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一方水土一方草

本帖最后由 水若寒 于 2014-4-2 08:53 编辑

农历三月三,遍野都是荠菜。遍野的荠菜都开了花,结了果。来不及长大的荠菜,也急匆匆地开花结果。
       刚出土的荠菜,嫩绿的叶子贴着地面层层叠叠地展开,像贴在地面的绿色花朵。春光迤逦,荠菜也和春光一起迟暮。荠菜抽出细长的茎,细长的茎又向两边支出排列有序的细柄,柄上支着一个倒立的扁平三角形,像一株挂满锦囊的树。锦囊里塞满春天的祝福。“小锦囊”沿着主干一下一上、一下又一上......像四平八稳的步子,一步一步登上顶峰。顶峰是一簇碎米头似的细小得没有花形的小花,它们正在酝酿登高的锦囊妙计么?
       “三月三,吃鸡蛋。”记得念过的童谣,却没吃过三月三的鸡蛋。即或凑巧吃了,也不知道那天是三月三。老家没有吃荠菜的习俗,漫山遍野的荠菜不是给猪吃了就是老死了。小时候打猪草,在麦地里一抓一大把,那时只知道它叫“粑粑菜”或“雀雀草”。后来读《挖荠菜》的课文,才知道它是一道美味的野菜。
       湖北人人喜吃荠菜,叫它“地菜”或“地米菜”。用它包春卷,在油锅里“扑腾扑腾”地翻滚就成了一卷一卷的美味,脆而香。我更喜欢用它包水饺,名副其实的春色可餐。三月三,荠菜老了,就用它煮鸡蛋。荠菜煮鸡蛋和茶叶煮鸡蛋异曲同工,陈旧的茶叶味变成了清新的荠菜味。
       和荠菜相比,老家更喜欢吃鱼腥草,且吃法简单:连根带叶,洗净,凉拌。 鱼腥草在老家叫“折耳根”,或“节耳根”。独特的草根味儿令人齿颊生香。冬去春来,鱼腥草迫不及待地钻出地面,卷曲的酱紫的叶子酷似小耳朵。“小耳朵”慢慢舒展成正面绿、背面紫的叶片,新的“小耳朵”又不声不响地探出头来。埋在泥土里的根又嫩又脆,出淤泥而不染,竹节一样一节一节地挺进春天。
       八几年那时,吃不起学校食堂的饭菜,每周回家自带一星期的米和咽饭的咸菜。一日三餐,吃了上一餐又赶紧洗米蒸下一餐。星期天食堂蒸饭的工人放假,晚上没饭吃。条件好的去街上买两三毛钱一碗的清汤挂面,没条件的就只能饿一宿肚子。我有个要好的同学是学校教职工子女,吃住都在学校。一次返校,我顺便给她家带去一把自家田埂上的鱼腥草。她的父母喜出望外,热情挽留我吃晚饭。后来好像还带过几次,好像每次都在她家吃晚饭。衷心感谢他们没有嫌弃一个乡下少年。
       离开老家二十年了,在外地也买过几次鱼腥草,却怎么也吃不出老家的味道来。广东人通常把鱼腥草和满天星、茅草根、芦苇鞭等凉茶草药混在一起卖。扎成一小把一小把的鱼腥草又老又丑,也没有老家特有的香味。
       广东人怕上火,一年四季离不开凉茶。感冒了也喝凉茶。对咸菜、辣椒和糖像火一样敬而远之。请广东小朋友吃糖是绝对的不识时务。大浑大油也有火,煲鸡汤加“清补凉”才吃得放心。见到湘赣黔川四大辣椒王的人吃辣椒就心惊:吃下去的火怎么出得来?
       广东人的火是形而下的。一年四季不穿袜子,更别说秋裤了。赤脚穿皮鞋更利索,光脚丫子出的汗马上就被风收走了。外地女人也裸着腿穿裙子。广东女人更喜欢裹牛仔裤,太热了就穿牛仔短裤,全都裸着腿。不像内陆城市的女人有厚的、薄的、连裤的、连袜的、单腿的、露指头的等五花八门的袜子。广东的袜子都是被外地人买贵的。
       不怕上火的广东人是奇葩。在广东穿凉鞋套丝袜的也是奇葩。
       或许,湖北人和广东人一样,以为鱼腥草是一味药而不是一碟菜。地里也少见鱼腥草,春光都被荠菜抢去了。
       婆婆知道我不懂吃荠菜 ,每到吃荠菜上市就用荠菜包春卷给孩子吃,三月三那天也一定用荠菜煮鸡蛋。我不想深究吃荠菜的缘由和典故,只想不要错过荠菜的美味。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养一方草。
       又是一年三月三,我也要用地米菜煮鸡蛋。并提前打电话回家,告诉母亲也用粑粑菜煮鸡蛋。



2014 03 31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好漂亮的文采,好漂亮的荠菜!我最爱吃荠菜饺子。若寒对风土人情很有研究啊。

TOP

荠菜好!想起我从万盛采回来的清明菜了。

TOP

本帖最后由 东方一枝兰 于 2014-4-18 16:30 编辑

回复 1# 水若寒
问好!见那么鲜嫩的芥菜,有口水增多的感觉。小时候有下江人为邻,她们叫此菜为“弟弟”菜,听不清,可能是“地的”菜。而我们却叫它为“响铃草”,把那些小果子全部轻轻扯下,真向倒挂的小铃,用手轻轻地一摇,真能发出响声,那时的我们觉得好玩开心。跟她们一起上山坡采,用刀或剪子挖,或直接用手扯。然后用来包饺子,或炒饭,清香可口,至今难以忘怀。前两年还上山採过,后来得知上面可能染有除草剂,就不敢去採来食用了。谢这篇雅文带给我美好的回忆。

TOP

好淳朴清新的字,喜欢!读着好亲切。
当我坐在那架破旧古钢琴旁边的时候,我对最幸福的国王也不羡慕。    ——海顿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

TOP

好漂亮的文采,好漂亮的荠菜!我最爱吃荠菜饺子。若寒对风土人情很有研究啊。
海棠依旧 发表于 2014-4-17 23:01



    谢谢海棠姐一读,我是入乡随俗,说不上研究。我也最爱吃荠菜饺子,那清香味好清新,仿佛就一口咬着了新嫩的春。

TOP

荠菜好!想起我从万盛采回来的清明菜了。
诗酒自娱 发表于 2014-4-18 09:53



    万老师好!让我想起清明菜来了,虽然不记得它的味道,但它那种茸嫩、冰清的样子很讨人喜欢。

TOP

这些菜名都耳熟能详,就没有吃过。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TOP

回复  水若寒
问好!见那么鲜嫩的芥菜,有口水增多的感觉。小时候有下江人为邻,她们叫此菜为“弟弟”菜, ...
东方一枝兰 发表于 2014-4-18 16:24



    谢谢东方兰细读,并精彩回贴。不同地方的荠菜有不同的小名儿吧?武汉这边就叫地米菜或地菜,因为开花如米粒。嫩的荠菜真的很鲜美,开花结果后的荠菜煮鸡蛋时也是满屋清香。这边人说吃了荠菜花煮的鸡蛋头不疼。我纯粹是爱吃。

TOP

好淳朴清新的字,喜欢!读着好亲切。
雁语 发表于 2014-4-18 21:21



    问好雁语,谢谢一读。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