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浅谈对传统杂体诗词及特殊技法的继承

-------学钻牛角尖系列

自古以来,中华诗词就有正体、杂体之分。古体、近体为正体,其外均称为杂体,或名异体。如打油、竹枝、回文

、宝塔、谜偈……等,其它如众所周知的因形适义、重辞嵌字、连珠顶针……等特殊技法,而形成的双声、叠韵、藏头、匿尾、怀中等。这类作品,并未改变诗体本身的形态、格律,虽然不必自成一体。但因俱各具特色、各有妙用,且创作者多,也当算自成一格。特别是古今流行已久,利用各种特殊技法和特别要求的辘轳(轱轳)、八仙、卷帘诸体等,类似现代的组诗,当然也应属杂体之例了。杂体诗的总体特点是:其命名非常形象,顾名一目了然。同时因其表现手法的特殊性,作者如根据要表达的内容,来选择最适合的体式。往往能起到极佳的独特效果。特别在应酬赠答,应征应题之时。

其实我学习钻牛角尖,已经有好几年了。尤其是前些年加入中国国学会之后,认识到一切民族的、独特的、有生命力的,特别是适合大众欣赏的艺术表现形式,决不会被社会淘汰,更不会湮灭。只不过文化艺术方面的破立、革命、重建和清理整顿,其表现不像社会变革,来得那么迅速快捷。意识形态方便的改革,是要经过一个漫长调整时期的。这早已在几千年历史中,特别是诗歌的变革、发展史中多次应证。何况中国的辛亥革命,推翻的是有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五四新文化运动至今也不足百年。目前才是由变转常的初期,很多东西究竟是精华还是糟粕都无最后定论。是传承、是淘汰还有待甄别。不能把革命高潮期,否定一切、打倒一切的极左的过激言论视为经典。当时只是适应斗争需要;现在则是要维护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基,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需要。不然何以当韩国抢先注册端阳节时,会举国大哗,视同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侵略呢?

传统诗词楹联方面,中华诗词学会及其全国的各级组织。中国国学研究会等早就引起了重视,开始着手这方面的清理工作。现在各地已经申报成功的,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明证。特别是前几年,川渝的一批有识之士,在江城聚义,由重庆、泸州市诗词学会首先举起了国诗的大旗,视诗词文化为我国的国粹。我认为这的确是办了一件有超前眼光的大事好事。众所周知,源于我国的围棋,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曾被日、韩打得无还手之力。我们自己放逐得已不能进入文学史的传统诗词,在日、韩却研究得有模有样。若不事先擎起大旗,说不定那一天,又会重演辱国辱民的笑话。我是非常尊重这种民间团体行动的,并且用行动来表示这种支持。特别以我国诗词界,沿用时间最长的平水韵,依序完成了一百零六首,以国庆六十周年大阅兵为题材的“国阵歌”系列长诗。虽然后面全是仄韵,极为难写,但仍然坚持用半年时间,完成了创作。想体现的就是一种传承和珍惜国粹的精神。从此以后,更加速了我钻牛角尖的步伐,这里仅就近年研究中,略有所得的辘轳、八仙、卷帘等体,和大家交流:

一:辘轳体是最具代表性的杂体诗

辘轳体诗,为组诗类型。即适合激情澎湃时的慷慨长歌;也可作闲情逸致中的精琢细吟。此体多为律诗,也可用绝句。每首单看均未改变正体律、绝的基本格律。特点是:要求起句必须起韵,律诗是连续五首,用同一韵部。每首都包含一句共同的重点句,依序用在五首诗的第一、二、四、六、八句处。(绝句则三首,共用句依序在一、二、四句处。)

辘轳体诗因其韵律如水井之辘轳架旋转而下,故名。亦称轱轳体(以车轮旋转比之,同样形象。)据考宋诗中,杨万里有《城上野步用辘轳体》:存诗是一首五律:守劲无遗暖,晴行失老怀。叶飞枫骨立,萍尽沼乔开。 路好仍回首,泥残敢放鞋。登临不须尽,留眼要重来。惜乎目前只存这一首。有人说,这是其中最后一律。此言似可信,至少从诗题上,我们可以看出,那时已经有了这种诗体。而且今体诗唐代早已定型,那时出现这种诗体,也符合历史发展定律。这里仅选两首我的习作为例:

登海陵岛大角湾钓台放歌(七律辘轳体)

