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能掩卷罢读, 只因为担心满纸雨声, 等不及披蓑戴笠, 已经有寒意袭击全身。
感谢西窗的辛劳, 把隔檐的秋雨,从阶前 引渡到我的耳畔, 陪伴叹到天明的双眼。
且点亮一盏蜡烛, 让它睒着如豆的光辉., 黯了灯花也不剪—— 不过一泊相思的泪水。
归期?只是奢想, 等明天我重捣嫁衣时, 看雁阵穿过暮天, 写完“人字”,又转眼消失。
但是,如果你问: “爱,有多深,有多沉?” 请记得路过秋池, 试探又涨了几竿水清。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12 0:38:39编辑过]
很精致的诗歌。
从诗题,到结尾,象一幅工笔画。
特别喜欢一二两段。自然清丽典雅的语言,让人爱释手。
只是后面两段构思上有些欠自然。
推荐。
以下是引用沧海曾经在2006-10-12 14:03:48的发言: 这比起原作差了不少。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原作的表现手法,相比之下这首就薄。
原作在我看来,在唐诗中都属于超一流的作品,能与之媲美的,不过三五篇而已。
所以,比原作逊色,这很正常。
求全责备并不是错。
古诗的表现手法是含而不露引而不发的,因此诗意空间极大,回味绵长。
这首诗语言委婉清丽,但在表现上,还是比较直接,是直接的情境描绘和感情抒发。因此就不能够像古诗那样给人更多的联想和回味。 新诗和古诗虽然在审美取向上不尽相同,但从构思和表现手法上还是可以比较的。
这首诗放在新诗里面可以称得上是不错的作品。推荐。
唐古说得好:
“很精致的诗歌。从诗题,到结尾,象一幅工笔画。”
三生石的诗,写意的固然也有,然而绝大多数是精工细作的工笔画。我个人觉得喜欢。
欢迎光临 东方诗风旧坛 (http://df.xlwx.cn/old/)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