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归南国,苇白汀洲
又到了天高云淡的时候
登高赏菊,执鳌品酒
可还有更加惬意的享受
谁道肃杀,谁谓萧瑟
君不见累累硕果挂枝柯
退了酷暑,走了旱魔
该唱起愉悦潇洒的清歌
中秋甫过,今又重九
今年的重九更洋溢欢乐
酒侣诗友,雅集鹅岭
把人生况味尽情地吟哦
歌不歇,好一群神仙诗叟
杯莫停,今儿个一醉方休
(附)自况
莫道桑榆晚,笔耕犹自忙.
有诗堪佐酒,无恼梦偏长.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31 10:23:03编辑过]
气韵奔放,流畅铿锵。
“雁归南国,苇白汀洲”——此八字,画出美景无限。
“登高赏菊,执鳌品酒”——此八字,道出人间极乐。
谢谢二位!
昨日现场朗诵,效果甚佳.
形式上,属于固定诗体的十四行诗;而从类型看则是复合式(前三节是同顿参差对称,而第四节两行则为整齐对称).
韵式:第一节每行压OU韵,第二节每行压E\O韵,而第三节为ou\E,O交韵,第四节二行呼应口头,回到OU韵.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31 9:02:54编辑过]
还是把诗节分开,形式看得清楚些.
以下是引用唐古拉山风语者在2006-10-30 12:44:00的发言:气韵奔放,流畅铿锵。
“雁归南国,苇白汀洲”——此八字,画出美景无限。
“登高赏菊,执鳌品酒”——此八字,道出人间极乐。
同意。
喜读诗兄这类诗歌,读之神往,读之忘忧。
今年的重九更洋溢欢乐,败笔也!
此十四行为莎士比亚式,韵式应为抱韵。ABBA-CDDC-EFFE-GG,但该诗第三节为韵式不对。写十四行诗,敬请多注意其韵式。
中秋甫过,今又重九-------[iǔ]韵设为E 今年的重九更洋溢欢乐 酒侣诗友,雅集鹅岭 把人生况味尽情地吟哦-------[é]韵设为? 握手!
拥军兄:十四行的中国化之一途,是用格律体新诗的理论加以改造."鹅岭"系"岭头"之误.
中秋甫过,今又重九 今年的重九更洋溢欢乐 酒侣诗友,雅集岭头 把人生况味尽情地吟哦
____此节为ABAB式交韵.
今年的重九更洋溢欢乐 ____此句是直白些,我没有想到更好的改法.
作为中国格律体新诗化的14行,我以为应提倡这中自由.
此作韵味十足,情丰意浓.推荐.
以下是引用晓曲在2006-11-1 16:20:10的发言:作为中国格律体新诗化的14行,我以为应提倡这中自由.
此作韵味十足,情丰意浓.推荐.
提倡中国格律体新诗化的14行,是以什么为标准呢? 抱韵一般是莎士比亚式,交韵一般是彼得拉克式。
中国式的14行,是不是抱韵和交韵可以混合使用?
以下是引用周拥军在2006-11-1 17:38:59的发言: >提倡中国格律体新诗化的14行,是以什么为标准呢? 抱韵一般是莎士比亚式,交韵一般是彼得拉克式。
中国式的14行,是不是抱韵和交韵可以混合使用?
拥军好!
我的想法是中国式用韵的一般规律,抑或你汉诗规范中已提到的。在14行中,我以为同样可以使用行押韵、隔行韵、跳行韵、节转韵,这会增加创作的灵活性。
个见交流。
雁归南国,苇白汀洲,
写得极凝炼,非高手不能为,但我常常为了这样的句法疑惑,如果通篇都是这样的句子,与白话诗的题旨相悖吗?
中国式的十四行,即按照格律体新诗的节奏和韵律规范创作的十四行诗.可以是整齐式\参差式\复合式的,韵的安排正如晓曲所言,是灵活多变的.
这样的方式正在为越来越多的十四行爱好者所接受.
我常常为了这样的句法疑惑,如果通篇都是这样的句子,与白话诗的题旨相悖吗?
____正因为如此,我没有通篇采用这样的句式.
以下是引用晓曲在2006-11-1 20:46:57的发言: >拥军好!
我的想法是中国式用韵的一般规律,抑或你汉诗规范中已提到的。在14行中,我以为同样可以使用行押韵、隔行韵、跳行韵、节转韵,这会增加创作的灵活性。
个见交流。
不过我认为,十四行诗是属于通用性诗体。(通用性诗体是人们在诗歌创作活动过程中,沿用或引进的有固定形式和韵律的且被大多数诗人熟悉和认识的诗体。) 既然属于通用性诗体,他就应和律诗一样,创作时就要遵循其独特的韵式要求,不得随意改变。不然就谈不上十四行。我曾与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屠岸老师谈过这个问题,他也是这么认为的。如果要改革,最好是召开一次中国格律诗大会,对所有格律诗做一次规范,不然改变十四行诗的艺术属性,是不妥的。
纳入中国格律体新诗的格律体系,这个问题是很好解决的.
<十四行诗在中国>这本史论性著作已经作出了正确的论断.
两本<中国十四行诗选>也是兼收并蓄的.
今天读到您发出的电子邮件,非常高兴,我们终于联系上了.重阳一诗真是神采飞扬,首先,形式是西洋的,词语是中国的,单句是古典的,偶句是现代的,交杂在一起又是那么和谐,是一首难得的好诗.最近在读您的诗集,觉得您才华出众.
____新诗史家沈用大先生的评价
重阳时节菊花开,
遍插茱萸我未来.
身在龙门山上望,
登临两地亦同怀.
渝州重阳鹅岭诗会,余出游中原未能与会,时在洛阳.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8 18:03:18编辑过]
欢迎光临 东方诗风旧坛 (http://df.xlwx.cn/old/) | Powered by Discuz! 7.2 |