处处留情处处诗,东西南北总相宜。

三江四海心常恋,五岳千峰意每驰。

醉里狂歌看雪妹,梦中漫舞伴风姨。

偷闲爱作远游客,海角天涯一日居。


江山秀美任奔驰,处处留情处处诗。

八桂奇峰多入画,三湘吟水汇成词。

南宁无愧花城誉,北海常怀游侣姿。

把酒临风登绝屿,水天一色共心怡。


南海波涛谱壮词,豪情澎湃醉难辞。

杯杯助兴杯杯酒,处处留情处处诗。

愧对沧溟言抱负,难将热血荐明时。

此身终老江湖上,不学经纶只学医。


我生如幻亦如棋,步步迷茫步步思。

敢怨尘缘多坷坎,唯求事业少涟漪。

天天有酒天天醉,处处留情处处诗。

膝下承欢五虎将,接班开拓树雄旗。


暮色苍苍觉醒迟,大潮奔涌势难羁。

随缘从众闯新宇,返朴归真觅旧埘。

着意游仙研玄秘,潜心问道访明师。

江山代有神奇秀,处处留情处处诗。

垦丁放歌:(七绝轱辘体)

鹅銮鼻下太平洋,日丽风和花浪扬。
博大胸怀心淡淡,任由寰宇众生狂。
极目南天望海疆,鹅銮鼻下太平洋。
世间唯有宽容大,堪笑独夫小肚肠。
波光灿烂亮堂堂,万物原神着盛装。
天道追求真善美,鹅銮鼻下太平洋。

随着岁月推移,后来进而拓展成“八仙体”亦名“全辘轳体”。由先前的五首律诗组合,变为由八首律诗组合。依然每首都包含一句共同的重点句,其中第三、五、七首则改为用仄韵,以保持律诗格律的严整性。进一步扩大了组诗容量,给诗人提供了更大的创作空间。举我一首近作为例:

城南湖畔筑新家(八仙体)

城南湖畔筑新家,面水临山竞物华。

大道连通天下路,小区罗致世间花。

前庭后院围栏柱,右虎左龙镇界牙。

遥控门关成一统,安居圆梦乐无涯。


笑沐朝阳送晚霞,城南湖畔筑新家。

练拳每遇游鱼串,吟唱偶来啼鸟加。

贺岁腊梅香正盛,越冬金桔色犹嘉。

平安福到知年近,学海轻舟奋力划。


欧陆风情如迷阵,连排墅式随坡顺。

城南湖畔筑新家,域外亭台飞古镇。

水景园林谐趣多,雕楼望塔安全慎。

地球村待统建中,人类交融期转瞬。


梅香未散艳山茶,月季堂前绽嫩芽。

舍北篱边藏暗堡,城南湖畔筑新家。

庭中彩蝶翩翩舞,墙角乌龟慢慢爬。

爱听幼孙初学语,每将爸爸叫粑粑。


书斋静坐品佳酝,尊奉先贤聆古训。

邻院琴鸣传乐声,隔窗莺语添诗韵。

城南湖畔筑新家,郭外桥头兴旺郡。

蛙噪莲塘菡萏香,凌波仙子带红晕。


淡菊香浓桂蕊奢,小园争胜斗奇葩。

虬枝蟠干盆中趣,尺水寸山眼内赊。

坎下林边添雅苑,城南湖畔筑新家。

诗情画意来心底,养性怡颜非浪夸。


一换冬装人觉笨,时髦地热空调稳。

案头方见水仙开,栏外早知金菊损。

四代安康结善缘,百年同聚固根本。

城南湖畔筑新家,也效板桥多混沌。


萍飘蓬转日西斜,雨迹云踪回望遐。

挟技漫游娱土鳖,驱车高速竞骝骅。

幸逢风顺舒双翼,敢闯潮流奋独槎。

喜得功成归隐后,城南湖畔筑新家。

辘轳体诗,因每一首都包含一句共同的重点句,自然形成了反复吟哦、余味绵长、雒诵回环的风格。而共用的重点句,实则如点题,使全诗主题突出,形象鲜明。创作中更有如一根红线,将各首诗有机的串成一体。引领着作者的诗情,畅游在诗海词浆之中。个人体会,如遇大感动.诗情喷涌时.或当有深切体会.深思熟虑的题材。不妨一试,必当有事半功倍的收获。

