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点缀[6月13号晚修改后的] [打印本页]

作者: 么西    时间: 2006-5-27 08:23     标题: 点缀[6月13号晚修改后的]

点 缀 一直不知道 夏天的鸣蝉是点缀烈日的饰环 那是由于我对它的厌倦 后来我又发现 打卷的小草和树木 风儿拂过蚂蚁的搬迁 夏天的首饰、耳环、项链等等都备齐了 夏天仿佛成了琳琅满目的珠宝店 于是我赶紧铺开纸张 我打算把一首诗放在 夏天的项链中那颗最大的钻石后面 或点缀一下生活的绚烂 我已把厌倦的胃撕裂了 剩下的是如何点缀 有关生活的细枝末节

吸纳了各位的意见 我想了很久把它改成: 点缀 一直不知道 鸣蝉是点缀烈日的饰环 那是由于对它的厌倦 后来又发现 打卷的小草和树木 风儿拂过蚂蚁的搬迁 夏天的首饰、耳环、项链等等都备齐了 夏天仿佛成了琳琅满目的珠宝店 于是我赶紧铺开纸张 打算把一首诗放在 夏天的项链中那颗最大的钻石后面 或点缀一下生活的绚烂 已挽住生活的臂弯 剩下的是如何点缀 生活的细枝末节

最后的"有关"是不是可以删去 斟酌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16 9:35:40编辑过]


作者: 凤舞九天    时间: 2006-5-27 09:55

诗歌的立意不错,比喻新鲜大胆。觉得第一节的前半部分语句有点繁冗,且不够自然。结尾很好。
作者: 冷月轻影    时间: 2006-5-27 20:48

个人觉得第一节还可以分节的.

不用把胃撕裂,点缀生活不需要的这样残忍的  :))


作者: 星期五    时间: 2006-5-27 23:45

最后一节,第一节头一个字都省掉。建议大家都这样读一次,感觉是不是比通读一回更朗朗上口?更耐人寻味?
作者: 星期五    时间: 2006-5-27 23:46

风儿拂过蚂蚁的“搬迁”,想不出一个词来换它,动词这样用也未尝不可,又觉得现代汉语应该力争上游吧。我自己也是个出错专家哩,见笑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27 23:52:28编辑过]


作者: 响水滩客    时间: 2006-5-28 15:45

以下是引用凤舞九天在2006-5-27 9:55:11的发言: 诗歌的立意不错,比喻新鲜大胆。觉得第一节的前半部分语句有点繁冗,且不够自然。结尾很好。
同凤舞意见
作者: 唐古拉山风语者    时间: 2006-5-30 03:25

挺新奇的诗思。

感觉语言若能在准确、洗炼和流畅方面多下一些功夫,会是一首很好的诗歌的。


作者: 诗酒自娱    时间: 2006-5-30 06:14

三个打头的“我”都可以去掉。

把胃撕裂不仅是“残忍”,问题更在于“为什么”。


作者: 么西    时间: 2006-5-30 20:59

以下是引用诗酒自娱在2006-5-30 6:14:36的发言:

三个打头的“我”都可以去掉。

把胃撕裂不仅是“残忍”,问题更在于“为什么”。

很高兴在这里能得到大家的指点

以前写诗歌倾向于陌生的意想 所以刚来的时候可能与这里的风格不很协调

"我"字删去了确实很好 至于胃的撕裂 就涉及到个人的观感 这里的胃是对生活的胃口

既:对生活的热爱 也照应诗歌的前面:"那是由于我对它的厌倦" 常常我会厌倦着生活

所以我-----"一直不知道/夏天的鸣蝉是点缀烈日的饰环"

但是生活中的细节---"后来我又发现....." 常常感动着我 使我"赶紧铺开纸张......"

决定用歌喉唱出对生活的歌 然后就是------我发现了生活的美好

我必须(用点强烈色彩的语言)---------把厌倦的胃撕裂 继续热爱生活

不知道解释的到位不到位`~~~见笑 谢谢大家指点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30 21:08:09编辑过]


作者: 唐古拉山风语者    时间: 2006-5-31 01:04

看了作者的解释后,感觉象高科技一样,挺复杂的。


作者: 凤舞九天    时间: 2006-5-31 17:13

呵呵。么西兄的立意构思都是很好的。

关于胃的比喻是可以理解的,但也可能是大多数读者不太能接受的。觉得比喻的合理性应该就在于能引起大多数人的认可和共鸣。

么西兄说喜欢用陌生的意象,个人觉得这样得不偿失。东方诗风提倡好读好懂的诗歌,就是不想诗歌戴上面具,和读者之间产生隔膜。一篇本来立意很好的作品,如果偏重于各种技法和表现形式,这就好比一个本来天生丽质的女子,用了一些胭脂水粉的把自己弄得面目全非。得不偿失。:)


作者: 唐古拉山风语者    时间: 2006-6-1 07:11

支持凤版的意见。
作者: 么西    时间: 2006-6-13 22:49

我把它翻起来 修改了的 大家看看如何

欢迎指正


作者: 沧海曾经    时间: 2006-6-14 13:55

属于哲理诗,有作者自己独特的感受。这样就避免了哲理寡情的弊端,很好的一条路。
作者: 凤舞九天    时间: 2006-6-15 16:28

有关去掉也好。:)

诗不厌改,越改越精。欣赏么西这种从善如流的创作态度。


作者: 秋水涟滟    时间: 2006-6-15 21:48

改后好。语句似可简短一些,读来也许更顺当。
作者: 诗酒自娱    时间: 2006-6-16 07:13

夏天的鸣蝉是点缀烈日的饰环 ——这3个字可以节约。
作者: 诗酒自娱    时间: 2006-6-16 07:17

食不厌精,诗不厌改
作者: 么西    时间: 2006-6-16 09:39

哈哈 这块硬伤我怎么没有发现呢

对仁兄的敬佩犹如涛涛江水 哈哈


作者: 响水滩客    时间: 2006-6-16 10:36

我个人以为,这首诗的最大问题在于,对一些细节和意象的追求过于雕琢、刻意,不太自然,诗的感觉应该是整体的、通达的,而不是个别词句。不一定正确,么西请勿介意。
作者: 唐古拉山风语者    时间: 2006-6-16 12:05

改后的好一些。




欢迎光临 东方诗风旧坛 (http://df.xlwx.cn/old/)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