可惜因为当时没有出差费用,周仲器没有去成,留下了终生的一大遗憾。到了新世纪初,周仲器和黄淮、思宇共同编选《中国新格律诗选萃》(1914-2005),周仲器作序,由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刊印。2005年,周仲器、周渡合著《中国新格律诗论》,由雅园公司出版。2006年周仲器开始出任《现代格律诗坛》主编,恢复了会刊,至今已主编了四期。2007年,周仲器看到一直一起研究新格律诗的朋友许霆先生出任大学党委书记时,建议他出来主持一次关于新格律诗的研讨会,许霆同意了。由深圳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中心和常熟理工学院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共同主办的“新诗格律与格律体新诗理论研讨会”,于2007年10月20~21日在常熟理工学院举行。2010年周仲器、周渡合著出版了《中国新格律诗史论》(雅园出版公司)。2012年,周仲器、丁国成与黄淮共同编选了《雅园诗选》,同时与儿子周渡一起,撰写完成了《中国新格律诗探索史略》,这两本书已经刊印出版。

                                                                                  三



    周仲器不是诗人,而是一个多年来关注、思索并研究新格律发展的教授、学者,他的新格律思想主要体现在《新诗十批判书》和《格律诗的“自律”与“共律” 》之中。
    (一)、《新诗十批判书》发表于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二期,其缘起是为反驳发表在大型新诗丛刊《星河》杂志上袁忠岳先生的文章《新诗身份辨析一一兼与郑敏先生、丁国成先生商榷》。袁文的要点是反对别人对新诗的批评。袁文认为:新诗的产生主要不是受的外国诗歌的影响,它没有切断古典诗歌的血脉;它是经过了革命的,革命成功了,就不再需要革新了,应该让它自然自由地发展,不要老盯着新诗的出生问题及存在的什么缺陷与危机。周仲器试图从根本上厘清百年来附加在“新诗”身上的一些错觉,为新格律理论发展扫清障碍。
        1、名称问题。在今天看来,“新诗”、“现代汉诗”、“白话诗”三者比较,可能还是称“白话诗”好一些,当然不能说非常好,因为中国古代也出现过白话诗。但是,称“新诗”实在是一个糟糕的、不能久远的称谓。
       2、“新诗就是自由诗”问题。这种说法大错特错,因为真正的自由诗是不存在的。世界上连自由散文、自由小说都没有,作为最高文学样式的诗,哪来真正的自由诗呢?创作应该是自由的,但作为艺术的品种,创作时是不可能完全自由的。
       3、“诗的散文美”问题。这是某些理论权威的“新诗自由化散文化”理论要坚守的最后的也是唯一的一道防线。现代白话诗创作只有突破这一道防线,才能取得真正的胜利。
       4 、 新诗有没有形式?没有人会说新诗没有形式,而是说现在的“自由诗”是一种没有形式的形式。分行是一种形式,语言也是形式,结构也是形式,各种文学样式也会大不相同。但是作为以形式为基础的诗歌,必然对形式有独特的要求,也是诗之区别散文的界限。
       5、新诗有没有自由诗?白话诗人要取得创作的自由,就一定要写不自由的白话诗。理由是:(1)任何一种文化都不可能是完全自由的文化;(2)任何一种文学都不可能是完全自由的文学;(3)任何一种诗歌都不可能是完全自由的诗歌;(4)任何一种文化、文学、诗歌的样式都是这种样式区别于另一种样式的本质特征之一,诗歌是以形式为基础的文学样式,因此,它的样式或体式,更是这种样式或体式的本质特征;(5)也因此,诗歌只能走从不自由到自由的创作道路;只能遵循它的艺术规律,才能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6)自由与限制是矛盾对立的统一,要自由,必然要有限制,只有有了限制,才能取得自由。从某种意义上说,限制越多,自由也就可能越多。还是歌德说得好:“在限制中才显出身手,只有法则能给我们自由。”
       6、散文诗只能是散文诗,它与诗、散文是完全不同的的一种文体。
       7、现代中国诗歌当然应该主要在中国传统诗歌的基础上发展,这种发展,也当然应该包括吸取中国自己民歌的营养,而不是相反。看不起民歌,而且认为民歌体新诗幼稚,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8、新诗发展可否走第三条道路?第一条道路:古典加民歌,不排除向外国优秀诗歌学习。第二条道路:着重向外国优秀诗歌学习借鉴,也不反对向中国古典诗歌和民歌学习,与全盘西化不同。第三条道路:实行古新结合的道路。这第三条道路虽然还没有走得很顺畅,但它有极大的创新意义。它正在以丰富的实践活动开辟着一条能使新诗活过来、兴起来的新路。它在语言上呈现一种半文半白的色彩,显得比完全的白话诗精粹;它又在形式上呈现一种二、四、六、八的句式与三、五、七、九的句式相融会的一些特点。它提供一种新思路:旧瓶也可以装新酒,当然也需要重新包装,为新内容服务。说不准它到一定的时候,会出现一个质的飞跃,产生出一批新的诗体来。
      