二:回文轱轳体----闲情中的调味剂

相传为宋代秦少游首创,据说在《苏小妹三难新郎》一文有例。但坊间话本,难以为凭。但想必相去也不太远。流传下的诗到不少,别名也多,念珠、花环,各尽其意。大多如朱老会长集中“献给助残日”所排版面,刊印成圆形。这种诗也按正体格律,区别于一般回文诗、联处,仅在可逐句甚或逐字反复。正如我以前谈到鸳鸯交颈十字回文诗时曾经说过:这种诗大多无实质内容,多为吟风弄月的游戏之作。但选词择字中,确能获得很大娱悦,不失为一种自我消遣。真正写好了,或得友朋一笑,陡增情趣。于人有益无害,更可陶冶自我情操,增添一点文采,又何乐而不为呢?况且在钻牛角尖时,很容易从中得到感悟,寻到创作的捷径,也是很大收获。所以这里通过实例,将我学习中摸索到的门径、创作心得,从技术层面上和大家作一下交流:

先举一例最易入门的十字回文诗:这其实可算顶针格之连珠回文,或说:辘轳回文的入门式。因全诗不算标题,仅只十个字、最易说清楚。举拙作:菊香。为例:“菊  香”

霜成露育凝寒香秋菊黄----------读作:

霜成露育凝寒香,育凝寒香秋菊黄。

黄菊秋香寒凝育,香寒凝育露成霜。

这实际上只需要在起句时,注意将第一个字,起在选定的韵上。形成一句前、后两字,同一韵部的七言诗句。

第二步:从第四字起读,后面续上三个字。形成第二句七言诗句。最后一个字,也必须落在韵上。

第三步;检查有无语病、是否通顺,平仄无误。即成。

再举我两首“回文轱轳体”近作诗例:

秋山红叶行(轱辘回文)

客醉茶香茶醉客    风尘洗净洗尘风
白霜寒露寒霜白    红叶秋林秋叶红

仙园梦游引(轱辘回文)

假如真日真如假    香桂月园月桂香

雅道仙乡仙道雅    黄花菊苑菊花黄

这两首诗,均按七绝格律,每首用双韵(一平韵;一仄韵),为句读轱辘回文。前一首:顺读得一东韵;倒读得十一陌韵。后一首:顺读得七阳韵;倒读得二十一马韵。每首均可得不同句式排列之七绝诗八首,轱辘循环不息。

大家一看就清楚,这算是回文创作中,由最简易的回文句组成。因其艺术性、趣味性、世上流传的这类诗、联甚多,爱好者众,几乎能达到让人过目不忘的效果。

这个的创作要点:一是用双韵,且必须选一平韵、一仄韵,否则无法调正平仄格律。第二:要特别注重每句居中那个字,这关键字,要能够成为自然承接前三字反转的轴心。掌握住以上技巧,有兴趣者不妨自出题目,自娱一试。
遇合随缘,奋力向前;经磨历劫,始归自然.

三:打油辘轳体-----贴近大众的新宠

打油辘轳体,是采用辘轳体诗的创作体式,按打油诗的写作风格,逐渐兴起的一种通俗诗歌载体。特别利用了辘轳体诗每一首都包含一句共同的重点句,使全诗主题突出,形象鲜明这一特点,直接以此为诗题,不另命名。

更主要的是它充分发挥了打油诗的通俗易懂、诙谐幽默、暗含讥讽、风趣逗人的特点。将其趣味性、知识性和故事性发挥得淋漓尽致。虽然这个诗体名称流传并不太久。但这种诗体的存在应该比较久远了。因为打油诗相传为唐代张打油所创,最初不拘于平仄韵律。以其语言的俚俗滑稽、讥讽自嘲,表现出来自民间的活跃生命力。很快引起了文人学士的重视,达官显贵、名家巨匠也偶有涉足。这样一来,不但基本完善了格律,也彰显了其特色。但因其出身的俚俗,旧时文人认为,其不宜登大雅之堂,故均未将这类诗收入集中。现在所见的打油诗,大多出自名家笔记和古今诗话。

正由于打油诗的这种特殊出处,使其在流传过程中包容进了很多文史知识,展现出很多伟人、名人的个性喜好、风流轶事,从而更增添了它的魅力。至今打油诗一词,仍常被诗人作自谦语用。所以我认为,要严格区分打油辘轳体和一般辘轳体诗,是不容易的,而且似乎也没这必要。只要你感到符合以上条件,而你又想轻松一些,让俗语、方言溶入诗中。就冠上“打油”两字在前面,也未尝不可。所以我说,要真正查这种诗体最早的出处,是不太容易的。

据传最先在网上推出“打油辘轳体”诗名的是当代诗人赵缺,他写的这类诗较多,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我是流氓你是谁。但我比较喜欢的是他的:

“我们都是木头人”:

我们都是木头人,从小难求自在身。

不笑不言听纪律,能抄能述费精神。

雷锋事迹常依旧,鲁迅文章最认真。

一角红旗心上挂,临风何日染灰尘?


