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浑浑水养浑浑鱼

  浑浑水养浑浑鱼     
        
        大凡捉鱼的老手,见到清清的水田、沟渠,是不肯光顾的,因为他明白,太清的水是没有鱼的。当然这是凭多年的经验,甚至是教训,未必都知道圣人的“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古训。现实的例子倒让他们明白:“浑浑”的水里多半有鱼躲藏,有时甚至捉鱼前还要故意把水搞浑,让鱼嘴伸出水面,一捉就准。于是得意的总结成谚语,曰:“浑浑水养浑浑鱼”。
      然而在我家乡的鲤鱼河,未开发前,河水十分清澈,但也生存着一种鱼,通体透明,可见脏腑。一次捉住,仔细把玩,很惊异于它的玲珑透亮,也很感叹于它的清瘦无比,好食者也不屑于入口的。不过我们入口果腹的鱼倒是在浑水中长大的,水浑鱼肥,味鲜肉嫩,甚而至于一池清水,人们也要投下饲料、倾倒残羹,使它变浑、变污、变油,为了更好的养出“浑鱼”。
       我们通常见到的鱼,因为在浑水中养惯了、养久了,离开“浑”就无法生存。小时侯,我们捉到鲫鱼、鲤鱼等放入盛着清水的桶里、缸里,看着鱼们“愉快”的游弋,兴奋不已,但不多几天,鲜活的鱼们便会渐渐的翻白死去,即使加盐、换水,也无济于事。当时真是百思不得其解,后来在高人点拨下才醒悟,原来这已经“浑浑”的鱼,必须要“浑浑水”才能养活的。于是后来捉到鱼,在清水桶里就加上些泥,把水搞浑来养。基于此,我们也把这经验传给后代,要他们牢记住 “浑浑水养浑浑鱼”这个理。
       其实,也许鱼本来无“清”和“浑”之别的,水中生存,用鳃呼吸的本性也是一样的。甚至可以大胆设想,原来他们也是通体透明的。浑浑水中生存,自然也不再清瘦了,不小心浑头浑脑的就肥硕起来,通体也不再毫无掩饰,终于生出厚厚的脂肪,披上硬硬的鱼鳞,莫测高深的遮掩起来。但也就是这浑浑水,遮天蔽日,本以为能更好的遮藏,可偏难分清香喷喷来的饵里是否有钩,于是浑头浑脑的就离了水里,浑头浑脑的到了锅里,厚厚的脂肪、硬硬的鱼鳞没能遮挡生命的流逝,反而激起了食客的食欲。
       清水中的鱼还在缓慢的生长,清瘦不已,但也许是水清吧,钓钩的影来时,它们即能觉察;或许也因为是清瘦,馋嘴的老饕也不愿浪费工夫下口的,自然它们就得以无声无息的过活着。
      下笔至此,很奇怪圣人会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句古训,是没有看过清水中生长的鱼呢?还是那时候环境就这样污染了,浑浑水如此之多?或者的确是信口一说,以偏概全?他可没有料到,他这句经典语录,几千年来,让很多人引经据典、理直气壮地去制造了无数浑浑之水,养就无穷浑浑之鱼。
      “浑浑水养浑浑鱼”,捉鱼的老手们循此律虽然颇有收获,但这捉鱼的经验常会误导养鱼的人们,因为养鱼和捉鱼毕竟是不同的。

也许作者的话还没有明白说出,但是可以任你去揣想。

TOP

嗯,读出一点言外之意了。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