       (二)、 在《格律诗的“自律”与“共律” 》中,作者认为:诗人黄淮根据自己多年的创作实践,在新世纪之初提出了自创体的概念,并正式定名为“自律体”;黄淮关于自律体的观点得到了周渡、周仲器的首肯,于是他们著文阐发了“自律体”的理论贡献,并进一步提出了“自律体”与“共律体”可以分头或同时进行探索的方向,并撰文初步完成了对这个理论命题的阐述。
       1、自律体的艺术特征。其特征归纳起来有“四不限”和“两具有”。所谓“四不限”就是篇不限节;节不限行;行不限字;字不限声。所谓“两具有”就是一有节奏,二有韵律。
       2、共律体的艺术特征。它具有与自律体正好相反的艺术特征。它不但有两具有,更有“四限”:篇有限节(当然也可以不分节),节有限行,行有限拍或限字,字、拍也应适当地限声调,最好讲一点平仄。
       3、自律体共律体的关系。自律体是原创的母体,共律体是再创的子体。共律体是一种复创、共创的形式,也是格律诗的成熟的提高的形式。
       4、自律体与共律体的历史意义。两者的创造、互动、交替、演变是中国格律诗发展的内在动力。“自律体”与“共律体”的互动演变已经造就了中国诗歌形式上两次伟大的变革,它的继续互动演变必将促进中国诗歌形式第三次伟大的变革。

                                                                                        四

       周仲器对于现代格律诗学会这段历史有着自己独特的认识,他将这一复兴现代格律诗运动的诗人群体称为雅园诗派,并撰文《雅园诗派论》(周仲器、周渡撰)上、下两篇,分别发表于《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三期和《现代格律诗坛》2009年总9卷、10卷予以阐述。
       《雅园诗派论》(上)阐述了雅园诗派多元、包容,和而不同的新格律观;
       《雅园诗派论》(下)分析了雅园诗人们在新格律诗创作方面的三大趋势:第一,直接继承近百年新格律诗本身发展传统并有重大突破的一路。第二,以学习、吸收古典诗歌和民歌营养为主要趋向的一路。第三,以学习外国格律诗体,并进行汉化、现代化试验的一路。并着重推介了雅园诗人们试验的九言诗、八行诗、十四行诗、汉俳、六行新绝句、白话律诗、白话新词体、自由曲、新辞赋体等较为定型的共律体。

                                                                                              五

       就我视野所及,周仲器、周渡所著《中国新格律诗探索史略》大概是第一部以新格律的眼光全景式的审视百年新格律的历史著作。全书上溯至1912年,下延至当今之世。时间跨度大,涵盖面广。语言平实,资料翔实,是研究新格律史的不可多得的信书。
       本书将百年新格律诗探索的历程大致分为以下七个阶段:
       第一阶段(1912—1925),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前后新格律诗的萌发阶段。
       第二阶段(1926—1933),第一个格律诗派——新月诗派阶段。
       第三阶段(1934—1949),新月诗派后新格律诗的探索呈现向多元方向发展一个阶段。
       第四阶段(1950—1976),以何其芳提倡现代格律诗为主潮,以及文革时期的一个阶段。第五阶段(1977—1992),新格律诗的探索恢复阶段。
       第六阶段(1993—2005),雅园诗派建立与发展阶段。
       第七阶段(2006—    ),新世纪网络阶段。
       关于新格律诗史的分期。周仲器、周渡作出了“一面旗帜(格律)”、“两个诗派(新月诗派和雅园诗派)”和“三次浪潮(新月诗派开创格风气在先、何其芳倡导现代格律诗在中、雅园诗派重振新格律雄风在后)”的概括,明晰地梳理了新格律诗发展的脉络。