一线流光百变身,我们都是木头人。

欲成虎豹先成狗,不信官商且信神。

失业才知真寂寞,偷情也爱假单纯。

东风彻夜无消息,只有猫儿在叫春。


喷泉池畔忆星辰,飞浪轻烟假亦真。

这里再无钉子户,我们都是木头人。

八方灯射深沉夜,万里沙侵烂漫春。

且对东方一声吼,不成功也不成仁。


四野风烟锁住春,一轮红日破清晨。

岂无豪杰能除害,又有英雄在造神。

物种渐成金字塔,我们都是木头人。

只今莫读千秋史,近事回眸已失真。


天涯日月海中尘,万载轮回不坏身。

国国每分新敌友,官官仍似旧君臣。

发言岂可常随便,听话无须太当真。

闭上眼睛终一叹,我们都是木头人。

我自己也学着用这种章法,试写了一组。那是去年末,杜元谨兄因治疗牙病,以“赠口腔科医师”为题,写了首律诗。并分别发给廖志新及我求正。转而引发了互相间的唱和。

更因廖兄的热情,为帮助杜兄提高,一气写了:“感治牙”、“牙医”、“牙恙”三律为之示范.杜兄终于在数易其稿后,写出了我们都颇为满意的好诗.我感于杜兄认真求实,学而不厌的精神。更有感于我们学会内部,良好互动的浓厚学术风气。将这些前后修改的稿件,略加评论,整理成:紫薇诗苑----诗友唱酬诗话一则。文章结尾处,即借取廖兄诗之首句:“门不关风语半全”为题,成打油辘轳体七律一组。以结去年诗债,岂不快哉!只是仓促成章,难免多有谬误,尚祈各位方家教正:

门不关风语半全(打油辘轳体)

门不关风语半全,何当齿落食难咽。

天材地宝寻常味,海贝山珍不觉鲜。

生理失调心气弱,养营难继肾精蔫。

人身盼似逢春木,再发新芽依旧妍。


切牙意外首当先,门不关风语半全。

西子魂消开口怯,潘安魄散自信脧。

医林难继回天术,牙技犹留补阙篇。

清创疗残根本固,烤瓷义齿助君痊。


魑魅伤人不觉间,窝沟点隙菌斑缠。

窗常纳月影圆缺,门不关风语半全。

龋病横行成祸患,蠹虫挖尽始安然。

金钢裂钻清残腐,扫穴犁庭仔细填。


龅牙畸齿地包天,腭裂兔唇流口涎。

发育异常犹欲治,遗传缺陷实堪怜。

脸遭白眼知多少,门不关风语半全。

造化因何皆命定,非缘权势与金钱。


妙手回春结善缘,非魔非幻更非仙。

较真失势真情丧,作假随流假道传。

除病消灾拚底气,添花锦上靠财权。

几多体制弃遗子,门不关风语半全。

个人感觉,雅俗是相对的。通俗不等于粗俗,语言可以用口语,但也不能太直白。它不是顺口溜,不能失去诗味。幽默不等于恶毒,风流绝不是下流。打油诗体能流传至今,与其并未偏离中华诗词的基本规范有很大关系。更是受许多伟人名士、诗人才子欢迎的主要原因。比如聂绀弩能以简练的语言引伸入深远的境界,便成了此道中的翘楚。打油诗也成了他在特殊环境下,坚持人格的精神支柱。所以对这种有着悠久的传承,又是大众喜闻乐见的诗体形式,我们就更不能放弃。


四:卷帘体诗之我见:

据传此体出自诗仙李白。太白集中有《怨情》: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一诗,有好事者便以“美人卷帘”为题,作卷帘体诗。(惜原诗已无考)强调其创作特点:诗须每行一句排列,方显卷帘之势。便于形象地将帘体诗一句、句地卷起来,名符其实。创作过程分两步:首先制帘,据称最初要求颇严。需先作一首藏头嵌名诗,题目往往是有并列关系的四字成语、熟语……等。如:风花雪月、花鸟鱼虫……等,然后按题目,每一字起一句,成五言或七言绝句。将帘体诗挂起后,才开始卷帘。依序按帘体诗写卷帘体诗四首,即第一首起句用帘体之第一句,第二首起句用帘体第二句……以此类推。按帘体诗句含义、内容接续,均押原韵。实际上含帘体诗一共五首。

后来不断创新、改革,不再拘束于藏头嵌题。而可随兴随意立题,更可直接利用名家名诗作帘体。这样便扩大了卷帘体诗的功能效用,更因其趣味性、普适性,很快发展成了一种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杂体诗。

经多方考证后,个人认为“卷帘体”仅是“辘轳体”的一种变格,依然可归于这一大类,可以说是在辘轳体基础上的创新和拓展。显得更加灵活、清新。但基本上可以肯定的是这种体裁问世时间不长,从其刻意炒作的特点看,这应该是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的产物,是现代人借古人名创作的新格式。因为这必须按现代的横书,才能看清其巻帘之势。稍有书法常识的人都知道,过去的几千年,中国都是直书,且不加点断,根本展现不出卷帘的含义。而且早期的卷帘体诗以四字为题、太过空泛,多无实质內容,更具普适性,有极重的商业化倾向。最初或许是某个才子的生财之道呢!

当然我上面的论断,并非是在贬低这种诗体。而是想还其本来面目,充分肯定其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同时发现这种体式,专属性强,重点明确,特别是直接选用名家名诗作帘体,对进一步拓展其精神实质,深化内涵,效果明显。很容易激发灵感,进入创作状态。并曾作过两次尝试:

甲午夏初过富顺西湖谒刘光第墓

-----以刘公七绝《峨眉最高顶》*为帘体,作卷帘体诗一组为祭:

峨眉最高顶    清  刘光第

诗客入天争秀骨,神僧埋地结真胎。

三秦鸟道衣边接,六诏蛮云杖底来。


诗客入天争秀骨,仁人立世若愚呆。

高标戊戌六君子,头断京华举国哀。


神僧埋地结真胎,壮士舍身化劫雷

大厦将倾天下震,甘抛热血换春回。


三秦鸟道衣边接,四海妖氛宇内灾。

华夏已逢生死劫,图强变法路当开。


六诏蛮云杖底来,九州正气悼英才。

川江血浪祭君子,父老乡邻泪满腮。

*世传刘光第《峨眉最高顶》有七绝、七律两体。今依自贡百年诗词版本为准。


咏兰   (卷帘体)

以东坡居士咏兰七绝诗之一为帘体,作卷帘体一组就征:

咏兰     宋  苏轼

婀娜花姿碧叶长

风来难隐谷中香

不因纫取堪为佩

纵使无人亦自芳


婀娜花姿碧叶长

幽溪伴石度时光

自怜家世清寒甚

懒与艾蒿争草王


风来难隐谷中香

屈子亲移九畹藏

养护殷勤灵露育

无瑕洁玉沐春阳


不因纫取堪为佩

逸士名流荐若狂

安守素心传雅韵

羞同异卉竞新妆


纵使无人亦自芳

国香尊誉九州扬

天涯海角留身影

永记中华是故乡

同时这种诗体,由于受大家喜爱,发展很快。近年己见直接像辘轳体一样,写上四首或八首的。(可能也意识到系后人伪托前人之名而创)故彻底抛弃了藏头嵌题及挂帘等步骤,同时将其溶入竹枝词中。从另一个方向、将这原本无太多实际內容的诗体,引领到与民众结合的实用道路上。举网名“湖上渔鹰”一首竹枝词〈卷帘体〉为例:

小暑南洋风十八,春收仓满稻飞花。

垅头女子斜晖下,赛过天边一片霞。


春收仓满稻飞花,鸟唱蝉鸣岭上霞。

牛背一条娃俩个,老翁牵着赶回家。


垅头女子斜晖下,一曲情歌一束花。

邀得帅哥相对唱,秋来换帖到侬家。


赛过天边一片霞,攀崖翻岭背回家。

大红喜字高高挂,堂上双亲请用茶。

从上面的例诗,大家或许也能看到,我对这诗体的评价不过分。简捷易行、集艺术性、趣味性一体。它能在新世纪的网上诗坛奇峰突起,绝非偶然,故也一并推荐给大家。通过这次对学钻一下牛角尖系列文稿的整理,我更加感到学无止境。有待探索的国粹还多,牛角尖也可以继续钻的,全凭各人修为而已。当然先前连近体律、绝,都有人讥笑为一东二冬的声律游戏。对这类运用特殊技法的回文诗、词、联,及各种杂体诗。更会被说成是东颠西倒的文字迷藏。闲话可任随人家说,若有志于国粹传承,自己摆正心态就好。

2014-9-24日,讲座底稿 9-27整理汇总。
遇合随缘,奋力向前;经磨历劫,始归自然.

TOP

琳琅满目,的确值得了解。

TOP

回复 3# 诗酒自娱

谢谢诗兄首肯,主要针对老年朋友,增添一些学习和创作的趣味性
遇合随缘,奋力向前;经磨历劫,始归自然.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