   
死水吧

本帖最后由 xdgls 于 2013-2-27 21:38 编辑



      曰:周仲器不是诗人,但一生关注、探索、研究现代格律诗,从八十年代初编选《中国现代格律诗选》,到新世纪主持编辑现代格律诗学会会刊《现代格律诗坛》,再到阐发自律共律理论,再到撰写《中国新格律诗探索史略》,他将一生心血都付给了现代格律诗。
      于新格律而言,周仲器的意义在于:一、主持编辑《现代格律诗坛》,着重推介了雅园诗人们试验的九言诗、八行诗、十四行诗、汉俳、六行新绝句、白话律诗、白话新词体、自由曲、新辞赋体等较为定型的共律体。二、和诗人黄淮一起阐发了自律共律理论。三、提出雅园诗派的历史命题。四、撰写出版《中国新格律诗探索史略》,第一次从新格律的视角全景式的梳理了百年的现代格律诗发展历程。
      关于周仲器、周渡、黄淮阐发的自律共律理论,2012年初曾引起了一场激烈的争论。论争没有结局,双方求同存异。我以为,自律共律可以从独特的视角来阐释新格律理论,分歧应该求同存异,不足应该逐步完善,以求得历史的验证。
      关于雅园诗派,诗界有的支持,有的反对。但是,我以为,从2001年前后周仲器提出雅园诗派的历史命题,到2005年前后对于雅园诗派的论述,期间经历5年时间。对于雅园诗派的认知,他经历了一个由假想,到验证,最后到确认的过程。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至今10余年间,其相关论述更进一步加深。从振兴现代格律诗大业出发,这一主张新诗格律化的诗人群体,有自己的创作主张,有自己的创作阵地,有自己的出版公司,有实实在在的创研成果,作为中国新诗史上第二个倡导新诗格律的社团、也是第一个倡导现代格律诗的新诗诗派, 是应该被予以认可的。
      做前人之未做,想前人之未想。正因为如此,周仲器的许多思考受人质疑,许多理论有待学界认可。


             正是    但为格律添砖瓦
                      是非成败任评说

参考资料:
        《雅园诗派论》                        周仲器  周渡
        《中国新格律诗探索史略》          周仲器  周渡
        《中国新格律诗史论》               周仲器  周渡
死水吧

TOP

附录

《中国新格律诗探索史略》目录

序一:读《中国新格律诗探索史略》       潘颂德
序二:一生只为格律生 两代共谱格律史   赵青山
序三:探索历程   诗史留真                  李长空
导言:关于新格律诗的几个认识问题
第一章 中国新格律诗的最初探索(1912—1925)      
第二章 中国新格律诗探索的第一次浪潮:新月诗派(1926—1933)
第一节  新月诗派的形成及其总体评价
第二节  新月诗派的理论贡献
第三节  新月诗派的优秀代表作品
第三章 中国新格律诗探索第一次浪潮退潮后的探索    (1934-1949)
第一节  新月诗后新格律诗创作上的探索
第二节  新月诗后新格律诗的理论探索
第四章  中国新格律诗探索的第二次浪潮及其被迫中断(1950-1976)
第一节  几次关于诗歌格律形式问题的讨论
第二节  何其芳、卞之琳、林庚等人关于建立现代格律诗的理论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的新格律诗创作
第四节  新格律诗探索的被迫中断
第五章   中国新格律诗在新时期初期的探索(1977-1992)
     第一节   新时期初期对新格律诗的大力提倡
     第二节   十四行诗的再度兴盛
     第三节   两栖诗人丁芒对新诗体的探索及其“哥德巴赫猜想”
     第四节   胡乔木的“简明格律体”
第六章  中国新格律诗探索的第三次浪潮(1993至今)(一)
       ——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的建立与雅园诗派的初步形成
     第一节   深圳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的建立
     第二节   北京“雅园诗会”的召开与雅园诗派的开始形成
第七章  中国新格律诗探索的第三次浪潮(二)
     ——多元与包容:雅园诗派的新格律诗观
     第一节   公木先生对新格律诗理论的历史性贡献
     第二节   三种宽严不同的新格律诗观
     第三节   2007年“常熟诗会”及其会议纪要
     第四节   “雅园诗歌论丛”与学会成员的理论著作
第八章   中国新格律诗探索的第三次浪潮(三)
     ——自律与共律:雅园诗派新格律诗的创作实绩
     第一节   黄淮、丁元、萧宽、思宇等的新格律诗
     第二节   刘章、浪波、高昌等的新格律诗
     第三节   丁芒、梁上泉、李忠利等的新格律诗
     第四节   刁永泉、邹绛、纪宇、毛翰等的新格律诗
     第五节   屠岸、骆寒超、晓帆等的新格律诗
     第六节   赵青山、李长空、刘聪美、任雨玲、百灵等的作品
第九章  中国新格律诗探索第三次浪潮(四)
     ——后起网站、论坛、社团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   东方诗风论坛的创作与研究活动
     第二节   中国格律体新诗网的创作与研究活动
     第三节   中国韵律诗歌网、学会的崛起
参考文献
附录:中国新格律诗创作与研究论著要目
后记
死水吧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